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华  王净 《中国市场》2022,(17):10-12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养老需求大,传统家庭养老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而公共老龄服务基础设施较落后,尚未形成养老服务产业链。在此背景下,可以借助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文章从我国的养老困境现实出发,阐述了发展智慧养老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指出了我国在数字化时代下发展智慧养老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慧养老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结合智慧社区建设,探索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新方式,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科学、精准、贴心的养老服务.本文对"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概要阐述,针对当前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供给需求不平衡、需求层次有差异、科技支撑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基于现代技术的"智慧养老"应运而生。在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分析养老服务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构建完善的智慧居家养老系统,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养老服务行业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陕西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陕西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文章通过查阅现有文献,首先概述了供给侧和供给侧改革,其次研究了发达国家及地区智慧养老服务成果,最后从陕西智慧养老供给侧出现的若干问题出发,提出从优化养老服务内容、加大政府主导力度、调整养老服务结构、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加大政策监管力度七个方面探讨了陕西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有效策略,旨在促进陕西智慧养老服务优质发展,同时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面对严峻形势,“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目前我国对智慧养老产业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存在老年人难以跨越数字鸿沟、养老产品和服务供需不匹配、养老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稀缺、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出要全方位提升老年人数字信息素养、促进智慧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匹配、着力培养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建立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标准等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结合促进了智慧养老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养老产业的现状,智慧养老模式的优势分析,总结了智慧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路径,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候蕊 《中国商论》2022,(18):137-139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家庭成员代际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养老需求。作为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的省份,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陕西省应积极推进健康养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对健康养老产业的有效供给,以智慧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负担日益沉重。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的主要模式之一,存在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客户吸引力较低、管理机制不健全、员工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养老健康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养老机构运营模式,构建信息化系统等,为养老机构精准智慧服务提供重要支撑,进一步契合我国养老健康产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疗机构、新型智慧养老服务规划建设等养老新理念成为现代养老保健服务新潮流、新趋势。围绕中老年人群切实需求为其提供即时精细的空间环境、预防保健和心理关怀等专业化、系统化的规划。也为适应我国国情传统养老习惯及老年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等需要大量医护人员照顾的现状,“中西医、养、护、健、康复、心理”等有机融合下利用现有优势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行全新的现代智慧服务建设,进一步实现高质量的医疗康复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未富先老,对老年人的生活、医疗、精神等照料明显落后,养老问题日趋严重。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国情,借助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应运而生。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政府主导和企业配合下,以社区为依托,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又好又快地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等基本服务,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需求,进行养老模式创新的探索迫在眉睫。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契机,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发展背景和耦合关系,在传统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将"互联网+"与养老模式相融合,提出养老模式创新的三种模式,以"智慧养老""智能养老"的思路为当下"养老难"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伴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智慧养老。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已在北京、南京等地初步实施。通过对南京市智慧养老模式推广的调查,发现其存在一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从政府、技术、消费者三方面展开对智慧养老模式推广现存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医疗水平的发展以及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正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为达到智慧养老的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科技与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关于"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如何满足老年人对于医疗服务、生活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怎样通过养老模式的改革以及多方的努力实现社会养老资源的优化整合,本文将因地制宜的对于现代养老产业模式在地区的引用与经营模式提供政策建议与方案。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0)
本文基于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这段时间对杭州西湖区5个养老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走访以及问卷调查,针对西湖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及智慧养老产品的使用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智慧养老在社区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物联网技术及其智慧产品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极大帮助,但根据老年人群体的独特的性质,智慧养老的发展及所提供的服务产品未能达到实质效果,最后本文根据智慧养老社区的现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成为全社会和时代的共同焦点。尤其是在“互联网+”大背景之下,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打造全新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已经成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趋势。本文旨在以南京市江宁区“小江家护”平台为例,研究智慧养老背景下城企联动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探究如何促进政府与社会力量合理分工、充分合作,打造高效高质量的智慧居家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成为人们热点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养老与科技的新兴结合也随着诞生.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慧养老产业的形成打下基础.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虽发展势头迅猛,可起步较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产业内部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产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本文就如今国内智慧养老产业...  相似文献   

17.
在老年人口爆炸式增长的压力下,现有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文章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的使用,提出由政府主导,以社区为枢纽,医院、家政、物业等服务提供主体共同协作的社区智慧养老模式,设计社区智慧养老模式的导向、信息共享、投入整合、激励、约束等机制,保障模式正常运作和高效管理,实现养老服务智慧化,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王曼华 《中国市场》2023,(36):62-65
近年来,河南省在智慧养老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性建设试点工作,在政策体系建设、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智慧养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如顶层设计统筹不足、相关标准未统一、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未形成、智慧健康养老社会基础不足、人力资源短缺等,需要不断优化。河南省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和优化应从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核心作用、制定完善统一标准、推进智慧养老行业协会建设、加强智慧养老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智慧健康养老推广宣传、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完善,充分整合养老资源,最终构建高效、优化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养老问题显著突出。国内社区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始探索建设智慧化养老服务模式,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大,如何适应老龄群体特质,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破除老龄发展沟壑等议题提上日程。社区作为社会化服务提供的重要单元和养老环节的关键枢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传统养老服务供给与大数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国家也加快了养老工作的进程,科技的发展也促使养老管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养老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当下养老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流程及方案,但在具体养老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近几年BIM技术也开始在智慧社区养老管理中得到了尝试,本文将对BIM技术在智慧社区养老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