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瑞 《致富时代》2016,(4):229-230
社会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动机制与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指标,社会大众的安全与否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西安市居民社会安全感的调查,得出影响居民社会安全感的原因,在流动人口、社会福利保障、居民贫富差距、食品安全、居民交通安全、依法治理给予有建设性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夏磊  王荣佳  陈燕 《商》2014,(52):61-62
随着昆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口的快速增加,居民用水量不断加大,水资源短缺与居民用水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进一步挖掘居民家庭生活用水的节水潜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的建模过程.文章分别分析了影响昆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进行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权重的计算等,从而了解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内在规律,以及影响昆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主导因素.而研究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影响因素,就成为解决居民生活用水供需矛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为例,构建城市居民博览会感知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对博览会的感知与其建设支持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居民对博览会人文提升、环境改善、机遇增加、成本消耗感知与居民建设支持态度均有直接效应,且人文提升、环境改善感知会影响居民对机遇增加的感知,并对博览会建设支持态度产生间接效应;尽管居民对博览会的成本消耗有切实感知,但居民并未因此而反对博览会建设支持,与之相反,居民对博览会带来机遇增加的感知却对博览会建设支持态度有负影响。  相似文献   

4.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综合考察了各因素对于生活满意度以及安全感的影响,并同时探究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满意程度、食品安全、个体失业经历以及社会环境质量对于安全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安全感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对于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且,安全感在失业经历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同时安全感也在社会环境质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常晶晶 《华商》2008,(3):6-7
对于城市贫困居民而言,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是社会保险而是社会救助。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公平性方面仍存在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失公平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研究居民社会资本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资本对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个人社会资本指数每增加10%,自评健康状况很好的概率增加2.1%。此外,社会资本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社会资本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显著高于男性,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对65岁以下居民健康的影响显著高于65岁以上居民。本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可以通过提升居民的社会资本来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但应关注社会资本对健康影响存在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7.
魏巍  周世军 《中国物价》2023,(12):93-96+101
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理想,高房价却影响着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住房公积金制度对缓解居民购房压力、提升住房满意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那么缴纳住房公积金如何影响居民幸福感?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和中介(遮掩)效应检验模型,研究缴纳住房公积金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居民比没有缴纳的居民幸福感更高,缴纳住房公积金能使居民感觉“非常幸福”和“幸福”的概率分别上升1.57%和0.40%,感觉“一般”“不幸福”和“非常不幸福”的概率分别下降1.58%、0.30%和0.09%。第二,缴纳住房公积金对不同收入、不同风险偏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中高收入、低风险偏好居民的幸福效应更加明显。第三,缴纳住房公积金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一部分是直接影响,一部分是通过家庭收入和风险偏好间接影响。为增强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幸福效应,本文最后从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和监督机制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家庭食品安全行为是保障全食物链安全的核心环节,城市居民家庭的高风险食物之一是肉类。来自15个省市家庭肉类食物消费行为的抽样调查表明,城市居民家庭冷冻、清洁、隔离、烹调四个环节的肉类处理行为中,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风险。男性、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以及未婚居民是城市家庭食品安全消费行为风险控制的重点人群。应从控制温度、杜绝交叉污染、保证充分烹调和妥善处理肉类剩食四个方面进行食品安全消费行为规范教育,以降低城市家庭食物处理中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老龄化与少子化以及鼓励生育政策形势下,家庭的自然发展演变带来更多家庭需求,居民为家庭提供更多支持和照顾成为普遍现象,居民教育回报率可能因此面临波动甚至下降风险,城乡之间还可能因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个体家庭差异而不同。引入反映城乡家庭自然发展规律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基于明瑟收入方程测量教育回报率,应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家庭生命周期对居民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并总结城乡差异,通过分位数回归进一步解释教育回报率变化的收入异质性。结果表明,家庭生命周期后半程对居民教育回报率产生显著影响,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尤为明显;当家庭周期自然演变后,居民教育回报率随着家庭需求增加而持续降低,农村居民变化程度强于城市居民。收入异质性表明,城乡低收入居民相比其他居民更容易受家庭周期影响而发生教育回报率下降;中高收入居民的教育回报率随家庭周期而变化的城乡差异始终存在。建议在城乡发展政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纳入养老与托育等家庭发展保障,减少家庭需求对教育回报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风险态度、金融教育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和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态度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分散化程度,风险厌恶程度越高,金融资产组合分散化程度越低。