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习、创新与区域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学习是一定区域内的成员企业为了应付技术不确定性的挑战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本质上是知识空间转移的一种有效载体。区域竞争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创新起决定作用的根植于区域的隐性知识,同时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蕴涵“干中学”与“用中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区域集群学习,不仅可以加速难以复制的隐性知识的扩散和转移,降低区域内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促成区域集成创新的实现,从而促进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3.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与获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必须知道自己的竞争优势之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思路,并从价值链理论出发,探讨了企业寻求成本竞争优势、歧异化优势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立清 《经济论坛》2005,(17):96-98
在一个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新频繁、消费者需求偏好多变的超竞争环境中(D’Aveni,1994),企业竞争优势正以逐渐加快的速度被创造出来和侵蚀掉。一个固守现有竞争优势来源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更富创新的竞争对手所取代。无论是企业的特殊能力(Selznick,1957)或者是核心能力都很难保证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而异质性资源的粘性导致企业应对冲突环境时的战略不适应性。在这种背景下,由Teece,Pisano和Shuen于1997首先提出“动态能力”概念,探寻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集群竞争理论与集群竞争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论文对中小企业集群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阐述了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竞争优势决定因素,并从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四要素分析、内生优势分析、核心优势分析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同时对意大利和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来说,企业集群的研究对象是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组织而不是金融机构,是指那些在生产、销售、技术上有密切联系,或在布局上有相同指向的企业集中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其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因与其它关联企业接近而改善了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而从中受益。特定企业的空间集群有助于加强企业的本地化联系,获得外部经济和集体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帮助企业从低成本竞争的陷阱中走出来,进入以创新、质量和市场应变能力为基础的高端竞争轨道。但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区域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趋势日益明显。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金融机构从最初单一银行发展到集团化形式再到今天的不同种类的金融企业之间业务协作和外包,  相似文献   

7.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组织信息处理理论,以区域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交易成本、信息能力与信息需求的适配性为中间变量,分析了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系统获取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与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准  朱孜 《经济论坛》2006,(13):76-77
当前在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的情况下,知识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方式。知识基础论认为知识以及创造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事实也正是如此,基于知识的企业全球竞争愈演愈烈,其中,基于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的竞争正是这一趋势中的突出表现。国外也有学者认为企业使一种技术成为产业标准的能力是企业拥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企业基于技术标准的竞争优势在知识产权制度下构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企业的技术标准及其形成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过…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基于企业资源观的从组织学习到竞争优势的传导机制,认为传导的媒介是异质性的知识与技能,而隔离机制限制竞争优势被模仿。研究认为竞争优势不仅存在于产品市场,也存在于要素市场,还需要注意企业内部的组织因素。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企业集群强劲的竞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集群战略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首先简介企业集群现象,概括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四个要素,然后就这四个方面作具体分析,旨在揭示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外资R&D中心区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徐瑞华  杜德斌 《经济地理》2004,24(5):625-628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跨国公司R&D全球化进程,并成为学术界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文章通过实际调研,以GIS为手段实证研究了上海外商投资R&D机构的区位分布及分异特征,并深入探讨了外商研发机构区位分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刘丽琴  刘文秀 《经济地理》2007,27(2):231-234,225
首先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然后从地区和城市两个层面剖析了其地域分异特征,进而从FDI规模、科研和人才资源、跨国公司研发基础及地缘关系等方面研究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地域分异的形成机制。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的实施,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将会不断向内地推进,但短期内其地域分异特征不会改变,仍将向东部地区的少数几个大城市集中。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组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祝影  杜德斌 《经济地理》2005,25(5):620-623
随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逐步深化,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组织形态也不断发生调整和变化,在理论上相继出现母国绝对集中式研发、母国相对集中式研发、多中心分散式研发、轴心型混合式研发、网络化整合研发五种类型。在一定的研发组织形式引导下,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的研发活动会产生集聚、扩散等地理现象,从地理特征和空间关联两个层面诠释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形态,相对应的研发全球地理分布呈现出由孤岛中心、开放中心、多心分散、中心边缘向网络化结构发展的趋势,并通过各个分支机构之问的各种要素流诠释着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张丽君  秦耀辰  张金萍  张艳 《经济地理》2011,31(8):1301-1307
产业集聚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关注的焦点。基于河南省2000—2009年年鉴数据、2004年经济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等资料,构建以地方学习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型区位论分析框架,采用Moran指数和SLM模型等分析了期间中原城市群县域工业集聚格局变化、两位数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点,以及工业集聚的学习型区位因子特征。研究认为:学习型区位论分析框架提供了区位选择研究的新思路,考虑空间自相关性的Moran指数与SLM模型辨识了产业集聚的地域、验证了地理邻近性的影响。中原城市群县域工业集聚态势明显,经历了倒"S"型的发展演变,各个地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各制造业集聚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学习能力、集聚经济、地方学习环境和资本投入是当前促进中原城市群县域工业集聚的显著性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万绪才  李刚  张安 《经济地理》2001,21(3):355-358
本文探讨了定量方法在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中的运用。文章首先构建了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并介绍了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最后对江苏省各地市的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球供应链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治理是提升地区或产业竞争力的两种重要途径。从制度分析的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可以将两种优势结合在一起,以寻求一种地区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产业结构效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何天祥  朱翔  邹雪纯 《经济地理》2005,25(3):333-337
产业结构及其效益分析一直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和Shift—Share模型对比分析,从1980年以来,与广东省、东部地区及全国相比,湖南省产业结构效益及其演变趋势为:①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结构效益较差,产业结构长期阻碍湖南经济快速发展;②产业结构正向合理方向演化,产业结构对经济阻碍程度逐年下降,有助于提高湖南省综合竞争力,导致湖南省经济增长率逐步接近并赶上全国经济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六大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ptimal production decision of the competitive firm under price uncertainty when the firm's preferences exhibit smooth ambiguity aversion. Ambiguity is modeled by a second‐orde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that captures the firm's uncertainty about which of the subjective beliefs govern the price risk. Ambiguity preferences are modeled by the (second‐order) expectation of a conca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rst‐order) expected utility of profit conditional on each plausible subjective distribution of the price risk. Within this framework, we deriv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ambiguity‐averse firm optimally produces less in response eithe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mbiguity or to greater ambiguity aversion when ambiguity prevails. In the case that the price risk is binary, we show that ambiguity and greater ambiguity aversion always adversely affect the firm's production decision.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少伟  苗长虹 《经济地理》2011,31(4):609-617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基本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后发现:在基本格局上,内资后发优势与外资技术优势共同塑造的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新景观导致了外资在竞争格局中具有主导地位,汽车产业日益向三大都市圈集聚,但学习效率上存在行业整体和个体差异,其技术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在总体上逐渐提升;在模式选择上,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模式的合资合作倾向和重组并购倾向同时并存,但在发展道路的性质上,"市场换技术"政策导致的依附发展局面和"走出去"政策对汽车产业自立发展的推动,突显了政策的重要作用;在自主品牌创建及学习绩效上,合资模式侧重于"开发",具有"合资+自主"混合创新特征,而民营模式更注重"探索",具有"自主+合作"开放式自主创新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三大区域的农业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的区域特征及其财务后果的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虽然整体上我国农业企业资产专用性难以改进企业效率,但农业企业资产专用性与其绩效的正相关性由经济发达的东部和南部区域向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区域减弱.表明我国农业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农业企业,由于内部冲突或代理问题较为严重导致农业企业资产包含的关系型专用性投资不高,从而不具有相应的财务后果.也由于这个原因.应当谨慎对待资产专用性与融资契约安排显著相关的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