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44)
近年来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公共治理的成效日益显著,学者们开始尝试建立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危机应对及治理模式。公民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的提高以及公民组织参与危机治理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公共危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更具现实可能性。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从不同的参与主体入手,对比分析中日地震的灾后应对,进一步明确我国各主体协同应对公共危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商》2016,(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加深,公共危机已经越发频繁,并且呈现出多领域、复杂性的特点,对于政府的危机的预防和治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内涵与特点出发,立足中国语境,探讨危机管理的困境,认为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需要由管理理念向协同治理理念的转变,引入和调动会力量和资源,进行多元主体配合,同时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培育社会资本也是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霍晓英 《中国市场》2013,(31):83-87
在应对公共危机时,政府作为主导和核心,与非政府组织、企业、媒体、社会公众等主体在公共危机的各个阶段相互合作,已经成为今后危机管理的重要趋势。目前,在公共危机多元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多元主体的职责不清,多元主体各自所代表的多元利益、多元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多元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参与主体危机治理能力的不足等因素的存在,对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多元主体最优合作形成障碍。针对这些障碍,应当以政府为核心,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将其进行消除,从而在应对不断涌现的各类公共危机中达到最佳治理效果,以保证公共利益的最优。在排除障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多元主体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的职责,通过制度安排化解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加强治理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提高各主体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协同治理是公共危机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多元主体之间的协作来发挥作用。但是实际运行中多元主体之间存在本身利益的不同,治理能力弱等因素,造成了多元主体有效进行协同治理的障碍。分析了公共危机中多元主体之间协同治理的困境,同时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健全多元主体在公共危机中形成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全球治理理念的提出,中国危机治理发展轨迹逐渐由政府危机管理转向危机治理。现代公共危机的治理主体不仅涉指政府,媒体、民众、非政府组织也正在成为一股重要的参与和协作的力量。实践中它还通过在公共危机发生前进行宣传与预警、公共危机发生时进行社会动员与整合、公共危机结束后进行善后修复与回应反馈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需要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多边合作作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应对机制,克服制度性缺陷。  相似文献   

6.
卓苗苗 《商》2016,(4):41-42
在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模式的不断探索下,公民这一主体常被忽略。本文重新挖掘公民参与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对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解释,认为要提升公共危机管理效率,就要保证公民参与的有效性,这不仅要外部因素的推动,还要内部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孙策  李艺博 《商》2014,(42):72-7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危机越发频繁和复杂。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公民社会发展等多种理论的支持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多元治理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的现实困境,并对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实现公共危机治理多元主体的功能耦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危机管理体制已经初步成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危机管理专职机构不专,层级责权不清,部门间协调不畅等。我国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应加快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明晰各级政府责任,建立统合各方力量的强力机构,增强应对危机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能力,真正形成组织健全、运转顺畅、统一高效的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体制机制,实现应对职能部门间高效协同运作,更好地适应加强社会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应该是建立起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格局在这一格局中,政府和社会部门都有明确的权限范围,是一种多元主体的有序参与和良性互动状态如此,就需要努力拓展社会多种力量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培育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各种管理要素的充分发展,提升危机的社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公共危机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政府内部多层次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忽视了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从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进行协作性管理的原因出发,分析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四大主体,即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媒体和公众,在协作性管理中的具体协作方式、协作现状和协作困境,力求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找到地方治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SARS危机过后,如何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减少危机给社会造成的灾害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单独依靠政府的力量的不够的,非营利组织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有自身的优势。非营利组织通过危机前、危机过程中和危机后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全面参与,可以弥补政府的不足,发挥其独特作用。因此,需要在制度建构、法律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为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单独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征使其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具有先天优势。但是由于我国环境限制以及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仍需要通过政府扶持和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最终使得非营利组织能与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相互合作。顺利解决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严近月  赵子欣  朱卓 《中国报业》2023,(22):118-119
本文旨在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探索构建高校危机事件应对管理机制,以学校、政府、媒体、平台的四元一体联动共治,提高高校危机管理能力,维护校园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商》2015,(5)
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使得维护该地区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也给我国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主要阐述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并探讨如何提高政府的应急能力和有效应对危机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应对公共危机时的治理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应急科普的主要目的,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应急科普工作的考察,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视角,按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理念,总结分析应急科普工作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开展应急科普的建议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协同化、高效化、社会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6.
NGO和公共危机管理——探析我国NGO的不足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悦 《华商》2008,(20):63-63
在现代社会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不再是唯一主体,发挥NGO的职能作用,构建政府与NGO互信合作的危机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但中国的NGO起步晚,自身存在不足,制约其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发挥。本文意在探讨我国NGO参与危机管理的不足并提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管理中多元参与主体的边界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北方经贸》2010,(6):99-100
目前我国在公共危机的处理过程中有政府、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以及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如何协调各主体的利益,确定各主体在危机处理中的参与边界,达到制约中的平衡,从而节约危机管理成本,提高危机处理质量。结合当前公共危机处理过程中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探索在公共危机处理过程中的边界关系,进而明确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各主体参与的角色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5)
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体现的一种特殊的组成部分。当面对公共事务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无竞争、不公平、内在性、低效率等困境,在公平与效率上面临管理危机、信任危机和合法性危机需要公共管理者应对,我们还需要持续提升公共管理主体的治理能力,创新增强对现代公共管理的技术手段、奋力创建高级技术的实施方案,完善公共管理核心伦理价值体系等在公共管理困境中所实施的策略,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公共管理者做出抉择,才能尽快解决困境找出出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着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均陷入了“国家或政府中心论”的窠臼。走出困境,需要跳出“国家或政府中心论”,借助现代协同学理论与治理理论,革新公共危机治理范式,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为此,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着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系统和机构,危机资源配置方式严重滞后等问题。为了加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设,应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和公共危机应对技能,建立公共危机预警系统,使公共危机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