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玲 《现代商贸工业》2022,(21):197-199
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教学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社交礼仪课程的重要精神源泉。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交礼仪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元素体系,提出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参与体验、拓展教学时空等三个实施路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深度融入社交礼仪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2.
《商》2015,(17)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自然观的树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但目前由于外来文化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缺乏以及大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认识肤浅、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意识,要在高校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营造突显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环境、依靠大学生自身的自主自觉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增强国家语言能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高校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校院层面应优化顶层设计,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编写、师资力量培养、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第二课堂实践等方面优化二者融合路径。高校教师应立足于教材载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科学有效地通过教学设计将二者有机融合。笔者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影响及融入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构建并践行“语言技能+文化学习+语言竞赛+活动实践”的融入路径,创新“课内+课外、显性+隐性、线上+线下”的立体化融入模式,突出“中国心、中国味、中国情”。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的德育资源主要包括:少数民族的风俗礼仪;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少数民族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的途径有:加强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开发成为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在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民族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并构成了一个宏大的礼仪理论体系,形成了礼仪文化。不过,自百余年前的五四运动以后,人们对于礼仪文化的认识日渐淡漠。在现代的很多人看来,古代圣贤们推崇的的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似乎与高效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矛盾重重,认为不过大都是一些过时的古董文化而已。如此看来,我们现代人到底应该怎样理解传统的礼仪与文化的关系?本文试图从中华礼仪的起源、传统礼仪的含义、礼仪与文化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理工类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就理工类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契入点,提出了理工类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包括构建公共必修课、传统文化选修课以及通识在线课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组建教材编写团队,编写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教材;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海燕 《消费导刊》2012,(8):141-141
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个人道德修为、文化涵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化形式。礼仪技能的高下直接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礼仪技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职业院校基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求,纷纷开设了礼仪技能课程。然而,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陷入窘境,对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为礼仪技能教学顺利走出窘境寻找新的出路。我院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礼仪课程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通过教学中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现状:(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经过多年的礼仪技能教学,职业院校校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文明和欠文明现象,这说明,职业院校礼仪技能教学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未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由此我们可得出礼仪课程的定位是否存在问题?礼仪课程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礼仪课程与学生的行为养成之间的联系如何延续?  相似文献   

8.
海滨 《商》2014,(45):47-47
少先队节日课程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秉承“队员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立足于队员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着力引导队员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着力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使民族传统赋予时代特色,使民族精神唤起幸福幢憬,这样才能使少先队节日课程深入孩子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陈华 《中国市场》2009,(52):80-80
本文从社交礼仪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入手,探讨社交礼仪课程中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形式及情景模式教学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1)
我国有着悠久的礼仪文化,职场礼仪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职场礼仪是劳动者个人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展现着个人的品格素养和个人魅力。本文通过对职场礼仪培训与个人魅力提升关系的阐述,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使职场培训通过个人魅力的提升发挥出最大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展现各个员工不同的职场魅力。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既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高职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可以拓宽视野,提升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融入商务礼仪与沟通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手段,在润物无声的育人中做到“知、能、行”三位一体有效统一,将礼仪融入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中,实现课程与思政同频共振,落实新文科“立德树人、德学兼修”的根本任务,强化文化育人实践。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各大卫视的传统节日晚会则是一个很恰当的宣传传统文化以及弘扬优秀传统的载体。河南卫视为庆祝端午节制作的节目《端午奇妙游》成为传统晚会节目的一股清流,对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以传播的仪式观为理论支撑对《端午奇妙游》进行文本分析,探究节目中如何进行符号互动、仪式感的塑造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酒店礼仪意识、酒店礼仪制度文化建设、酒店礼仪行为文化三个方面,对酒店礼仪文化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析。旨在为酒店礼仪文化体系的构建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马亮 《商》2014,(3):238-238
1.注重武德教育 制定一套统一的严格的武术礼仪规范是大势所趋,而且必须贯彻到训练、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使其成为习惯,对于武术练习者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起到很好的作用。加强实施武术礼仪规范与武德教育,武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加速发展,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备受重视的同时,培养应用型学前体育教育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从学前体育教师现状和需求出发,明确特色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学前体育课程、加强学生体育游戏创编能力的指导,培养更多的学前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宝贵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回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实践的应有之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育人机理上的价值共融性,文章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分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科学的“大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和实效性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雷晶 《品牌》2014,(10)
《民航服务礼仪》是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具有易懂、易会、难养成的特点,因此,实训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教学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礼仪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积极研究解决的对策,提出《民航服务礼仪》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服务礼仪课程的特点是易懂、易会、难掌握,知识到素质的转化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总结多年教授礼仪课程的经验,用养成教育的理念去指导礼仪课程的教学设计,从设计思想、内容、评价等方面构建了"344"服务礼仪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是学前卫生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其对在校大学生研究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本文通过案例教学在学前卫生学中的作用、案例选择的要求以及实际案例应用的过程,探讨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形成思政教育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格局,促进学校“三全”教育目标,是中国职业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面对的重大课题。由于专业院校语文课程具有天然的思政元素,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占据的地位,所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相互融通,以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的精髓,提升学生思想内化生成能力,将课程思政工作在语文课堂中自然而合理地整合,是亟待研究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