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商鞅变法成就了一个强大的泰国,又使秦国在短短的十六年间灭亡,其中商鞅的强国弱民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商鞅的强国弱民思想的解析来分析如何使一个强大的国家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2.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商鞅变法成就了一个强大的泰国,又使秦国在短短的十六年间灭亡,其中商鞅的强国弱民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商鞅的强国弱民思想的解析来分析如何使一个强大的国家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3.
《商》2015,(40)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断,法家思想在此时期形成较系统的理论,而秦国的商鞅的变法,更是后人传承治世的先例,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各种法治改革措施不仅在乱世中把秦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成为"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的安乐社会,更是掀起了各国争相变法图强的浪潮,直到现在,其中的一些举措仍然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2015,(35)
<正>一、前言商鞅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法家学者、政治家、思想家。他入秦更化改制,为秦结束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目前对于商鞅法制变革的研究,已经涉及经济、社会、思想、军事、政治多个领域,本文尝试以辩证的眼光,寻找商鞅法制变革对我国当下法治社会构建和法制体系完善的借鉴意义。二、商鞅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前文论述了商鞅以"法"治国的主要思想,但是如何将这些思想转变为现实?如何构建起新的统治手段和社会运行方式,在他看来"国  相似文献   

5.
刘轶 《中国市场》2012,(22):29-30,47
商鞅通过"徙木立信"顺利地实现了秦国的变法,在中国古代变法史上,商鞅变法堪称最彻底、最成功之典范,为后世变法改革者提供了卓绝之先例。本文针对商鞅变法成功的奥秘何在?商鞅是如何解决立法与执法之间的衔接问题的?其中有哪些可资今人借鉴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诚信求索     
两千多年前,商鞅为使秦国富强,采用立木为信的方式,取信于民,一举奠定了秦之霸业。两千多年过去,诚信的重要性却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弭。治国如此,治理企业也概莫能外。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永远是其命脉,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实力迅速崛起,向哪儿发展,成为摆在秦国君臣面前的重大战略选择。这就像现在那种业务迅速膨胀的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市场和新的投资领域。公元前316年,地处中原的韩国向秦国发动了攻击。同时,今天川渝一带的巴国和蜀国也打起来了,双方都向秦国告急求救。秦国此时的实力,恰好能够借机进行扩张。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许多拐点形成的弯弯曲曲的线条,如同九曲黄河,流淌出自己的河道。 中国历史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拐点-商鞅变法,由此诞生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秦国,但秦国又是脆弱的,统一中国后,仅仅过了15年,就灭亡了。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推行法家的思想路线。重农抑商是秦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琅琊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推行法家的思想路线。重农抑商是秦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琅琊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推行法家的思想路线。重农抑商是秦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琅琊  相似文献   

12.
<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王朝。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推行法家的思想路线。重农抑商是秦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琅琊  相似文献   

13.
李彦斌  陈涛 《消费导刊》2009,(1):223-223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方略,也是21世纪上半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在战国末期礼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形成的治国思想。"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了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指导意义。对韩非法治思想的评论、揭示和批判过程中,应当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要求,这将对我国的行政建设、法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5)
儒家思想对于古代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法律制度,儒家宣扬的德治、礼治思想,有其赞赏之处,但也存在着思想的弊端。本文探讨了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的关系,放眼当代,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2015,(39)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法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主张,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也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韩非法治思想的内容、特点、现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旨在从其法治思想中找到可为当代所用的合理理念。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9)
我国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诸如电影等文化产品对宣传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有一些"负面教材"传达了与我国当前的法治思想相悖的法律观念,必须予以摒弃。  相似文献   

17.
张义顶 《现代商业》2013,(30):273-274
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将"法治"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这一开创性的全新表述,从思想层面为实现依法治国指明了具体路径,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检察官来说,如何在工作实践中正确运用法治思维,是今后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0)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环节是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建立,但我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深远的"礼法"传统的国家,而建国以来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政法"文化,这极大影响了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内涵发展,基于制度伦理的社会法治思维,把制度正义作为依法治国的首要价值,将司法正义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与传统和现实对话的交效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19.
田少婕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234-235
我国对人权概念在政治法律地位予以确认,经历了一个从讳言人权到党和政府文件予以确认、再到写入国家宪法的发展过程。人权概念写入宪法是党和国家对人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法治型政府建设题中之义。人权制度发展,体现了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的变化和对"权利制约权力"思想的认识转变,对我国法治型政府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毅 《致富时代》2015,(1):130-13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孔子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明。特别是"仁爱"思想中爱亲、爱众、仁者的品质对当今社会出现的诚信危机、社会冷漠等现象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仁爱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有着多种冲突。为此,应克服传统人治的思想,把孔子的仁爱思想同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法治建设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