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玉伟 《消费导刊》2009,(11):139-139
隐私权作为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理应受到宪法的充分保护,但我国宪法尚未明确将其列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使得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缺乏宪法基础。而实践中,各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隐私权的范围、隐私权的限制以及隐私权的保护方式,对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自我隐私保护的观念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程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法制和文明程度。世界各国对公民隐私权保护都有相关的立法,然而,我国法律在隐私权保护方面的立法显然不足,同其他国家相比在隐私权保护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出现,今年来有隐私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完全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可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违反了法律.因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大力度,无比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的蓬勃出现,今年来有隐私权纠纷日益增多的趋势。隐私权纠纷增多的原因还在于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新闻媒体对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以及其法律保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认为我国法律对个人隐私权完全没有明确保护,以至于侵犯可他人的隐私权还不知违反了法律.因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加大力度,无比使公民对隐私权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有基本了解,从而加强对自身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透明化时代,透明的界限背后蕴藏着公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博弈,公共利益与公民隐私权的博弈。在网络时代,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棘于的难题。谁来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公民的信息安全当然要靠人们自己去保护。一方面,人们需要有知情权,需要网络监控与曝光来维护公共利益;另一方面,需要在这个无处可藏的世界之中,保障我们权利,呵护我们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人肉搜索”一词逐渐产生,由此引发的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于“人肉搜索”褒贬不一,对于公民随私权的保护也众说纷纭。本文主要针对“人肉搜索”下的公民隐私权受到的影响,提出了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网络隐私权保护成为了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在不妨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下恰当的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针对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遭受侵犯的现状,在分析与研究国外现有对隐私权及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厂商及消费者的双重刺激下,手机摄像头的性能已今非昔比。一颗小小的摄像头,可以轻易抓拍各种敏感信息,侵犯公民隐私权。而我国现有硬性规范,其讨论基准皆为早年的拍照设备,这使得旧法条已不能很好的满足于今日社会的要求。重新研究了手机摄像头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问题,且结合现有体制下的解决方式,进而对高性能摄像头侵犯公民隐私权的问题之解决提出了建议,对今后对手机摄像头的规范及立法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特别是隐私权。由于我国有关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的缺失,造成了我国公民的维权困难。因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社会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征收与国家行政权制约的关联性在于: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严格的公共利益目的性、法定程序性、补偿性。目前,我国不动产征收存在着违反公共利益原则的问题,忽视了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性,征收中的补偿机制和救济制度,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私权,也使公权力的实施受到置疑。应建立不动产征收中国家行政权制约机制,完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控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寻求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平衡,以期缓解由不动产征收引发的公私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征收与国家行政权制约的关联性在于: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严格的公共利益目的性、法定程序性、补偿性。目前,我国不动产征收存在着违反公共利益原则的问题,忽视了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性,征收中的补偿机制和救济制度,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私权,也使公权力的实施受到置疑。应建立不动产征收中国家行政权制约机制,完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控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寻求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平衡,以期缓解由不动产征收引发的公私矛盾。  相似文献   

12.
郭翼 《商》2014,(31):186-186
近些年全球已经走向了信息化的道路,在人们的生活中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的行为。在大部分领域中个人信息是受到保护的,但也不排除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现阶段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商业机构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的行为,这不仅使公民的隐私权遭到了侵犯,而且公民的财产和个人安全也受到了威胁。所以必须不断完善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机制,使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本文主要对我国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中国网络时代隐私权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桃 《商场现代化》2006,(30):313-314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隐私权更难设防,更难控制。高速运转的无国界的互联网络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信息泄漏和隐私权侵犯问题。个人隐私遭到侵入、截取、篡改、插入、删除、披露、非法利用等多种威胁。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从法律上保障公民的隐私权,抵制各种不法侵害。本文在参考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商》2016,(13)
信息时代各种社交软件的app应用程序纷繁复杂。现代社会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公民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自然人人格的解放,人们要求支配的私有空间日益扩大,从而越发地意识到这些社交软件会不经意间侵犯到自己的隐私权。加强隐私权的立法及司法保护,已成为大多数文明国家的共识。用刑法为代表的立法体系,来约束和保护个人隐私权强力彰显法治的底线,通过规制运营商的自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史艳艳 《消费导刊》2009,(23):133-134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强化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网络隐私权的涵义、内容、保护模式及立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耿林林 《商》2012,(20):118-118
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隐私权进行了简单介绍,笔者通过对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现状的阐释,对隐私权的保护,尤其是法律保护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新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和挑战。近年来各国不断颁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储存、加工、流转、应用进行规范。欧洲以基本人权为基础和美国以隐私权为主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制度值得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构建所借鉴。同时,需要考虑我国特有的制度、市场环境以及公民的观念意识,将观念引导、公权力介入与私法保护相结合,在效率与安全、企业利益与信息主体权益之间寻求平衡,方能有效保护和使用个人信息,从而促进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的发展,数字技术的进步,预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开放性、自由性和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快捷的生活方式、崭新的生活体验和巨大商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网络虚拟空间的个人隐私权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而保护屏障一旦失去,个人数据的搜集与再利用将变得更加容易,网络隐私被窃取和曝光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其给当事人造成的困扰和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既关联道德伦理,也涉及法律问题,故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成为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其内容主要包括知情权、选择权、控制权、安全请求权、利用限制权、请求赔偿权。互联网上侵犯隐私权的形式主要包括资料收集过程中的侵权行为,对个人资料的不当利用,擅自在网上公布、宣扬他人隐私等。应借鉴美国和欧盟国家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方法,完善并健全我国的相关立法,制定一部内容全面、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法,以加强对网上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贾红英 《商场现代化》2006,(24):261-262
随着信息处理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给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的法律带来一系列新课题,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保障个人隐私权不被侵犯,世界各国纷纷立法,采取对策.尽管信息网络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网络隐私权遭受侵犯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加强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