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勇 《时代金融》2008,(6):55-57
央行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连续多次调整,明显加大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对经济的调整作用将逐渐显现出来,同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和盈利能力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商业银行应积极响应央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盈利模式,积极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商业银行创造货币过程的剖析和货币供给内生性机制弱化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能力的分析,显示出当国民经济高涨促进货币需求激增时,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会与央行的货币政策形成博弈关系.对此本文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应建立在与商业银行合作博弈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格机制和价格型操作工具,引导社会公众预期;缩小存贷款利差,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取消贷存比约束,发展主动负债工具;改革准备金制度,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倡导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等,以增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施的用以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政策。从长期看,它既为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稳定的经济环境,又为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营销优良客户提供了可能,也有利于培植新型的信贷文化。但从现今来看,在央行实行稳健货币政策阶段,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趋紧,业务发展速度特别是信贷投放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业务经营将会受到一定影响。本文着重对我同近年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与央行货币政策出现背离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拟在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条件下,构建商业银行应对央行存、贷款利率调整而采取相应信贷行为模型,揭示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与央行货币政策背离的原因所在,以此来剖析隐藏在商业银行"钱荒"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是央行调控宏观经济和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08~2020年26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不同类型银行的信贷风险对货币政策波动的敏感性不同;银行业景气指数和经济周期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效应的作用。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更换被解释变量、增减控制变量和删除金融危机期间样本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实证结果对央行制定与调整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合理应对货币政策的变动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勇 《金融博览》2011,(6):24-27
2011年年初的央行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确定“将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这是央行针对屡屡失控的商业银行信贷高增长,祭出的货币政策调控新工具。  相似文献   

7.
从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德格鲁特模型构建货币政策一致性预期,以2015年1月—2020年9月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月度数据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能否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实证结果表明:央行对公众和研究机构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均能有效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随着央行逐渐增加对公众和研究机构的预期管理力度,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的效果分别是增强和减弱的;在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力度较大的情况下,央行对公众进行预期管理能更有效地抑制商业银行资金同业空转。  相似文献   

8.
薛星 《金融纵横》2013,(2):41-44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调研分析,发现其导向与央行货币政策导向存在三大偏差,阻碍了货币政策在商业银行体系内传导,进而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升央行货币政策权威、优化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货币政策不断向"稳健"转变,各商业银行流动性普遍偏紧。同时,央行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加速,巴塞尔协议Ⅱ、Ⅲ将相继一并实施,资本约束也将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将因此更加具有挑战性,以往单纯依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融资性理财业务与货币政策运行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上升将导致商业银行表内存贷款业务承担较高的机会成本,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将表内业务移至表外以降低成本。2008年,伴随着我国央行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为主要调控手段的紧缩货币政策的连续运用,以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为主体的融资性理财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并成为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环境变化的创新手段。融资性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无疑会对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构成影响。如何应对这一影响,已经成为央行选择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