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现状为切入点,从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从1949年至今的生育政策,以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支撑充分对政策不同群体的相关利益进行分析,对政策实施的阻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单介绍了全面二孩政策,并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人口老龄化加剧、覆盖水平与覆盖面双低以及养老金缺口等问题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全面二孩政策对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四点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人们的生育观念将逐渐转变,尤其是育有独生子女的育龄女性家庭(以下简称独生子女育龄女性),其数量和生育意愿,将可能对现有北京人口规模的预测模型产生影响。文章在灰度预测法的基础上,考虑了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全面二孩"政策(独生子女育龄女性比率和生育意愿)等影响因素,建立了Leslie模型,对北京人口总数、进行了理论预测和数值求解。通过与灰度预测的结果对比,表明北京人口总数在2015—2024年将逐步增加,"全面二孩"政策等因素将导致人口总数逐年发生小幅度改变,而总增长趋势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然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并没有带来预期效果。据长春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长春市出生率不升反降。文章将从目前生育意愿及其相关因素对于生育决策的影响这个角度,来分析新的生育政策出台后没有出现显著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11):81-82
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两年后,申请生育两孩的家庭远低于预期,仍然接近国际公认的低生育陷阱,且存在着隐患。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于湖南省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湖南省长沙市为例,系统分析了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其带来的深刻影响,针对消极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引起相关方面对此问题的重视,共同采取实际行动,保证该措施顺利、平稳、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不断上升.政府通过调整生育政策以缓解老龄化程度,进而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本文以2016年1月1日中国生育政策正式从“单独二孩”走向“全面二孩”为背景,通过建立精算模型分析调整生育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运行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1)如果继续实行“一胎”政策,养老保险基金不可避免出现累计赤字(支付危机);(2)如果所有符合“单独二孩”规定的夫妇生育二孩,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推迟约9年;(3)在不同“全面二孩”生育意愿下,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均有所推迟,如果生育意愿达到54%及以上,养老保险基金在2090年及以前不出现累计赤字.上述结论均通过敏感性测试.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如果要达到破解支付危机的目的,还有赖于生育意愿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人们各种争议不断。有学者认为可以延迟人口老龄化,也有观点认为该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市部分社区运用无结构访谈的方法,了解所调查社区夫妻的生育意愿现状。主要从家庭结构现状、学历、其他的限制因素三个方面来描述,进而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产生原因。从生育态度、生育成本、生育压力、生育能力四个维度来阐明原因分析。最后部分简明概括该研究的启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9.
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开始实施。女性作为生育的主体必然最先受到冲击。该政策不但加重了女性的就业压力、家庭负担,而且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从社会参与,劳动与经济地位,教育情况,婚姻家庭,健康这五个客观方面和性别观念、对教育的满意度、对职业的满意度、对家庭的满意度这四个主观方面,研究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地位的影响路径及结果。最后,我们将从最后从家庭、职业、教育、健康等方面,提出几点可行有效建议。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与建议,着力降低"生育代价",提高我国生育率,进一步推动两性平等和谐的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全面二孩"政策不仅是小家的事更关系大家,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社会、家庭和女性自身都不能缺位,处理好各方面才能系统解决二孩背景下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了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入职、升迁的影响较大,并且加剧女性就业歧视,同时生育二孩加剧女性生活压力,针对以上问题从家庭方面和企业方面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宣布推行"全面二孩"政策,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嬗变,接着分析了我国人口生育的现状,再基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理论基础,研究该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增长率不断降低,妇女生育率也不断下降。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之下,国家推出了全面二孩政策,在该政策的推进过程当中,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发生碰撞。本文主要针对全面二孩政策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缺口进行研究,在了解全面二孩政策的基础上,认识到全面二孩政策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所产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推动全面二孩政策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处于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加速等诸多挑战,学术界及社会对如何有效的结合我国国情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进而充分发挥生育政策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诸多的讨论。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对全面二孩政策配套体系问题实施的优势、劣势、机会及挑战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性别歧视问题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由来已久的问题。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女大学生就业时将会遭遇更为严重的性别歧视。本文将从企业成本,统计性偏见和法律制度不健全三个角度来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加剧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并且从政府,男性,女性以及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这四个角度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全面二孩政策会带来社会资源及配套设施需求的变化,学区房作为住房与教育的共生体,也受到政策的一定影响。生育政策的放松会带来家庭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家庭资源重新分配的需求,研究发现,全面二孩政策下购买学区房能够使家庭资源在两个孩子间分配效用达到最佳,而二孩生育计划推迟了家庭推出学区房的计划,整体上造成学区房需求增加、供给降低;根据供需价格理论,需求增加和供给降低双重作用下,全面二孩政策推动了学区房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计划生育政策与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分别预测出在"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计划生育政策下,30年后我国人口数及老龄化程度,并对这两种情况的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国现有的一系列人口问题,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面二孩”政策是国家应对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上涨及人口老龄化的一项生育政策,该政策在农村如何才能有效落实、哪些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二胎生育意愿的主因则是两个待解问题.基于天津市农村418位已有一胎孩子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居民二胎生育意愿的人口统计特征、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工作特征、一胎孩子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居民的“兄弟姐妹数、月收入”对其二胎生育意愿呈正向作用;“受教育程度、一胎孩子年龄”对其二胎生育意愿呈负向作用;一胎孩子为女孩的居民比一胎孩子为男孩的居民二胎生育意愿更强;“性别、年龄、工作稳定性、孩子抚养费占比”对居民二胎生育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全面二孩"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文章选取2000—2015年相关的中国人口数据,首先采用Leslie模型对2016—2056年人口抚养比进行模拟计算,并绘制出人口抚养比图形。然后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年龄结构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社会总抚养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全面二孩"政策下2016—2056年社会总抚养比有较大波动。从经济层面来看,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抚养比呈负相关,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有着复杂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商》2016,(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这一政策的实施最先影响到的便是儿童消费市场。因此本文先介绍了全面二孩政策与儿童消费市场的相关概念,紧接着简单阐述了全面二孩政策对母婴用品消费市场、教育培训市场、儿童娱乐消费市场的影响,最后对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全面二孩政策提出了简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6)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备受社会关注的单独两孩问题终于尘埃落定,正式走上了政策层面。自2014年1月17日浙江首个宣布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来,已有20多个省(区、市)也落实了这一新政,贵州省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通过对贵州省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的背景及意义,分析单独两孩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