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姑娘故事作为文学中的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已内化为作家创作的一种潜意识,这在简.奥斯丁的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解读奥斯丁六部作品的情节结构,来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旨在阐释作家潜意识中的灰姑娘心理及其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1)
传统的性别意识主要是以男性意识为主,然而,性别意识准确来说是需要达到男性意识和女性意识相互平衡的状态。在我国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虽然也存在着女性意识,但是这种女性意识是一种长时间被压制的性别意识,这也就将女性的社会地位、作用等充分地展现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性别意识也在发生着改变,女性意识逐渐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就提出了一种叫做"超性别"的性别意识。铁凝作为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将男人的刚强和女人的细腻融合在了一起,融入到自己的小说当中,这就铸造了铁凝小说的超性别的特点。本篇文章就是针对铁凝的小说,对其小说中利用超性别视角的叙事形式进行研究,为其他小说等文学作品奠定了写作基础。  相似文献   

3.
韩国战后小说在韩国的文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对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浅析。第一部分讲述韩国小说的总体情况,韩国小说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韩国小说,其中韩国战后小说在韩国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部分是从韩国战后小说的概念、派别等来对韩国战后小说进行简单的说明。第三部分是分析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因为韩国战后小说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反映了韩国六二五战争时和战争后的一段真实的历史情况,也真实的描写了社会底层的人们的艰苦的生活状态,然而女性人物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这部分把女性人物分成了正面女性人物形象和反面人物形象,无论是正面人物形象还是反面人物形象,在小说中都采用不同的视角去评价,有的积极向上,有的自甘堕落,通过她们的悲惨遭遇以及对生活的态度,都可以反映出战争时期经济政治等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也重点对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刘珊 《商》2014,(52):130-131
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小说展现了加拿大特定时期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和社会风貌。本文结合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埃莱娜·西苏的“女性书写”理论,分析小说中两种不同的女性书写形式,阐释女性书写解构男性意识对女性身心的控制,消解女性在这种思维模式中的“他者”地位,实现两性和谐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5.
褚蓓娟 《消费导刊》2010,(5):210-211
作为美国60年代实验小说的代表和中国80年代文学的先锋,海勒和余华在长篇小说主题上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两位作家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旨归,即都聚焦于现代人"存在之重"的生存状态。与传统作家相比,余华和海勒在凸现生存状态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颠覆传统的后现代特征,这就是:关注心态而非形象;关注命运而非性格;关注自我而非权威;关注平面而非深度。  相似文献   

6.
受基督教文化影响,从五四时期开始,中国作家就在文学作品中尝试采用基督教观念为其输入新的意识与内涵。结合不同时期基督教被中国作家接受的情况,主要从博爱精神、忏悔意识、自我救赎3个方面探讨了基督教文化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并分析了由此而给中国文学带来的新维度及其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月 《消费导刊》2013,(9):153-153
樋口一叶文学代表了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的过渡,她的作品记录了那个东西文化相互碰撞、日本社会新旧交替的明治时代,深刻揭示了日本下层民众尤其是女性的苦闷与彷徨,在引导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具有社会意义。《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关注女性悲惨命运、述说女性苦闷彷徨、围绕“女性离婚”这一主题展开的作品,也是作家“奇迹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试通过对一叶晚期代表作《十三夜》的女性形象分析来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艾丽斯.沃克的《紫色》是一部著名的反映黑人女性成长问题的成长小说,主人翁西丽的走出家庭独立谋生是小说的重要情节。西丽没有重蹈娜拉可能走的两条路,而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彻底独立起来,重新找回了自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为自己赢得了平等与尊重,终于完成了成长。西丽这一形象在当下社会对广大女性依然具有启迪作用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而<太阳照常升起>又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所以历来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中,关于"幻灭"主题的探讨甚多,而对于小说的女性研究颇少.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太阳照常升起>,探究海明威对女性发展道路的态度和预见.小说以一战后为时代背景,正值女性解放运动掀起第一次高潮,"新女性"不断涌现.由于时代变更,男女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女性开始有了价值意识,追求和男人平等的权利,因此探索女性真正走上独立自主造路的途径是本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徐佩珺 《消费导刊》2009,(9):225-225
该文通过对当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和分析,追溯了导致女性在消费社会这一环境背景下在广告中被歧视的现象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树立怎样的女性广告形象。  相似文献   

