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第三方支付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金融创新平台,支撑了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还对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完善现代金融功能方面有重要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给人们进行网上支付带来了便利。然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文章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并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3年"余额宝"的诞生掀起了互联网金融浪潮,由此第三方支付平台、网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形态纷纷登上市场舞台。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有序开放,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经济体。而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给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读,从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给其带来的影响,结合实际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商业银行探索经营新模式,以更好地促进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盈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已占据个人线上支付的绝对主导地位,银行越来越退居为支付公司的资金后台和提款机。但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成为其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冲击,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春平  于珍珍 《商业科技》2014,(31):143-144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盈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已占据个人线上支付的绝对主导地位,银行越来越退居为支付公司的资金后台和提款机。但银行应该如何应对成为其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冲击,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金融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时期,第三方支付成为人们进行业务办理和生活需求解决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冲击。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并探究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中商业银行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发展带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成长,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务范围随之扩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银行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分别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产生的影响,以A商业银行采取的应对措施为例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商业银行提升盈利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不断冲击传统农村商业银行的地位。曾经的银行卡支付转变成了更广泛的第三方支付,面对如此挑战,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深度融合以及将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与契机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商》2015,(18):170-171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风生水起,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货币基金等模式。由于其在成本、效率、灵活性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严重冲击了商业银行,给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经营收入和客户基础等产生了影响,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以金融机构线上平台、P2P、第三方支付等服务形式开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涵义的分析与梳理,深入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及原因,并针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5)
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兴起下,传统商业银行不仅面临诸多严峻挑战,而且面临重大战略发展机遇。互联网金融以其自身的优势,促进传统商业银行和新兴金融机构的相互竞争,尤其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瓜分的"蛋糕"包括理财、资产管理、信贷等在内的金融业务,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传统商业银行应着眼于"平台、开放、生态"发展方向,持续创新,不断突破旧的经营模式,为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获客渠道与经营理念开拓了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7)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线上应用平台,它的出现是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挑战。因此,本文将从互联网金融的三种主要业务形式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以及互联网融资入手,并从三方面重点研究与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对传统银行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尤其是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不断兴起,使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现有的商业银行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始不断创新现有的营销模式,使银行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同时也能够设计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更加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快速转型。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对商业银行的营销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营销模式创新策略,不仅仅为现代相关研究创造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银行、网络购物、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造成较大的冲击,也迫使传统商业银行不断的转型。本文以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转型为探讨重点,介绍互联网金融的诸多模式,并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并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出几点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有了显著提升,移动支付、云计算、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很大充分。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有所不同,和资本市场中的直接融资也有显著不同,所以,互联网金融模式也被成为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在本文中,笔者从支付方式、信息处理与资源配置三方面来深入探讨互联网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第三方支付、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兴起。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不再是客户办理金融服务的唯一渠道,对传统银行业产生很大的冲击。本文在总结互联网金融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翼 《商》2016,(4):194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人类生活经济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影响,现代的信息技术如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的出现为人类经济生活带了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对传统的国内商业银行形成了模式上的冲击。2013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掀起了发展的浪潮,一方面是电商具备的优势带动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大型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趋势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理财、P2P、众筹等金融业务模式已经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数量不断攀升、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以及交易成本逐渐降低的现在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抢夺银行客户、减小银行优势、迫使银行转型。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数据分析与挖掘,培养互联网人才;开展业务创新,简化业务流程,并运用科技手段,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发展商业银行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而有效应对冲击,满足客户的需求,抢占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非常迅速,这极大的改变了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主要通过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实现的,商业银行依托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然后在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支付行业出现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进行支付。  相似文献   

19.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类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行业也风起云涌,向传统行业发起了挑战。其中,面对挑战压力最大的行业当属传统的商业银行,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各项日常业务不断缩水,客户的流失率不断增高,但是,这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也是机遇。本文主要介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定义,阐述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并总结应对对策,期望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和营销也带来了巨大的多方面影响。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营销现状,研究了传统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环境中传统商业银行优化营销策略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