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着重分析华谊兄弟如何打造旗下一系列品牌,并通过对品牌的经营提升企业价值,延伸产品价值链,完善盈利模式。希望本文能为同领域的文化企业打造品牌提供更多信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影视个人品牌一哥葛优"抛弃"华谊兄弟,签约英皇集团,对于华谊兄弟的品牌号召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此前,华谊兄弟的上市招股说明书,就曾提到"公司对冯小刚团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而葛优则无疑是冯小刚团队的左膀右臂。  相似文献   

3.
张喻澍 《市场周刊》2020,(16):0121-0121
影视娱乐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相较于美国好莱坞“五大”成熟的影视娱乐商业模式,中国的影视企业仍然处在探索盈利模式的发展阶段。华谊兄弟作为“中国电影电视第一股”,近年来盈利受阻。文章拟对比华谊兄弟和迪士尼、时代华纳等好莱坞“一线”娱乐公司,探讨华谊兄弟未来的盈利方向。  相似文献   

4.
老牌传媒企业华谊兄弟近年发展迅猛,从单纯影视拍摄向旅游界投资扩张,华谊兄弟集团的发展在本土传媒和娱乐业领域尤为亮眼。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企业价值评估广泛运用在投资领域上,而实物期权定价法作为较新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针对投资高,利润高,风险高的特色企业。因此本文通过实物期权定价法评估华谊兄弟过去几年的企业价值,从估值模型中涉及的相关参数变量得到更保守的估计,将结论与传统估值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华谊兄弟的隐性价值和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5.
朱健 《浙商》2010,(16):94-95
资本杠杆对影视行业的撬动已日见微澜。“兄弟档”华谊兄弟和“夫妻店”华策影视,谁将在创业板的对阵中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6.
张亮 《市场周刊》2014,(1):104-107
股价上涨S82%。这是从2012年的《一九四二》到2013年的《私人订制》,一个贺岁年区间中,华谊兄弟股价一路狂飙的最大涨幅。尽管自去年10月9日高送转以后股价开始跳水,但依然难掩华谊兄弟2013年最牛金股的风采。刺激华谊兄弟股价一路飙升的因素,除了几部影片本身叫好叫座之外,并购手游公司、收购影视公司等一系列资本运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一个会拍故事的影视公司,华谊兄弟的资本故事也是可圈可点。从收购到套现,到收购,再到套现.数个资本故事让华谊兄弟的高管们完成了数轮减持套现。  相似文献   

7.
《三联竞争力》2008,(11):19-19
挟资本之力,华谊兄弟越来越像秦王统六合,在影视圈卷起一股并购风潮,颇有影视娱乐业称王的架势。自2008年9月18日并购老牌影视公司金泽太和后,相隔不到一周,9月22日,华谊兄弟又吞下知名经纪公司中乾龙德,成为近年来内地娱乐经纪行业最大规模的并购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有的华谊兄弟股票走势进行分析,给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深层次从企业基本面和财务状况剖析华谊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对近一年的走势进行分析,进而综合大环境理性看待华谊兄弟股票的走势。  相似文献   

9.
莫栎 《市场周刊》2010,(12):26-29
近两年影视产业骤然升温,继2009年华谊兄弟成功登陆创业板后.浙江华策影视也在今年10月上市。而博纳影业宣布于12月9日上市.此外.小马奔腾、光线传媒等多家影视企业也正摩拳擦掌.加快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王宏宇 《中国市场》2009,(50):46-47
<正>华谊兄弟已经开创了国内影视娱乐公司上市的先河,只要它这第一个螃蟹吃得够火,后来的效仿者自然不会少。华谊兄弟创业板上市,意味着内地首个影视股诞生。不仅明星登上了资本大舞台,他们的财富神话也将又一次实现几何级跳跃增长,而更多的华谊兄弟们也在翘首盯着这  相似文献   

