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兴县固城镇北庄头村地处河北省保定市北部,毗邻京津,具有适宜蔬菜生长的气候水土条件,离蔬菜规模销售终端市场较近.从1992年开始,该村逐步形成蔬菜生产专业村,其劳动力全部参加蔬菜生产,无外出打工人员.全村目前已有5000多亩蔬菜种植面积,村民收入已由过去人均不足500元/年,发展到现在的人均7000元/年.2008年,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庄头无公害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10日,湖南省武冈市邓家铺镇潭头村8组戴开科带领妻子将房前屋后的鸡啄地、角边地的栅栏加固,篱笆扎紧,以阻拦家禽家畜践踏侵害所种的豆角、苦瓜、西红柿、辣椒苗等,为日后作物茁壮成长获得好收成,增产、增收奠基础.这是该镇农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左角右边的零星地、散碎地种植作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收入的一个缩影. 邓家铺镇位于隆回、邵阳、新宁、武冈、洞口五县(市)交界处,镇内36个村(居)委会6万多人,分别散居在自然条件较差,坏境较恶劣的山岭之间,山脚、山腰、山坡、山坳、山冲、山顶都住有村民.  相似文献   

3.
启东市南阳镇光明村位于南阳镇最东部,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在过去的岁月中,这里的村民重复着一熟黄豆一熟麦的传统种植模式,过着只能解决温饱的清贫生活,村级经济十分薄弱。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带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全村蔬菜销售年收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使村级经济和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变。去年,全村人均收入5188元,高出全市平均数近20个百分点。发掘旧产业的新优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浪潮在全国兴起,光明村许多群众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种什么才能赚钱。为此,村干部一班人进行专题分析后认为:光明村已有10多年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积累了一套…  相似文献   

4.
永丰县君埠乡空坑村的黄勇是个了不起的农民,他从1987年以来,带领全村农民摸爬滚打,硬是闯出了一条种植白莲的致富之路。全村年白莲种植面积1300余亩,人均从中增收500多元,村民由此逐渐富了起来。1993年他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荣获“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当时20多岁的黄勇,看到村民只种水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总觉得没有出路。他认为要使贫瘠的山乡富起来,必须找准一条适合于当地发展的路子。于是他邀了几位有一定文化的年轻人一道跑市场、搞调查、看行情,几经周折,最后确定从外地引进白莲进行试种。考虑到资金与风险等因素,他决定…  相似文献   

5.
初夏时节,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宾禄村满坡满山遍种着绿油油的苦瓜,瓜园里,瓜农正忙着摘瓜打包装,在地头过磅卖给一位来自广州的瓜商。“今年天气干旱,苦瓜长势较往年差些,但收益也不小,我种的3.2亩苦瓜,到目前已卖了1万多元,纯赚7000多元”,瓜农冯堪发一脸喜悦地说。宾禄村有900多人,人均水田不足一亩,有3000多亩坡地,过去村民只是种水稻、木薯,效益差,村民生活比较贫困。6年前,该村一名干部在坡地上试种2亩苦瓜,当年就赚了,1万多元,此后村民纷纷仿效,家家户户都种起苦瓜,多的有10多亩,少的也有三五亩,年年效益都较好,规模也越种越大,到目前…  相似文献   

6.
《农民科技培训》2005,(1):38-38
陕西省干阳县水沟镇水沟村六组是全县有名的蔬菜生产示范点,年均种植蔬菜300多亩。村民人均蔬菜单项增收260元,村民种菜已由政府引导发展到村民自调茬口,自发进行。说起六组的蔬菜发展.无人不赞李有书。他勤学好问,接受新技术快。尤其擅长栽培技术,被村民誉为种菜的“田秀才”。因为他常常用学得的技术帮助村民种菜致富,人们也称他为种菜致富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千阳县水沟镇水沟村六组是全县有名的蔬菜生产示范点,年均种植蔬菜300多亩,村民人均蔬菜单项增收260元,村民种菜已由政府引导发展到村民自调茬口,自发进行.说起六组的蔬菜发展,无人不赞李有书.他勤学好问,接受新技术快,尤其擅长栽培技术,被村民誉为种菜的"田秀才".因为他常常用学得的技术帮助村民种菜致富,人们也称他为种菜致富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8.
<正>9月11日,福建调研组一大早就到白溪口村村民吴芋头家帮忙收水稻。吴大叔今年63岁,种植40多亩水稻,其中大部分是村民撂荒的小块山垄田,排水不畅,淤泥齐腰,完全靠人工种植收割。刚走到稻田,我们就看见大片的水稻倒伏,大叔说是昨晚的暴风雨造成的。想起前几天水稻种植大户杨开星说起过水稻保险的事情,我们便问吴大叔:"大叔,您这水稻上保险了吗?""好像听说有啊。""倒成这样,保险公司会不会赔  相似文献   

9.
背景介绍: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大章村40多户村民2004年冬种植了近百亩辣椒,只指望有个好收成能过个好年。没想到精心侍弄的椒苗结出来的辣椒不但产量奇低,而且长得奇形怪状,市场上无人收购。原来,大章村这40多户农民种植的"怪胎"辣椒,都是购买了同一人的劣质种子所致。目前,当地农业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胥浦村地处金山工业区西部,分别与张堰镇百家村、亭林镇油车村、吕巷镇颜圩村交界,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设12个村民小组,地处工业区规划之内。受工业区开发限制,胥浦村以种植水稻为主。目前,全村可耕地面积1890.32亩,其中农户委托流转面积1283.88亩。2018年,胥浦村为解决困扰多  相似文献   

