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华 《中国科技财富》2010,(10):297-297
近年来,我国新闻舆论对检察工作的监督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标志。然而,新闻舆论监督是一面双刃剑,缺乏带约或运用不当便可能对司法公正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破坏司法公正,妨碍检察机关对案件的公正办理。  相似文献   

2.
任兰 《消费导刊》2011,(7):124-125
舆论监督与司法都以实现社会公正为价值目标,司法追求法律的公正,舆论监督追求道德的公正。由于在规范标准、实现过程上的差异,舆论与司法在对公正的理解上时常发生碰撞。要使舆论监督与司法要通过体制的完善走向共赢,需要界定传播媒介的地位、权利与义务;明确舆论监督权与公正审判权协调的制度空间;改革司法,减少司法公正对外部因素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司法独立性大大加强,促进了司法公正;克服了人少案多的不足,司法效率大大提高。但当前我国不规范的司法行为还一定程度存在,司法公信力还有待加强。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内部监督作用,加强检察监督作用,高度重视律师监督作用,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科学对待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构建科学司法权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司法独立性大大加强,促进了司法公正;克服了人少案多的不足,司法效率大大提高。但当前我国不规范的司法行为还一定程度存在,司法公信力还有待加强。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内部监督作用,加强检察监督作用,高度重视律师监督作用,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科学对待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构建科学司法权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刘焕奇 《中国报业》2012,(6):125-126
传媒监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撑,然而传媒的不当监督又会干扰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传媒监督与实现司法公正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相冲突的一面。一方面,传媒对司法监督缺乏理性,存在传媒对司法活动报道重实体轻程序、重主观评论轻客观报道、评判重道义轻法律等问题;另一方面,司法对传媒监督也存在缺乏理性配合和理性回应等非理性排斥现象。目前条件下,传媒应加强自身法律素养建设,传媒监督应注重对司法程序的监督,司法机关对传媒监督报道应加强配合与回应,最终实现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的理性结合。  相似文献   

6.
我们处在一个媒体监督日益张扬威力的传媒时代,现代媒体被誉为与立法、司法和行政并列的“第四种权力”,由于其自身既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传播性,同时又具有利益性、大众性,成为监督司法的一面双刃剑,既为司法监督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自由或运用不当也可能侵害司法公正,危害司法权威性。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双重影响的分析,探讨如何构建二者和谐关系,从而共同实现二者的终极关怀目标即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去年年底,"钱云会案件"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短时间内迅速由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演变为一起社会公共事件。纵观案件始末,我们不难发现,网络舆论正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司法,表现出网络舆论对司法前所未有的监督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并日益成为舆论监督的主力军,然而网络舆论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促进司法公正的同时也可能阻碍着司法公正的实现,如何协调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如何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钟雯 《华商》2008,(3):86-87
司法公正与司法权体系的独立如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与言论自由密不可分的新闻监督在司法领域的影响日渐显著,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这两大价值取向,在许多情况下会发生矛盾与冲突,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使之形成良性互动,相互监督与制约,以期实现司法公正中的价值平衡,本文欲就这一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舆论一经形成所产生的强大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而媒体的出现催生了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司法审判领域,舆论产生的监督力量对遏制司法腐败有积极意义,但是舆论的过度关注加上媒体的不规范报道,有时反而会干扰司法公正.司法审判既要尊重舆论监督,又不能迫于舆论压力失去法治的立场;公众和媒体在行使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权利时,也应该以尊重司法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上,做好新闻舆论监督意义重大。随着群众对新闻舆论监督的信任与期待值逐步提升,新闻媒介更应该扩大监督面,加大监督力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将群众的心声与诉求充分反映出来。本文分析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与特点,并提出新闻舆论监督尺度把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群众性、广泛性、公开性的特点,尽管不具有类似司法监督那样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不像党风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那样特定化、具体化,但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有人干了坏事,只要被新闻媒体"曝光",就会名声扫地,甚至受到党纪政纪处理。所以,开展舆论监督,是党报认真履行"三贴近"的需要,也是办好党报、充分发挥党报功能和作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郭俊玲 《商》2015,(2):218
保证司法的公正廉洁,一方面离不开司法独立,没有独立就没有公正;但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目前我国人大对司法的监督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则需强化人大监督司法的职能,完善我国的司法监督制度体系。重点在人大监督司法的能力、监督的方式、司法监督工作的法规制度、实体监督与程序监督的平衡等方面突破,以促进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3.
李艳东 《致富时代》2011,(3):202-202
网络舆论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对实现司法公平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网络舆论往往会“越界”,对司法活动进行着不合理的干预。因此,要正视网络舆论监督司法活动的现象,合理规制网络舆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以寻求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张炯宇 《华商》2014,(7):76-77
本文运用法律的角度来审视新闻菠法的必要性,新闻舆论监督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正常的新闻采访过程中应当受到的采访权利和法律保障,使其更大程度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同时进一步阐述新闻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行业自律,对确保舆论公权力的监督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洁莹 《消费导刊》2009,(14):146-147
基于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分析了司法自由裁量权的监督问题。首先,从经济学视角,阐述了司法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合理性和对司法自由裁量权监督的必要性;之后,针对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双重属性,提出在司法审判委员会中引入外部独立委员,改变监督内部化的封闭格局,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司法透明度等若干对策建议,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建设和谐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6.
陈湘伟  徐赛桃 《华商》2008,(10):61-62
在依法治国、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当代中国,尽快建立健全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加强新闻法治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我国新闻立法应坚持党对新闻工作政治领导原则、坚持对新闻自由的保障与限制并重原则、坚持保障公众知情权原则,并着重处理好政府与舆论监督的关系、社会与大众媒介的关系、合法采访权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关系、新闻职业道德与司法公正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曾妍 《现代商业》2007,(27):283-284
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首要前提,然而,媒体监督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界定司法、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的含义和外延,深刻论述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在法律规定和现行体制下的矛盾,提出解决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矛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人民健康,乃至生命。在特定的时期,关系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国家形象。作为新闻舆论监督部门更是负有重要的舆论监督和社会导向使命。在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甚至是国家形象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更要保持求真务实、客观严谨的新闻舆论监督作风,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的把关人。应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道构筑坚实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监督有力的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网。  相似文献   

19.
曾妍 《现代商业》2007,(33):283-284
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首要前提,然而,媒体监督对司法独立具有天然的侵犯性,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界定司法、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的含义和外延,深刻论述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在法律规定和现行体制下的矛盾,提出解决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矛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使命,而司法公开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检察机关要树立检察监督权威,全面履行法律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