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梦迪 《现代经济》2013,(4):108-111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建设工程价款拖欠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确立了建设工程承包人工程价款的优先受偿权。但法律未对其性质加以规定,且该权利在实践中与抵押权、消费者的商品房买受人权利等其他权利冲突。随后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权利冲突问题。建议法律明确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属于优先权,并建立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预告登记制度,保障承包人与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完善该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合同法》第286条规定的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在其性质上属于法定抵押权。法定抵押权的担保范围、客体必须严格依法界定,在其与约定抵押权竟合时法定抵押权应当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3.
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是立法直接赋予承包人的法定抵押权,具有物权的性质与效力,优先于约定抵押权,但不得对抗经登记的商品房买受人及已支付了大部分房款的消费者.对消费者的认定方面宜采相对宽松立场.承包人行使该权利时,应受合同内容是以工程为完成物、工程应属可折价或拍卖性质、履行催告义务等限制,但不受工程是否竣工及交付影响.在权利行使方式上,承包人可直接通过民事诉讼执行程序主张其优先受偿权.  相似文献   

4.
略论承包人的优先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包人的优先权是指在建设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后,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经承包人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在该合理期限内发包人仍不支付价款,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将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中优先受偿。承包人的优先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承包人与发包人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进行折价;二是承包人或发包人有一方不愿意采用协商折价的方式,或者双方协商不成,承包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依法对建设工程进行拍卖。  相似文献   

5.
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在抵押权设立时并没有确定具体的数额,只是确定了最高额或一定期间.所担保的债权额的确定,不仅决定着抵押权人得优先受偿的价值额,而且直接影响着利害关系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动产抵押权系指抵押权力就债务或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提供之动产,在债务人不履行时,得就卖金优先受偿之权利。我国的动产抵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问题,需要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建设工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这对于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保护承包人利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理论上对其法律性质等有关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抵押登记的功效在于公示抵押权成立之事实,从而使抵押权产生公信力以及对抗第三人。 未登记抵押权不得对抗第三人。但法律既然承认其为担保物权,应赋予其一定的对抗力,应对不得对抗的第三人的范围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9.
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是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继而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的一剂良方,《解释二》的出台,必能更好发挥法律的评价和指引作用,对解决当前建筑业矛盾频发的问题行之有效。本文首先对《解释二》中关于优先受偿权条款的亮点尤其是对受偿主体的限定和代位权的规定进行解读,分析了此次解释在具体实务适用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从国情出发,提出应该界定优先受偿权的性质,适当延长权利行使期限,强化优先权公示公信力等建议,为完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提供合理的构思。  相似文献   

10.
实践中,工程款优先权和银行抵押权的冲突造成无法在司法实践中恰当处理,不仅给在建工程转让造成障碍,也极大地影响到了银行抵贷款的安全。在法学理论上,学者多认为,工程款具有法定优先性,应优先于抵押权。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也支持此观点。本文从抵押权、法定优先权的权利属性和功能的角度,认为抵押权应该具有优先性,司法解释对工程款法定优先权的解释是错误的,应对《合同法》第286条进行狭义解释。  相似文献   

11.
优先权并非担保物权,不仅仅因为优先权导源于社会政策,更因为优先权和担保物权在本质上并不相同。优先权根植于社会政策,本质上为所依存的债权所决定,有自己独立的产生存在依据、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格尊严是使人成其为人的基础权利,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价值需要。我国法律法规对人格尊严权虽有所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人格尊严权遭受侵害寻求司法救济时,却遇到立案、取证等诸多司法难题。为切实保障人格尊严权获得司法救济,我国应单独设立侵犯人格尊严权案由和确立公民享有人格尊严权请求权制度,同时,应对人格尊严侵权的举证责任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3.
信托受益权的法律性质是信托法中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信托制度的具体构建,也关系到信托受益人的法律保障程度与效果。然而,这一重大问题在理论界却存在诸多分歧。这些分歧没有从深层角度进行思考,在方法论上存在不足。从信托本质及其机制运作、物权理论的真正内涵及其变化发展来看,信托受益权应定位于物权,并且是传统物权不能包容的新型特殊物权。我国信托法在具体制度构造上债权性因素明显,这种构造不具有逻辑性和妥当性。  相似文献   

14.
在《担保法》中禁止重复抵押有失科学性 ,设置提前清偿制度也不尽合理。完善我国抵押权立法应规定抵押权行使的除斥期间 ,并设置抵押合同的担保期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存在固有缺憾,集中表现在立法设计内生的制度困境方面.因此,要完善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必须对现行立法予以调适及明晰:通过优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制度设计,建立相应的权利制约机制,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正态运行提供良性的法律规则与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6.
法的价值取向是指当法律制度设计在面临价值冲突时如何抉择。司法效率与司法便民一直被视为我国小额诉讼制度的重要价值,然而,当这两个价值存在冲突时如何取舍,我国学术界一直含糊其辞,立法上则明确选择了前者。从理论背景考察小额诉讼制度,它是诉权保障理念下的接近司法运动的一项重要产物。作为小额诉讼的三个代表性国家,美国、英国与日本在具体制度设计上也都体现出了保障诉权,接近司法的价值取向。为顺应时代潮流和尊重制度本来宗旨,我国小额诉讼制度应该对其价值选择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首次在我国立法层面确立了在建工程抵押制度。作为一部重要的法律,《物权法〉究竟对在建工程抵押实务会有多大影响?为正确理解和适用我国《物权法》中有关在建工程抵押的规定,文章从在建工程抵押时标的物“在建”而具有的不同于一般不动产抵押的特殊性入手,解读了在建工程抵押的基本概念、设立程序、权利实现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物权行为理论以其深邃的思想、严谨的逻辑和高超的法律技术,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物权行为又客观地存在,并以其独特的功能对物权变动发挥着重要的调整作用.因此,在我国即将制定的物权法中不应舍弃这一不可多得的宝贵理论,以防贻误了确立物权行为制度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农民社会保障的反思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社会保障的水平过低、对农民社会保障重视不够、农民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和相关配套机制的改革不到位、现行制度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实际适应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我国农民社会保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就农民社会保障如何创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实施后将给银行业带来许多积极有利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担保物权制度的创新,拓展了物权担保空间,细化了登记制度,增加了公示方式,转变了价值取向,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担保能力和融资能力,而且还将进一步规范融资方式,为银行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法律保障.《物权法》在给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风险隐患,使其经营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动产抵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以及担保物权时限缩短等问题,都将对银行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