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动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新郑机场为依托,形成了以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三大产业集群,但港区产业集群的实际发展存在企业主体品牌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弱、主导产业规模不足、稳定性不好、政府主导支撑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从降成本、补短板、提质量、促创新方面推动港区产业集群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进郑州航空港区产业集群持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立足企业实际,突出建设重点;科学运用控制方式;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从供给、研发、生产制造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和能动性促进经济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坚决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废止无效产品和服务,重新塑造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而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快速实现转型和发展成为首要问题。文章先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企业发展意义的概述,进而全面总结了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企业应如何实现发展、创新和变革。  相似文献   

4.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从2016年起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向中高速发展目标迈进。"三去一降一补"是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短期目标,也是供给侧改革起步阶段的重要抓手。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计监测指标和制度,国家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局2016年年报和2017年定报及管理体制已经相当严密、完整,但与大数据及国家"发改环资[2016]2635号"等文件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结合实际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个很长时期的高速发展阶段,但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以新常态的形式出现。2015年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仅为6.9%,实体经济出现了较大困难,很多濒于崩溃的边缘,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政方针。即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对供给侧结构性加强改革,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增强经济持续的增长动力。在这之前,中国经济政策偏向于需求侧管理,即通过刺激需求来提高经济增长,然而这种方式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最高决策层适时推出供给侧改革,笔者则通过对供给学派及其理论的认识和对其政策实施的分析,以客观的态度来解读我国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6.
十三五以来,我国在总需求调控和管理等方面取得巨大成绩,总供给调控变成了工作重点。虽然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生产力、产品数量及质量等总量上满足发展的需要,但在供给结构上存在一定缺陷。需求结构的一系列显著变化是供求间的最大难题,从供给层面入手,这个难题难以解决。推进结构性改革是当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选择,主要任务是将供给产出、组织形态匹配到需求结构、发展形态。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变成了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李艳艳 《现代商业》2021,(36):125-127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金融是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当前市场上暴露了来自很多方面的金融风险,推动供给侧改革、应对机遇和风险、主动履行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则是金融业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加大对金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强对客户产品需求的分析,推动新产品结构的创新,强...  相似文献   

8.
王清华 《商场现代化》2022,(22):180-182
国家领导人曾说,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本文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财税机制调控的主要任务,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我们提出了要规范税收优惠,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制定更加合理的财税政策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企业财税政策体系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的总量结构、融资结构、市场结构、机构结构等诸多方面均与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不能完全匹配,需从控制货币发行量、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发展证券与保险市场等方面对金融供给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0.
《商》2016,(7)
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发展,我国企业面临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我国所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进入十三五规划期后,要想保持经济的稳健发展,从供给侧着手将会是一个有效切入点,改善目前的供给失衡状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优胜劣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产业生态创新的主体首先是企业,所以最早开始得到研究的是有关企业层面的生态创新。然而,通过对能查到的国内外研究资料的梳理及观察,发现存在着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生态创新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并且在一些文献中很多就是直接把生态创新的研究结论为生态技术创新研究使用,导致在理解和认知上存在一定的混淆。鉴于此,围绕生态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国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的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本文从分析当前农业现状入手,在土地制度、农作物结构、财政投入、农产品安全标准等层面进行相应解分析,以期促进农业供给侧改结构性革进程。  相似文献   

13.
航空货代是民航货运供给侧中重要的主体之一,为民航货运货物集散、通关清关、物流配送等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而现阶段航空货代企业多而不精,业务同质化竞争加剧,严重阻碍我国航空货运的发展。针对我国航空货代企业现存问题,文章结合供给侧改革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有助于航空货代提能增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改革经济发展中的机构性矛盾,深化供给侧调整,以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本文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财税政策,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完善财税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和创新需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理清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科学地阐述供给侧结构的经济内涵和政策外延。我国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依托于"五大政策支柱",并做好"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从而绘制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施路线图。本文将从株洲外贸企业的发展和现状来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九天连续四提"供给侧改革",这表明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探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继而展开对我国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理论政策探讨,指出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揭示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和关键性因素。最后文章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展望,我国在改革过程中处理得当就可以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桎梏。  相似文献   

17.
伴随全球贸易发展,发达国家设置绿色壁垒渐成新常态.它以过高的技术标准、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和各种环境标志、认证体系阻碍产品进口,影响贸易自由化进程.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大国,我国要在深入研究绿色壁垒负面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增加高端有效供给,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供给侧改革主线就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通货膨胀率持续高涨、失业率不断上升问题进行过供给革命。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国的供给革命在时代背景、政策内容、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审视发达国家的供给革命,进一步论证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性、价值性和重大理论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农业结构性矛盾的客观要求。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这一阶段性特征的大逻辑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入研判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认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矛盾,找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以创新和融合的思维,通过体制机制上的突破,逐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稀土产业经历40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工业体系.但近年来,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稀土产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日渐显现,严重制约了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行经济状态下,我国稀土产业应牢牢把握十三五时期所创造的重要战略机遇,尽快实现稀土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找出了稀土产业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