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要强化就业优先的政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对我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创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目标,需要高质量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作支撑,在完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改革后,进一步明确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的社会属性,主要包括技能培训服务、搭建用工平台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方面。本文以湖南省L市为例,针对优化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成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对人力资源质量和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疫情影响下成都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出成都人力资源协同面临着劳动力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跨区域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不足、失业保险基金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流动性大等挑战.建议通过聚力平安成都建设、加快公园城...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载体,黑龙江省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借鉴发达国家通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来提高就业质量的经验,政府可以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和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角度来创新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宏军 《商业时代》2015,(10):104-105
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要求供给主体应向全体劳动者提供权利均等、机会均等以及结果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文章指出,为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逐步实现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的均等化,应明晰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的财政责任,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下对就业工作有更高层次的质量要求,要充分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配套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就业政策的不断深入、相关支持和投入的力度持续加强,我国职业指导(尤其是高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办学模式,职业指导在专业队伍、体验形式、咨询解答、信息服务、互动联合、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6.
许文静  许虹 《致富时代》2010,(4):115-11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北省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公共就业服务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河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存在一定差距.制约了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功能的发挥。随着市场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应实现“四化”发展.它们是“长效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效率化”。  相似文献   

7.
王欣 《现代商业》2013,(5):152-152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要求,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继续坚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本文就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此服务垦区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是政府主导建立的直接提供基础性、公益性就业服务的一系列机构和场所,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最基本载体。在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特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中面向就业再就业事务的部分。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存在城乡差异大、服务机构项目单一、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就业需求信息渠道狭窄等问题,瑞典、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我国应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政策体系,实现就业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阐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指导工作围绕企业和劳动者而开展相关职业指导工作;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指导的制度、队伍建设和宣传力度及法律法规支持等方面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韩靓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9):102-105+205
研究营商环境与劳动力就业关系,有助于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以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增长。本文运用我国35个重点城市流动人口调查和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数据,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改善营商环境有助于降低流动人口就业难度感知,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通常具有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服务,市场活力更强,有利于流动人口的就业选择;(2)改善营商环境各维度均显著降低了流动人口就业难度感知。其中,商务成本对流动人口就业感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市场环境、社会服务和软环境,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小;(3)异质性考察发现,一线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显著降低流动人口就业难度感知,并且城市市场环境、社会服务、生态环境以及软环境均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建议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提升城市就业服务能力为突破口,促进流动人口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稳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着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2018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共中央明确要求做好"六个稳",其中第一个"稳"就是稳就业。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培训服务,确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和就业局势持续稳定。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刘文军 《新晋商》2020,(4):0068-0069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的现代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人民群众实现基本文化权益、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主渠道的文化馆,应该在现代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大事,当前我国推进发展建设中,社会就业岗位虽基本可实现"稳就业"的需求,但高校"95后"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状况和观念值得深究。岗位、薪酬、环境、毕业生素质等均是影响就业推进的因素。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升综合能力,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正确的就业观,采取"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方联动的机制保障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5.
刘佼 《中国电子商务》2014,(16):125-12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就业工作的首要工作.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充足的需求信息,而构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长效机制对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国全民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影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机制,促进就业与创业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点,也是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促进就业增长的着力点。文章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分析,以及我国当前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的简单回顾,重点研究了"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高度契合性下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就业领域出现了新的就业形态,如互联网催生出的"数商",自由职业者,多重身份职业者,新型他雇型职业者。政府各部门为新业态企业提供就业优惠政策并出台了规范新就业形态的规章制度加以支持。加上劳动者兼职就业情形,新就业形态正日渐成为扩大就业重要渠道,使得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相关问题越来越突出,公共就业服务是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根据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热情不高、政府缺乏对新就业形态的诚信管理及监管等问题,提出相应构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调整社保制度;政府加大新业态企业的监管力度;搭建新业态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以助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部分理清了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模式的发展脉络,发现经济危机、新政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与就业服务供给制度的创新联系密切;通过围绕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核心问题——效率展开研究,归纳与总结国外文献在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理论、绩效考核、比较研究等方面的成果,旨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4)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对残疾人就业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我国残疾人就业服务中,仍存在得较多不完善之处,相比健全人就业服务体系,无论在就业结构,或就业质量上差距都较为明显,阻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此,本文将对我国当前残疾人就业的意义、残疾人就业服务的现状以及相关改善措施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干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陕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就业压力巨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用工信息、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工作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水平。据此,从供需的角度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现状、需求现状,并提出了完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