风险态度对家庭正规金融市场参与有显著影响,风险厌恶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家庭在股票、基金、债券、储蓄性保险市场的参与概率,风险厌恶程度增加一单位,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可能性会降低10.5%。风险厌恶程度对股票、基金、债券、储蓄性保险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例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的金融教育投入对风险资产持有比重条件分布的影响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间分位的要大于两端。文章相应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需要普及金融教育知识,提高居民的金融风险认知水平,从而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改善居民金融福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我国居民部门资产债务结构的基本事实及相关文献研究,探讨人口老龄化与房价对居民部门债务潜在风险的影响,并以世代交叠模型为基础,论证人口老龄化对房价及其居民杠杆率的影响机制,最后构建相关变量与误差修正模型等进一步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内人口老龄化加剧与房价下跌都会加大居民部门的债务风险,短期内人口老龄化对居民部门债务风险有正向影响但不如长期显著,房价下跌对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加剧效应也不会短期内显现出来.这说明居民部门仍存在潜在的债务风险,且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口周期、房地产周期长期影响,表现在人口老龄化会降低房产需求形成房价下跌导致居民部门资产缩水、信贷增加,形成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2.
交易安全是居民生活安全感的来源,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前提,需要国家法律制度进行保护。然而现阶段,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催生的线上交易,在提高交易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较大交易安全风险。本文在概述交易安全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民商法在交易安全中的积极意义,包括分担交易风险、提高交易安全性、保护交易公平性和维护交易安全秩序等。随后结合当前交易安全的基本现状,给出了民商法对交易安全的具体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居民主观幸福感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在上述三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化率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城市发展质量和城乡一体化程度则显著正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性差异仅存在于医疗卫生服务,其显著负向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其余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影响.城市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民用水价格情绪受水价调整幅度、认知水平、用水习惯、水价变化敏感程度、用水行为、政府政策导向等外部性因素所影响.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情绪驱动模型,选取青岛市三区为研究对象,借助接受指数公式,给出不同价格水平下居民用水情绪状态值,量化不同水价区间内价格调整对居民情绪的作用程度.分析得出,在不包括污水处理费的基础上,现阶段青岛市调查区居民用水价格可接受上限是3.96元/m3,对比青岛市2015年实行的阶梯水价,第二阶梯价格4.65元/m3(含1元污水处理费),可覆盖97.8%以上的城市居民用水户,当前水价定价合理,仍具备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居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主体。了解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制定针对性强的动员方案,对提升居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对已有理论进行检验,旨在模型拓展与构建的极为有限。采用访谈调查,从行为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的视角对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行为进行了考查,以期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动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本调研项目以某一城市居民为重点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设计、现场调研,客观分析现阶段城市居民的阅读量、阅读频率、阅读种类、阅读意识、阅读活动参与状况,系统地反映城市居民的阅读现状,剖析影响城市居民阅读的各种因素,提出改善居民阅读行为与习惯的有效途径及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和城市管理者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对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城市居民进行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工作收入仍然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主管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工作收入通过影响消费能力、居住条件等进而影响居民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研究也反映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也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国家权力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等等都与居民的个人生活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1987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三者共同造成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扩大。依据广义熵指数进行的测度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对中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造成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最主要的因素。总的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及扩大对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水平及扩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抑制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是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以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从江苏省四个城市随机抽取813位居民进行访问式问卷调查,以居住安排与养老方式的关系作为分析视角,从个体特征,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居住结构状况,养老观念等几个纬度出发,经由交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具体阐明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期望和养老意愿的现状,并进而论证了影响他们做此选择的可能因素。多数城市居民老年时将独自(与配偶)居住,依靠社会化养老或自我服务可能会成为城市居民安度晚年的主流形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鉴于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居民环境风险的感知的重大影响,将CGSS(2010)数据与地级市层面的数据相匹配,并进行多层次分析,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检验了环境污染对公众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环境污染越严重,居民环境风险感知越强,环境风险感知受居民个体特征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