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西部某乡村留守儿童的调研分析,其社会化主体呈现家庭结构残缺、教化方式非人性化、儿童伙伴危机等特征,进一步分析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蔡琦 《消费导刊》2009,(22):172-172
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国内刚刚起步,如何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是一个亟待重视的教育课题。本文以儿童接触最频繁的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代表,通过对我国儿童电视素养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加,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家庭的社会化功能弱化,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面临严重挑战,其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家庭功能弱化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附理论是分析非西方欠发达国家及其边缘化危机的一种范式。运用依附理论框架对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进行分析发现:社会转型是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浮现的宏观背景,体制分割是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加剧的中观设置,社会化偏差是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突显的微观环境。通过转换发展模式,破解二元对立社会结构;创新社会设置,消解二元分割教育体制;优化社会化环境,矫正留守儿童社会化偏差等措施,才能化解留守儿童边缘化危机。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背景下完善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漫秋 《商》2014,(24):43-43
乡村留守儿童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特殊群体,在短期之内这一群体不会消失反而数量还会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对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乡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详细的分析,引起读者深思,从而深入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注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的发展对于提升乡村振兴未来人力资本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出生于何种家庭是决定其能够拥有何种发展资源的首因,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地在全面发展观导向下对家庭资本作用于儿童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延续父辈命运轨迹反映出的资源代际传递和阶层再生产状况关注不足。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和安徽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发展调查数据的分析,建立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用于儿童积极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儿童积极发展的重要发展资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积极发展情况越好。第二,亲子关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积极发展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相比于无留守经历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对于有留守经历儿童积极发展的作用更多是通过提升亲子关系水平来实现的。第三,留守经历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但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阻断留守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相较于无留守经历儿童,亲子关系水平的提升对有留守经历儿童积极发展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文章致力于分析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对留守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以沈阳市G社区留守儿童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很多欠缺,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以及他人的认知偏差,缺乏日常人际交往技巧等。因此,笔者从留守儿童对社会化的需求出发,运用认知行为理论、优势视角、赋权理论以及镜中我等理论作为指导设计了六次小组活动,尝试利用小组互动引导小组成员提升交际能力,树立自信,改善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化媒体构建的公共话语空间改变了政府主导的传统舆论格局和权力关系,也凸显了各级干部的媒介素养问题。现有干部媒介素养的研究与实践,近乎一边倒地强调其能力要求的一面,而忽视了其权利赋予的一面。本文就社会化媒体时代背景下干部媒介素养的内涵、建构逻辑及提升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商》2016,(7):249-25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三农"问题的衍生物,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问题,对农村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从法学的角度研究分析留守儿童应该拥有的权利,并且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建议以直接立法的方式予以保护,面对留守儿童教育,生活,健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并不是正真的问题,贫困是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宏观方面的大方向问题不是本文谈论的,本文仅仅一个人观点对留守儿童的人权保障提出一些希望有助于改善他们生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新生弱势群体,接受教育是其改变自身命运、阻断阶层再生发机制的重要途径.以江西省S县为例,对罗霄山片区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社会化教育存在缺失,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目的模糊不清,等等.因此,应以扶贫攻坚为契机,增加学校办学投入力度;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挖掘学校职能,增强留守儿童的学校认同感;完善管理,丰富寄宿制学校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对于留守儿童的道德发展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素养的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对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转变家庭道德教育观念、端正学校教育理念、发挥政府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2.
彭友俊 《商》2015,(4):46
近来,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有的学者侧重于家庭因素展开研究,也有的学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同龄、学校教育方面。本文旨在综合各方面因素,并且尝试从政府角度来探讨,希望能够在更加全面地揭露出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各方面因素方面做一些探讨,并试着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儿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日益剧增,本文从这一现象入手,分析其深层原因。并基于消费者社会化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整理,归纳影响儿童消费者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因素如家庭、同龄人、媒体、文化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关朝阳  刘海涛 《中国市场》2011,(39):129-13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河南省留守儿童健康体适能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留守儿童健康体适能发展水平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相对滞后,其中身体质量指数(BMI)较低,体型偏瘦;心肺耐力、身体柔韧度、肌力和肌肉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与非留守儿童持平,甚至大于非留守儿童。本文还对影响留守儿童健康体适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留守儿童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业已成为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剖析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能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于丽 《中国报业》2021,(5):56-57
基于青少年群体对网络社交和公共事务的高度参与,传媒公共领域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素养成为青少年网民的行为指导。从网络热点新闻来看,青少年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转发、分析和评论十分积极,但缺乏足够的媒介素养。本文基于党报媒体的社会责任立场,从媒体传播的角度出发,探索青少年应该如何提升媒介素养,如何在公共传播中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商》2015,(50)
由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被不断推进,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大规模地住进城市而衍生出来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家庭的结构不完整、家庭亲情淡薄、家庭监护不力等一些问题。并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生长的家庭环境不健全、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学习目的不正、儿童性格怪异、非社会化行为日益突出等不少令人忧虑的现象。如何完善健全相关的政策,尽快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目前应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规模逐渐扩大,留守儿童教育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基于湖北省蕲春县留守儿童调查数据.从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政府、社会和学校合力破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金华  吴茜  秦陈荣 《人口与发展》2020,26(2):79-87,48
根据亲子沟通频率(高-低)、亲子亲密度(强-弱)将亲子亲合分为积极型亲子亲合、消极型亲子亲合、默契型亲子亲合、放任型亲子亲合四种类型。通过采用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与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2017年在四川省金堂县联合开展的留守儿童调查数据,探讨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调查发现,四川省金堂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较高的孤独感问题,基于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亲子亲合类型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存在差异,积极型亲子亲合有利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默契型亲子亲合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缓解作用不显著,放任型亲子亲合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提出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