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涵 《中国报业》2012,(24):119+121
一场网络上的"切糕狂欢"不仅考验了事发地政府对涉民族事件的处理能力,更考验了网络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引导能力。本文对人民网涉"切糕事件"的新闻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探究其对此事件的舆论引导和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参与中网民“群体极化”倾向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主体在参与社会、公共事件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群体极化"倾向。"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网民责任意识淡泊、网民缺乏理性思考,网络信息传播的窄化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网民进行理性引导加强网站的多元化链接和传统媒体的信息引导。  相似文献   

3.
杨红卫 《中国报业》2023,(9):252-253
融媒体背景下,地方党报如何坚持“时度效”要求,加快“四全”媒体打造步伐,着力破除机制障碍、磨合团队协作、剖析网民需求,探寻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引导策略。只有把准时机节奏、把准力度火候、把准效果标尺,才能在新赛道上实现换道领跑,彰显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影响力。本文以许昌日报社汛情疫情报道为例,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时度效”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如今,社交媒体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网络属性也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因而众多企业开始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其中,尤以国际化企业更热衷于运用社交媒体进行跨文化推广。为了解网络时代下,企业跨文化传播的风险,选取典型的案例——某D品牌"起筷吃饭"视频营销事件用于分析。研究发现,跨文化传播需要充分的调研,并针对受众群体进行本土化改进。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发声的权利,态度也更主动。网络跨文化的品牌传播难度大,跨国企业需要注意对本土文化的正确认知,严格跟进网络舆论走向,才能提升品牌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丹丹 《中国报业》2022,(23):30-3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对新闻事件的舆情处置反映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面对新闻事件,媒体在做好报道的同时,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推动新闻事件的良性舆论走向,为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舆论形式,是民意采集的重要渠道,它通过监督和评价创先争优活动的各个环节,协助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保障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和互联网固有的缺陷,网络舆论操控、非理性网络舆论表达以及网络舆论"被工具化"等会妨害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创先争优过程中需要系统构建政府、媒体、网民三位一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对网络舆论进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利用媒体对公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以稳定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媒体作为一种舆论工具,应该勇挑重任,通过畅通信息传播渠道、真实透明地传播信息,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任彩玲 《中国报业》2023,(7):156-159
新闻作为官方媒体代表,所具有的专业性和真实性,使得民众对于新闻的认可度非常高,在公民舆论自由的网络化时代,公民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与传播者,同时在线服务平台也可以实现公民的在线评论,让发布者可以观看到网民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在任何新闻事件评论与转载量过多时,就能够形成相应的舆论力量。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公民享有相对言论自由,新闻媒体要做好新闻的舆论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传播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舆论传播阵地。网络在带给我们空前丰富的咨询和快捷的信息传输的同时,也会由于其信息内容的不可控及信息数量的巨大造成舆论方向失控,从而引发舆论危机。危机到来时,企业当务之急是向公众提供关于事件的透明清晰、开放真实的信息,在积极预防网络舆论危机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主题论坛、意见领袖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利用搜索引擎进行负面信息屏蔽或信息稀释等强硬的舆论控制方式,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0.