11.
白曼 《商》2014,(52):111-111
埃斯卡皮是法国著名文艺社会学家,运用社会学视角分析具体文学现象如文学生产(作家)、传播和消费(读者).如果从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看,他主要论述处在社会中的作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0)
作为"甘肃文学八骏马"之一的弋舟,是"70后"优秀的作家,其小说《我们的底牌》借助"底牌"这一文学意象,叙写了曲家四兄妹的生活。曲家四兄妹,有着共同的底牌——家族遗传病癫痫。小说中,他们将这一底牌运用的淋漓尽致。小说通过写他们对自己底牌的利用,揭示了底牌掩盖之下人对生存权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端木蕻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作家,他的小说文本中蕴含着浓厚的悲剧意味。与中国古典戏剧相比,他笔下的人物具有较强的反抗意识。与古希腊悲剧相比,他塑造的形象更贴近现实人的本质。探索端木蕻良的悲剧意识与二者的异同,揭示作家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4.
《商》2015,(51):108-109
<正>一、引言及文化背景作为在华裔美国文学和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文化身份及其建设问题一直以来经常被世人提出而引发热烈讨论。本文将研究文化认同这一主题,具体来说,将会探索两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努力追求获得文化认同的路途中面临的自我挣扎。除此之外,通过分析主流文化和弱势文化对文化身份建设的影响[1],本文会总结华裔美国人和非裔美国人在他们个人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共性和特性,从而找出最好的方法帮助那些少数族裔在美国建立自己的身份——接受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阶段。一方面,强化了女性的女性意识,妇女得到解放,提高了妇女地位;另一方面,却又对女性的女性意识进行了压制与弱化。因此,尽管这一时期的女性话语依旧难以超越男性在"无性别"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但其中的叙事作品总会透露出女性心理的特殊色彩及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思索。她们以自己的女性视角,用自己的女性话语,对传统的男权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和解析。这无疑对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5)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文明十分发达的时期,男性在社会中占据着极大的地位与权力。在劳伦斯看来女性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应该具备自我个性,确保女性主义,反对当时男性对于社会权力的垄断,实现自己的人生。《公主》作为劳伦斯一部典型的文学作品深刻了体现了作者对于男性权力中心以及人类中心观念的反对。  相似文献   

17.
司猗纹是铁凝1988年发表的长篇处女作《玫瑰门》中的一个重要女性人物,她的生存境遇和反抗贯穿整部小说。“践踏者”司猗纹这一形象被作者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以践踏身边的人为乐,不顾亲近与否,毫不留情。文章中主要被她践踏的女性有姑爸、竹西、苏眉等,甚至于在最后践踏她自己,更体现了人物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网络文学应运而生,在中国小说这片蓝海上掀起了一股浪潮。而网络文学创作中,随着女性作家对于伍尔芙所说的"一间自己的屋子"的社会空间的获取,网络女性文学,一种以对性、性别与性态的思考和阐述为核心的女性写作也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闹局面。其中的女尊耽美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得广大女性读者为之迷醉。采用文本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对网络女尊耽美文进行研究,对其女性意识表达进行分析与批判。研究发现,网络女尊耽美文在表达女性主体意识与两性平等关系诉求的同时,超脱了时代语境与社会现实,存在性别认同危机与被污名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黄开阳 《商》2014,(18):65-65
《一千零一夜》的"引子"文本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形象也对后文内容影响深远。本文着重分析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试图通过这些形象,探寻阿拉伯社会女性的生存境遇,社会地位,男性对阿拉伯妇女的认知。最后,本文试图分析阿拉伯妇女为实现"自我拯救"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周林 《科技转让集锦》2014,(16):157-157
人的姓名是一种文化,它反映出该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和信仰,这在文学作品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俄罗斯人的名字有多种不同的变体形式,这成为了俄罗斯文学家们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的丰富资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因此往往带有明显的文化信息,其主要源于宗教经典、词汇本义和谐音联想,能够体现出作品人物的品质特性、职业地位和社会阶层,对奠定俄罗斯文学的地位和俄罗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