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洲 《商》2013,(7):138-138
近日各地连发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不仅是对师德和校园安全的拷问,更是对法律的亵渎。本文通过对性侵未成年案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旨在对实践中司法机关处理性侵未成年案件提供更合理的应对方式,既打击、预防性侵未成年的人犯罪行为,又更好地保护未成年的隐私。  相似文献   

2.
恢复性司法通过被害人和犯罪人的沟通对话来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对化解矛盾和维护被害人及被告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审理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是人民法院参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系统工程的首要任务。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特点及未成年犯罪案件特点,将这一司法理念引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未成年被追诉人的身心不健全,我国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设为特别程序,特别辅以合适成年人制度保护其合法权益。张志超案折射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合适成年人制度的立法问题及司法困境,迅速解决此类案件中出现的合适成年人通知、到场及否定性制裁等问题,对于保护未成年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防范冤假错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刑事案件被害人权利的全面保护已成为世界法律发展潮流,在刑事审判领域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把精神损害纳入损害赔偿的内容之中。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刑事侵权案件中的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却付之阙如,既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也不利于惩罚犯罪分子,更与世界人权保护的发展趋势相悖。建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对刑事侵权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保护,最大程度地维护被害人的权利,是世界人权保护的潮流所向。  相似文献   

5.
侯宜泳 《消费导刊》2012,(7):158-159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历来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应当负有适格的民事责任能力,这也是出于保护被侵害人利益出发而作出的规定。我国立法对于未成年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都规定的不够完善。针对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归责问题和费用承担问题,在对国外立法例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未成年人和被害人利益出发,认为我国对未成年人侵权的构成要件的规定上要包含识别能力要件,在监护人责任承担的归责原则应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确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两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李雅 《商》2014,(49):185-185
犯罪是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侵犯一定法益的最严重的社会冲突,它涉及到了国家、被告人和被害人三方利益。犯罪的被告人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而被害人则是加害对象,两者是对立的双方。但是在我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以保护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为中心,忽略个人利益和被害人权利,这使得原本处于平等地位的双方享有不平等的法律权利。特别是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权利的忽视更加明显。本文主要是从被害人保护的价值出发,表明害人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今对未成年犯罪所奉行的教育为主,刑法为辅的刑事政策由于实施困难,立法不完善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对未成年保护存在缺陷以及忽视了未成年被害人的赔偿问题。以校园暴力为切入点,对未成年犯罪的刑罚手段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刑事政策的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漏洞。  相似文献   

8.
《商》2016,(9)
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我们国家应该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尤其应该着重体现在刑事法律的各项制度中。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于如何从司法制度层面预防、控制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做到真正的惩罚未成年人犯罪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提出比较符合未成年人自身条件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完善我国未成年刑事司法制度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亢鹏乐 《商》2014,(39):228-228
未成年人侵权诉讼中,对于监护人和未成年人何者为适格被告以及责任如何承担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有争议,在司法审判实践中也有很多的不同做法,这个实际存在的问题给未成年人侵权案件的司法审判带来了很大困扰。在未成年侵权诉讼中,笔者认为应当以未成年人为被告,以其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院最终判决由未成年人承担侵权责任,只有在未成年人没有财产或财产不足以赔偿时,由其监护人承担替代性的补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未成年犯罪在我国刑事犯罪中所占比越来越高,并且逐渐呈现出团伙化、低龄化的发展趋势,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不仅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息息相关,同时也将会影响到目前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与形式的角度出发,针对刑事责任年龄、刑罚种类及执行、社区矫治等方面对未成年犯罪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锋 《商场现代化》2007,(17):286-287
未成年人不能作为公司发起人,是由商主体制度、保护交易安全原则、公司发起人之历史重任所决定的。赋予未成年人公司发起人资格潜伏着威胁未成年人的财产的隐患,且在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未成年发起人论”之错误在于,混淆了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
李建省 《商》2013,(8):164-164
未成年人由于其意思能力尚未健全,其主观方面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侵权案件屡见不鲜。本文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未成年人侵权行为的主体数目、行为发生地、行为方式等因素,对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的承担,作出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3.
《商》2016,(9):218-219
未成年人激情犯罪是在未成年犯罪比例中最高的一种犯罪类型,各国刑法都对激情犯罪作出了相应量刑规定。就我国现行刑法而言,尚没有针对未成年人激情犯罪进行明确规定的例行条款,因此,对未成年激情犯罪人的量刑难免有失公允,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本文主要探究影响量刑的因素,简要对未成年人激情犯罪特征、量刑现状以及完善建议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法律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业界人士提出了利用商业秘密的保护方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法律保护,但由于缺乏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此类案件诉讼的多,胜诉的少,诉讼成本高。因此,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游戏的日益普及和风靡,虚拟财产也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而被更多人了解。民众们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保护意识也开始逐渐增强。然而,社会中层出不穷和的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盗窃问题的严重危害性日益凸显,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此类案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也不能被合法保护。面对日趋泛滥的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盗窃案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对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保护制度以及盗窃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后果,因为学界尚未得出统一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立法的困难。针对盗窃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一行为,分析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规制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保护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父母基于血缘关系,对未成年子女天然的享有亲权,行使人身照顾权和财产管理权。然而,有些父母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超越了权利所赋予的应有界限,损害了未成年人的利益,从而引发了法律上的亲权滥用现象。依据亲权的内容,可将滥用亲权的模式分为未成年子女人身照顾方面的亲权滥用和未成年子女财产管理方面的亲权滥用两大类。鉴于我国法律没有亲权滥用的明确规定,可以按照监护制度的相关规定,根据亲权滥用的程度高低,采取亲权中止、亲权剥夺及损害赔偿。明确规定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有利于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和维护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5,(5)
我国有史以来所形成的棍棒教育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人权大主题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国际社会对此类问题达成的共识是消除体罚,保护学生的人权和尊严。而在教育实践中,部分老师体罚、变相体罚或语言暴力的情况仍然存在。国家目前对于以上几种行为都有明确禁止性法律规定。本文主要探讨教师体罚中的言语暴力行为,对其危害性及法律含义作出分析。这对于规范教师群体行为及保护未成年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近年来离婚案件逐渐增多的大背景下,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护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探望权制度就是关切未成年子女利益的重要制度。该制度被写入法律已有十几年时间,面对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原本的相关规定也已经难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并努力探索更好的解决途径。据此,从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试图探索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宪法与被害人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保护不应仅仅是刑事诉讼法的使命,宪法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犯罪被害人权利的宪法化始于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被害人团体即尝试修改美国联邦宪法,以便要求联邦和州政府更为有效地保障被害人权利。韩国1987年10月29日宪法修改时,增加了关于犯罪被害人救助请求权的规定。俄罗斯宪法也有被害人保护的相关规定。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被害人权利,笔者建议,被害人权利保护应当写入宪法,把被害人权利保护上升为宪法性规范。  相似文献   

20.
姚政君 《商》2013,(20):236-236,226
当今社会许多案件涉及到被害人过错这一问题,我国法律这一漏洞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参考国外相关立法,吸取精华,将被害人过错进行立法是大势所趋。对被害人过错进行界定,细化被害人的范围与过错的分类。从主体、行为、因果关联性和过错程度上对其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提出立法建议,乃是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实质正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