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2015,(28)
CFO作为公司的重要管理层,对于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并参与到公司的重要决策中。基于现代公司两权分离制度,本文研究CFO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CFO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存在相关关系。此外,通过对比CFO股权激励与CEO股权激励的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CFO比CEO盈余管理更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接着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特征,指出如何正面发挥高管的股权激励,减少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个分析管理层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框架,以期为这一课题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付丽  安慧歌 《北方经贸》2014,(5):201-202
股权激励为企业解决代理成本等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对策是:改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结构;健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一种主要方式,盈余管理是公司股权激励管理效果的反映,本文简单概述了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和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关系,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司治理中应用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商》2016,(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价值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加,由其引发的盈余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从股权激励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股权激励计划、规避盈余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2011年沪深两市正式实施高管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计划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回归模型分析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程度与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正相关.股权激励程度的增加会诱使经理人增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但随着经理人激励程度越来越高,管理层因股权激励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刘鸣 《现代商业》2014,(17):258-259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企业首先尝试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授予公司股权,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股权激励政策也随之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公司股权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日益复杂化,各国大公司为吸引留住人才,纷纷推出股权激励政策。而我国越来越多公司也开始实施管理层施股权激励,那么面对股权激励的巨大诱惑,管理层是否为能顺利获得股权而对基准年度或决定能否行权的年度进行盈余管理,以使得个人效益最大化?本文从博弈角度分析管理层股权激励中盈余管理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债权人、股东、证券监管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2005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发现高管的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问题分离而产生的,而股权激励制度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工具之一,能促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趋于一致。本文通过对以岭药业公司2013年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评价其方案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由此得到启示,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现代化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权激励也会面临着管理层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利润。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35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配对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在股权激励公告前一年,企业管理层会采取负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则管理层采取的负向盈余管理越强;相反,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一年,管理层会采取正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采取的正向盈余管理越强。此外,规模越大的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在股权激励公告日前,采取负向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采取正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现代化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权激励也会面临着管理层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利润。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35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配对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在股权激励公告前一年,企业管理层会采取负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则管理层采取的负向盈余管理越强;相反,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一年,管理层会采取正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采取的正向盈余管理越强。此外,规模越大的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在股权激励公告日前,采取负向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采取正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以2011年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及股价波动情况。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公司当年的股权集中度、每股净资产与盈余管理程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二级市场股价波动,从而达到降低行权价格的目的。此研究结果丰富了股权激励中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天华 《商》2013,(15):24-24
本文以我国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差别。研究发现:提高激励股权数量对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更为显著,行权时长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影响盈余管理,且对国有企业的影响高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引进股权激励制度,直到2006年《公司法》、《证券法》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股权激励制度开始有所规范.之后,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公司治理中,然而也成为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有力动机.本文从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中与股权相关的激励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出发,随机选取2014年沪深两市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1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以多元回归为主要方法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所选取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资产负债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大;但同时也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治理结构越完善,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越小.  相似文献   

16.
17.
运用代理理论分析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理人在股票期权激励授权前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法,并采用深、沪证劵市场2008—2012年153家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以及同等数量的未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对照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权授权前进行了负的盈余管理,并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权授权前进行负的盈余管理程度要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8.
杜慧霞 《中国商论》2023,(20):90-93
随着国内物流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物流结构性矛盾突出,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引入并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对圆通速递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财务指标上主要通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进行指标分析;非财务指标重点分析企业业务量及市场份额、服务质量、员工构成等方面,以分析圆通速递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查缺补漏,并提出优化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有效提高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被广泛运用于现企业管理中。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中促进企业进行适当盈余管理、提升会计盈余管理信息的相关性是其正面影响;而负面影响在于可能会诱发盈余管理的不完备性契约、激发管理层进行过度盈余管理、预留股份比例与经理人盈余管理正相关等。上市公司应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标准,并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以规范公司盈余管理,完善股权激励机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分离,在经营的过程中会出现股东和管理人员之间意见不一致的现象,股东所关注的焦点就是企业本身,如何才能使企业产生效益,而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焦点就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危险,因此需要出台一些管理措施将企业股东和企业管理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对管理者的相关行为进行限制。股权激励制度很早以前就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通过给予公司管理者一定的股权比例,使其能够分享到企业的剩余价值,从而尽可能地使公司的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是相同的,两者的价值取向相同,尽可能地减少代理成本,提高整个公司的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