吕婕  郝治丽 《商场现代化》2012,(23):250-251
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杨武事件"近日日渐恢复平静。在短短半月内一起普通的强奸事件演绎成了家喻户晓的公共事件,媒体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媒体的报道中,事件当事人被送到了舆论风口,但是失当的报道也使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讨伐对象。作为媒体人,虽然痛心于同行这种有失新闻专业主义的报道,但更觉痛定思痛后反思整个事件报道中的不足之处应是媒体题中应有之意,以吸前车之鉴,而告后备之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市场竞争额日趋激烈,出现了不少失实的新闻事件报道,严重扰乱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正常秩序,影响了其公信力。论文通过对今年发生的"陈永洲、郗永丰"事件的分析思考,对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的行使和控制以及媒体的自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赵作为 《中国报业》2012,(18):144-145
2012年7月25日,湖南卫视《完美释放》节目在其官方微博公布邀请北京暴雨"广渠门事件"遇难者遗孀录制节目,随即引发网民、新闻传播学界学者和媒体人的声讨和谴责,绝大多数网民认为节目组的行为过于残忍,是在"消费苦难",学者和媒体人则对此表达"有违传媒伦理"的观点。虽然《完美释放》节目在其播出时,取消了对遇难者遗孀的访问片段,但此事仍然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也唤醒我们对于传媒伦理的再思考。在现今各电视媒体盲目追求收视率、媒体和媒体人过于追求新闻价值的现实情形下,新闻职业工作的伦理规范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社会,信息不再闭塞,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出现,其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等特点,使本就庞大的网络信息世界更加复杂,带来了信息泛滥、信息虚假、舆论造势等问题,对更多网民造成误导。本文探讨自媒体时代谣言的特点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芳 《中国报业》2012,(16):133-134
团购井喷式的发展态势,由此而来的团购网民维权事件也相应增多,但维权困难,媒体的相关报道相应增加,这类报道有得有失,"得"体现在:1.及时关注;2.这些报道尽到了媒体社会监督的功能,对消费者起到了一个预警作用。"失"体现在:1.立场不够客观,有的报道内容不够准确。2.停留在网民维权困境,缺乏知道解决网民团购中维权困境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5.
俞晓兰 《中国市场》2012,(39):94-95,98
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中,媒体的舆论引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阐述媒体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尤其在突发事件中如何正确、有效地作好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并对媒体在事件中如何提高舆论导向能力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国蕾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228-229
虚拟警察是指基于网络虚拟社会治安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特殊新型警种。虚拟警察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具有其自身优势:它是公安机关"主动出击",履行其职责和使命的体现;是实时监控网络环境、高效处理舆情事件的需要;是优化配置警力资源的需要;是加快公安信息化步伐、实施以情报信息为主导的警务战略的体现。但在虚拟警察在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这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如侵犯网民隐私、限制网民舆论自由等不足,因此相关虚拟警察机制还要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拆分事件"再一次清晰展示了新闻集团这个国际传媒巨头的话语霸权。在默多克积极配合下,《华尔街日报》等新闻集团下属媒体堪称完美地主导了全球舆论,包括中国媒体在内的无数传媒机构沦为默多克的"传声筒",这一事件也几乎演变为"新闻系"媒体的一场表演。默多克首要的一招是控制消息"阀门",即垄断新闻信息源头,从事实层面掌握主动。浏览中英文媒体的报道不难发现,对整个事件报道最早、滚动新闻最及时的是道琼斯新闻社;报道最完整、信息最详尽的则是《华尔街日报》,全球媒体引用最多的消息,也源自这两家。  相似文献   

18.
企业要获得真正的成功,除了企业运营的卓越能力之外,还要深刻认识理解媒体舆论的特性,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引导.使媒体舆论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者。从近两年来看.许多企业都深陷危机事件与舆论压力的泥潭之中,这与企业未能把握媒体的传播特性,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胡江宁 《光彩》2010,(10):46-47
2010年9月1日,我国首部打击"阴阳合同"的地方政府规章《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在深圳特区正式实施。据悉,二手房交易市场一向是"阴阳合同"泛滥的重灾区,房产买卖双方通过签订两份形式上无异但内容上有很大差别的房屋买卖合同,用含有虚假内容的"阳合同"掩人耳目,实际履行的是表示双方真实意思的"阴合同",从而实现避税等目的。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深圳特区政府尝试通过立法来打击撮合"阴阳合同"的中介,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虽然打击面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与投标人订立的"黑白合同"违反《招标投标法》和《合同法》,侵犯了交易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和国家利益,严重扰乱了我国建筑市场秩序。为了解"黑白合同"的实际特征,维护建筑市场交易安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本文以M市建筑公司投标订立"阴阳合同"案为例,对建设工程领域"黑白合同"法律效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