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汉时期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并在历代统治者的基础上对这一政策进一步升华,让这项政策有了一个更高的地位,并且之后的各个朝代都将其视为政策实施的模板。文章将从西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外贸易两个方面分析"重农抑商"背景下的西汉农业以及商业的发展,得出"重农抑商"背景下西汉农业商业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重本抑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传统,学术界大多认为农商对立是重本抑末的主要矛盾,其特点是抑商。本文认为,从战国到西汉实行重本抑末政策来看,重农是事实,抑商则不尽然。主要矛盾看似农商对立,实质上是官营工商业与民间工商业的冲突,其特点是以官营工商业来取代民间工商业。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来,我国奉行着"重工抑商""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被严重矮化,商业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解放初期,我们沿用前苏联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小农思想一直桎梏着人们的头脑,商业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居于边缘。改革开放以降,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广大农村商业文化的缺失日益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道难题。因此,考量如何在乡村治理中培育商业文化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赵世明 《商业研究》2012,(5):206-210
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长期的重农抑商观念和政策的束缚。到了明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日趋繁荣,重商思想逐渐流行起来,心学思想家、东林党人、明末进步思想家都对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重商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开始推行惠商、恤商等重商政策,改善商业发展环境。由此社会上出现了弃农从商、弃儒从商的新风尚,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走向活跃和繁荣,并成为社会深刻变革的强劲动力。明中后期重商之实可从重商思潮、重商践履和社会趋商风气等方面得到有力应证。  相似文献   

6.
明初重农抑商政策既是对传统国策的继承,也是与当时经济残破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这一政策对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抑商目的在于重农,但明初并非禁商,而是把商业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政府一些设施有利于商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5,(7):256-257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导经济思想,对于各朝各代社会发展都起到了支配作用。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大农耕国家,农业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治理,社会的安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着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部分劳动者开始从农业转向工商业,对统治阶级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维护该阶级的统治,重农抑商的思想不断的发展。本文旨在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分析从先秦到明清时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回族商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文化氛围中,崇尚商业的回族对这种大传统及其所外化的国家政策积极回应,寻找有利于本民族商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同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并融入中华文化。这进一步证明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对中国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战国后期以来,"重农抑商"思想理论以及在此指导下形成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时期来一贯奉行的基本思想政策。重农抑商的结果导致中国的商品经济不发达,未能促使传统的小农经济的解体,从而也就未能实现古代的小农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严重影响了农民向工人、地主向资本家的转变,影响了现代社会的形成;成为一种历史的惰力,表现为传统的习惯势力。  相似文献   

10.
孙英伟 《商业科技》2008,(12):278-280
商品交换是人类社会的需要,人们对商品需求与交换刺激了商业的成长和发展。我国前泰时期商业发展缓慢,秦朝在法家思想的主导下采取“重农抑商”的国策,商业受到沉重打击,但是商业活动毕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社会活动,在艰难的环境中缓慢而延续的发展。唐朝是我国古代强盛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盛,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商业亦相应繁荣发达,唐政府也随之制定出一系列适应社会需要的商业法律规范,这些商业立法是传统法文化的单元,也是商业文化的宝贵财富,在现代化商业的今天,回顾经典文化,汲取合理的内质,对于现代社会商业的发展应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华商》2011,(5):61-61
本期《天下湘商》栏目中,我们隆重推出“青海湘商群英谱”,以表达我们对为青海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湖湘商业精英们的敬意,同时也是我们对青海湖南商会成立一周年的祝贺。在中国传统重农轻商的商业文化中,素以“湖广熟,天下足”而自豪的湖南人被排斥在传统的十大商帮之外,特别是像“走西口”这样的商业史诗中,更是鲜见湖湘子弟的身影。市场经济让湖湘文化重新找到了定位,湘商作为全国的一个区域性的大商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更让我们湖南人难以置信的是,长沙市居然排到了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的第七位,湘商中的梁稳根居然在最新的中国富豪榜中荣登首富。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社共同评选的“2009中国十大商业新闻”近日在京正式揭晓。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成绩显著到物流振兴规划出台,从国内外零售商提速“农超对接”到国有商企展开新一轮重组。这些反映商业流通业跳动脉搏、折射行业发展历程的新闻事件注定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拜金、享乐主义盛行,这将导致我国社会道德的缺失以及社会风气的恶俗化,进而破坏国家的和平稳定。让民风回归淳朴,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发展,而如何让民风变得淳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治世经验,古代盛世能保持和谐稳定,重农抑商这一政策功不可没。文章将当今社会状况同西汉等时期作类比,说明商人对社会风气的破坏,亦说明商业过度发展对社会的危害,进而说明当今社会"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中国人逐渐冲破了“要想富,男子力田女织布”、以及“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的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开始“求富于市”,注重在商业经营中寻求财富。从而形成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有儿坐盐店,强如做知县”、“要得富,久开铺”……的重商意识。  相似文献   

15.
孙英伟 《商场现代化》2008,(12):278-280
商品交换是人类社会的需要,人们对商品需求与交换刺激了商业的成长和发展。我国前秦时期商业发展缓慢,秦朝在法家思想的主导下采取"重农抑商"的国策,商业受到沉重打击,但是商业活动毕竟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社会活动,在艰难的环境中缓慢而延续的发展。唐朝是我国古代强盛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盛,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商业亦相应繁荣发达,唐政府也随之制定出一系列适应社会需要的商业法律规范,这些商业立法是传统法文化的单元,也是商业文化的宝贵财富,在现代化商业的今天,回顾经典文化,汲取合理的内质,对于现代社会商业的发展应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潮西 《三联竞争力》2006,50(4):71-72
闽南人崇尚工商的习俗形成于推行“重农抑商”国策的明清,与西方重商主义的兴起几乎同步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重商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启耀 《北方经贸》2003,(8):113-114
我国西汉时期有抑商、官营、重商三派商业思想 ,司马迁是重商思想的代表。他以“欲利说”和“社会分工论”为思想基础 ,阐述了商业的社会经济职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 ,正面树立了商业经营者的形象。司马迁的重商思想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金花  张鑫瑜 《消费导刊》2014,(3):98-99,101
在中国有这样的传统--重农抑商,对于商人的商业利润问题,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就是认为商人在赚别人的“昧心钱”。就如同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来到世界上,它的每个毛孔都充满了肮脏”。所以中国的商业始终是建立在政府的开明基础之上的,即使是现在,对商人及其所经营商业的认识仍不是很全面。但是我们看到了在现代的社会,商人特别是大型的商业团体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这些商业团体,认识他们的商业利润问题呢?于是本文从商业利润的属性问题,以及商品价值及利润的组成来分析商业并非是人们一直认为的那般“肮脏”,另外会就现在大型商业团体的“通道费”问题来讨论大型商业团体利润模式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维迎 《浙商》2021,(5):23-23
创新和发明不一样,发明只要做出原来没有的东西,创新最终要落实到商业化,实现商业上的价值。从历史看,中国长期以来都重农抑商。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家群体在那折腾,就不可能有创新。每一种创新,它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被它替代的企业和职业带来伤害,经济学家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破坏。好处被大部分人享受,坏处由少数人承担。不光是在中国,全世界都有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早有发展,但是受到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思想的影响,封建统治者的财政政策都是以发展农业抑制商业来巩固封建统治为主的,从而失去了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