11.
蔬菜合作社发展实例 以社为体,促进蔬菜产地优化.青岛马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2008年2月由胶州市马店镇韩家一村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推进蔬菜种植产业化发展.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170户,其中1家集体股,169家个人股,经营土地550亩.韩家一村党支部书记韩锡法担任合作社理事长.  相似文献   

12.
正上世纪80年代,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钱营镇后打村同大多数农村一样,一直延续"上茬小麦、下茬玉米"的传统种植模式,产量低,经济效益差。1994年,头脑灵活的村民赵喜军等4户村民率先建起占地面积6亩的4个大棚,当年4户村民获得可观收入后,第二年又有20多户效仿。随着后打村大棚数量不断增加,赵喜军在2007年牵头成立了后打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  相似文献   

13.
乔建镇是隆安县的蔬菜主产区,多年来,乔建镇就好比隆安的“菜篮子”。在这样的条件下,该镇各村不约而同地把蔬菜当作“一村一品”来发展。他们走过弯路。然而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这些村子中,太阳升村最具有代表性。在“一村一品”的选择上,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再回归到优势品种,太阳升村村民把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14.
<正>旧县镇盆窑村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东北部,距延庆市区15公里,坐落于妫河源头和村东的独山脚下。全村现有村民295户,563人,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盆窑村村民主要从事农耕产业,以种植玉米和蔬菜为主。村中有土窑,可以烧制器皿,少部分村民同时从事烧窑工作。多年来烧制瓦盆、猫头、滴水、云瓦、筒瓦等古建筑材料,出售给盖房者,经过多年的  相似文献   

15.
正初春,圣山的山脊上,荣立志带着两名村民行走其间。不时停下指指点点:"这里今年要做平整,加上护栏,再把上山顶的道路探出来,修通它。"圣山,位于广西平乐县同安镇荣家村,而这个村是1958年平口水库建库的移民村。当年荣家村老老少少响应号召,用扁担挑着全副家当,毫无怨言地后移了整个村屯,落户到这里。多年来,村上经济产业单一,仅靠着几分薄地种植果树,村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  相似文献   

16.
<正>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双瑞村是贺州有名的"淮山村",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村民冬种蔬菜赚得盆满钵满。去年以来,八步区确定冬菜种植为重要的扶贫产业,引导各贫困村按本村实际种植优势蔬菜品种,确保贫困户从冬菜种植中增收2000元以上。双瑞村村支书刘泽辉介绍,该村目前已建成万亩淮山基地核心示范区,年产3200多吨淮山,产值达1300多万元,平均每户新增收入1.5万元左右。目前,八步区成立了农业企  相似文献   

17.
“要想致富快,网上学技术”。这话在四川省丹棱县老百姓中广为流传,也是该县近年来建设“科技乡通工程”,引导农民网上学艺致富的真实写照。该县唐河乡唐坝村村民黄成学一年来从网上学习水果蔬菜嫁接、改良技术,发展“早、稀”水果蔬菜,仅此两项每年收入都在12000元以上。丹棱镇高坝村青年农民李小华早出晚归,将网上学来的技术在10亩承包田里大作科技文章,实行水稻、油菜、小麦、蔬菜、中药材、食用菌轮流种植或间种套种,搞立体综合开发,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丹棱农民网上学艺致富@章明文 @谷雨  相似文献   

18.
苦瓜地理     
正苦瓜,是蔬菜界的另类。世上的各式瓜果,都往甘甜媚人的道路上狂奔,唯有苦瓜傲然独立,一直保持着孤苦清高的脾性。苦瓜源于热带非洲,多种植于印度及东南亚一带,欧美也有移植,不过主要是作为观赏植物。苦瓜可炒食可生食,可干制也可腌渍。通常人们食用苦瓜的嫩果,其实它的嫩梢、嫩叶和花也可食用。明朝以前的中国人,都没吃过苦瓜。  相似文献   

19.
对于普洱咖农来说,今年的咖啡豆让他们无法入眠。"往年都是人来找豆,今年是豆找人。年初来收购的人多,我们不愿意卖,现在来收购的人少,我们想卖又找不到买家了。"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空广村村民李晓治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村90%的村民都种植咖啡豆,种植面积近5千亩。咖啡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村里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至6000元,今年恐怕3000元都成问题。”李晓治的话语中透着一股焦躁。  相似文献   

20.
<正>广东中山市南朗镇崖口村是珠三角仅存的"公社大队",至今未分田到户,仍实施集体劳作。种田挣工分一天挣172元崖口村共有3000亩农田,户籍人口3310人。多年以来,崖口村的水稻种植以满足自身粮食需求为主要目的,保证村民在任何时候都有饭吃。村民可选择在村里种田挣工分,开工一天平均可挣172元。以2013年东二队的工分为例,最高工分的可达9762分,低的也有5000多分,按照分值每10分20.6元,村民这一年的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