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现状及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法理基础,分析我国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构想。解决立法中如何界定土壤与土壤污染的概念、如何将土壤作为独立的环境要素进行保护、如何理顺《土壤污染防治法》与其他污染防治法的关系及其立法层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相关立法技术问题。进行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可行性制度设计,在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法律责任的制定,并提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出台,政府把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土壤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问题。土壤污染防治职责不明、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无法保障等问题严重。因此,政府需认识到土壤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不足,采取合适的对策,创建美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管理法》成长历程及修改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于1986年颁布实施,并在1988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修改。对《土地管理法》的几次重要修订使我国的土地管理步入了市场化轨道、加强了耕地保护、启动了保护农民权益的改革。但《土地管理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等方面仍存在着问题,应进一步修改完善。要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制度建设、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征地制度等方面对现行《土地管理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1.国家对财务软件制度的完善将加快。中国加入WTO将有助于中国加快对外贸易法规及相关性会计法规的建设和完善,这其中当然包括财务软件制度的完善,通过有关立法来保护各方利益。根据GATS和相关的具体文件,各缔约方在国内规章和相互承认的问题上,特别是技术标准、资格认证方面,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以控制市场开放的程度。《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提出了适用于产品标准的国际规则。我国现有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属于强制适用的技术规定。为了与WTO的有关规定相适应,现有的强制性技术规定应修订为技术标准,原有资格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大量施用,农业用地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加剧了脆弱农业生态系统的迅速恶化,使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具不确定性。虽然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法》等均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定了相应的制度保障,但有限的粗略规定并没有对防治土壤污染,以保护土地肥力的持续供给能力这一现实的客观需要作出有效的法律回应。因此,应在现行立法的基础上,对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防治作出专门的、系统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6.
动态     
<正>1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对进一步规范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草案共九章九十四条。草案的一大特点是明确规定了防治土壤污染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防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为了在源头  相似文献   

7.
正"土十条"落地以来,从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加速推进防治土壤污染的相关工作。2017年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开始密集进行,多个省份围绕耕地保护的农用地修复工作成效显著。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的土壤修复产业仍在起步阶段,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未来有望达到万亿规模。土壤污染详查工作纷纷推进自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及CNKI核心数据库检索的文献数据,对我国生态系统碳汇空间占用补偿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核心作者、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系统碳汇空间占用补偿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为“占补平衡”“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等,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碳汇角度下的生态补偿、生态保护背景下的土地整治与利用3个方面。当前的研究前沿主要是不同资源或地区的碳汇价值量化和碳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生态资源保护与价值提升相关制度的探索与建议等。未来我国生态系统碳汇空间占用补偿研究应重点关注林业碳汇空间占用补偿机制构建和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野生植物所有权法律制度,只是在专门性行政法律法规中规定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野生植物资源的活动受到保护,并规定对受保护的野生植物的权属进行管理。《物权法》实施后,立法机关应根据《物权法》对《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有关条款修改,对野生植物所有权及权属管理制度做出明确而系统的规定,协调好野生植物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析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立法定位,准确把握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调整范畴,为正在制定的《耕地保护法》关于“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制度目标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在认识论层面,耕地权利设限与补偿的法权基础模糊;在本体论层面,耕地保护补偿的内涵外延尚存争议;在价值论层面,生态供益与增益的激励属性无从彰显。(2)耕地具有资源利益和生态利益一体两面共存的属性,《耕地保护法(草案)》相关条款仍是在“资源—管制”立法理念下的产物,存在显著构造缺陷。(3)以补偿目的为基准,该制度涵盖耕地资源存续补偿与耕地生态保护补偿;以补偿属性为基准,该制度包括耕地保护填平补偿与耕地保护奖励补助。研究结论:建议通过“一般规定+具体制度群”的立法模式在《耕地保护法》中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从而实现该制度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和功能预设。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在粮食安全目标引领下,审视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缺失,提出补救举措。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为因应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急盼,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亟待修订。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存在如下缺失:一是其目的条款在内容上存在偏误与缺失,无法充分承载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初衷;二是其基础性法律概念未与粮食安全法律体系内的概念保持一致;三是其制度设计未能充分体现“特殊保护”的立法要求。研究结论:上述缺失亟需通过法律修订予以补救。具体举措包括:应以促进粮食生产为直接目的、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间接目的,增列生态可持续发展为间接目的,以此重构立法目的条款;应统一“永久基本农田”的规范表达,并据此统一话语体系;应废除永久基本农田的占补制度、确立村级“田长制”的特殊监管职责、建立与地力等级挂钩的梯度补贴制度,优化特殊保护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土地生态恶化,表现为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态意识、经济负外部性和相关法律不完善。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恢复土地生态,保护土地生态价值,必须树立人地和谐的生态意识、建立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土地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有力地实施了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包括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在内的各类资金支持较为充足,取得了丰硕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仍然受困于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冲突,空气、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缺乏明晰化的损害赔偿制度机制等。国家和浙江应完善生态环境损害制度体系,持续做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并重,着力改善土壤污染与空气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4.
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工业污染场地,有待进行修复治理后再利用。对德国在该领域的法律、监管机制、治理方法及后期再利用等进行了梳理,包括土壤保护与防治的法律基础,土壤修复治理的监管部门、责任主体,土壤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土壤修复监管工作程序,土壤修复治理措施。德国鲁尔区在工业场地再开发利用方面,区域政府层面的宏观指引与推动、企业的作用以及部门间的联动协作和公众参与等几个因素起到关键作用。对我国的启示:(1)完善法律法规,亟需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2)明确土壤修复治理责任主体和建立资金保障机制;(3)健全监管程序,强化部门协调机制;(4)完善基础调查与信息库建设;(5)加强政府和开发企业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三农”     
正《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9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根据《意见》,我国将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建立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到2025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以生态保护成本为主要依据的分类补偿制度日益健全,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为基本取向的综合补偿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正核心提示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流域作为完整的地理与生态系统区域,是探索实施生态补偿的最佳单元,能有效解决相邻区域、上下游与更高层次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本文梳理分析了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实践特征与制度差异,提出了我国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其立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国土地生态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贫瘠化等,围绕这些土地生态问题,我国已经制订了《环境保护法》和《土地管理法》等综合性法律,又制订了有关的专项法规。为了进一步维护土地生态安全,也有待进一步对土地生态安全法律体系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正>土壤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累积性和复杂性,其危害显现具有过程性,也易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这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进入突发土壤环境事件高发期,环境风险也达到高位态势,但尚未出台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单行法律,这与土壤污染的严峻态势及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构建的进展已初步构建土壤污染的防治法律体系。除《环境保护法》有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外,《农业法》《土地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9.
正核心提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与管控是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梳理我国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北京、厦门等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控的实践经验,探索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的策略,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实施和管控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在我国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在从总体上推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对早日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有一定现实意义。1.修改制定法律法规。首先,修改修订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法律保障。我国目前除《保密法》、商业银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储蓄存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数据有限制规定以外,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