11.
王冉  刘恒涛 《创业家》2010,(10):66-67
真华谊一年七八千万利润基本能看清楚,伪华谊试图通过不具有实际商业意义的合同"创造"收入和利润,其大胆和荒诞令人发指。他们大行其道,创业板上挂着的不是企业是炸弹华谊兄弟上市之后,影视圈里震动很大,都开始准备。但分析起来也没几家了:保利博纳已经准备上海外,小马影视原计划上海外,最近可能会有些变化,但是还没有定。海岩的海润影视也基本是海外架构,剩下的就基本已经上了,比如董平的文化中国、橙天娱乐在香港交易所上了,星美已经是海外上市公司。影视公司里真正剩下的排名靠前、而且还没上市的公司其实不多。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财务战略的正确选择对公司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文章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谊兄弟")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公司2009—2017年的主要业务经营资料与主要财务数据,从财务战略驱动视角,对公司的融资战略、投资战略和利润分配战略进行探究,解析其财务战略的优势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影视     
2013年,影视行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并购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并购金额超过1亿元的其有7起,涉及5家上市公司: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乐视网和中视传媒。其中华谊兄弟并购最多.共有3例,包括收购银汉科技50.88%股权、浙江常升影视70%股权和江苏耀莱20%股权,分别耗资6.72亿、2.52亿和2.10亿,合计11.34亿元。对于这一年中如此多的并购事件,业界亦有不少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报业》2015,(1):70
2014年,从制作、营销到发行,互联网的新玩法正在颠覆并重新定义传统影视产业的每一个环节。这一年,各大互联网企业在影视业密集行动。爱奇艺成立爱奇艺影业,宣布一年内出品7部国产电影和1部好莱坞电影;优酷土豆成立合一影业,表示每年将投资不少于8部院线电影;阿里巴巴成立阿里影业,入股华谊兄弟和优酷土豆;腾讯增资华谊兄弟……不少传统影视人惊呼,这次"狼真的来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  相似文献   

15.
《市场观察广告主》2011,(10):100-100
看点一:国内欢喜,国外愁 与整体市场下滑相反。在中国内地上市的华谊兄弟、乐视网、华策影视三家影视公司的股价无一例外全部逆市上扬,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这场战役中,文化传媒行业虽然经历春节档取消、电影院停止营业、影视剧停止拍摄等困难。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文化传媒企业、艺人个人主动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有人发现,在大年三十这天,华谊兄弟低调捐赠100万元人民币,是文化传媒界最早捐款的企业之一。其实2019年,对华谊兄弟来说,是成立25年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商业文化》2006,(10):10-10
从《天下无贼》开始走大片路线的华谊兄弟决定将大片坚持到底。该集团总裁王中军在十二周年庆典时仍然表示,华谊今后每年将在影视方面投资5—6亿元人民币;今年华谊的大片有冯小刚拍摄的《夜宴》.明年将投资拍摄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和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  相似文献   

18.
尚文捷 《中国品牌》2013,(10):40-41
收购银汉科技向游戏领域进军,是华谊兄弟今年的一个大手笔。自2009年上市以来,华谊兄弟一直被外界诟病:一是过度依赖一两个大导演和大演员,二是业务结构过于单一。为克服这种窘境,过去几年华谊开始执行“覆盖电影、电视剧、音乐及衍生全产业链”的多元化战略:以内容制作为核心,向电视剧、艺人经纪、到音乐、游戏、主题公园,包括各种影视衍生品延伸,意在打造娱乐帝国。  相似文献   

19.
从构想、筹备、造势到上市,华谊兄弟几乎整整走过了十年。这十年凝聚了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所有奋斗的艰辛与荣耀,他们所遭遇的挫折与失败、他们克服障碍的勇气与毅力、企业上市时所策划的造势推广,都将成为中国娱乐业迈向发展新里程的最佳典范——在中国文化政策不断开放、中国娱乐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华谊兄弟的上市或许不只是一个传奇,而是隐喻着某种新的开端,更多的娱乐公司将吹响上市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2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制胜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产品、服务体验,还是品牌营销战略。未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否能脱颖而出取得胜利则更多依赖其品牌营销战略的优劣。互联网时代除了经营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之外,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更新,媒介经营管理对企业文化品牌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大画海尔兄弟"这一文化产业营销案例来重点分析媒介经营管理对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