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内信息     
我国重新划分三次产业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说,我国重新划分三次产业,今年的统计年报将开始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有关统计。 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范围是: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我国重新划分三次产业。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范围是: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  相似文献   

3.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说,我国重新划分三次产业,今年的统计年报将开始采用新的划分方法进行有关统计。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范围是: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辟为新疆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章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新疆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的联动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新疆物流业与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存在显著关联性,且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批发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第一产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工业;新疆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关联性不显著;新疆物流业与工业关联度显著性不高,两者之间低协同度的水平将会制约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产业集聚结构失衡、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提出了新疆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的模型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3~2013年东莞市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东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OLS(最小二乘法)统计结果表明:东莞市第三产业每增加1元的产值,GDP增长平均增加1.962元的产值。东莞市第三产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增长率平均增加0.34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对第三产业细分并进行行业分析,发现东莞市第三产业行业构成中租赁、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具有重要的贡献,据此提出相应的行业发展和扶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的旅游业发展较快,皖南、皖北都正在形成各自风格和特色的规模化旅游区域,而具有旅游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的皖中地区,特别是巢湖周边地区却是门前冷落;在分析巢湖旅游资源、区位等的基础上,应对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态势,提出建环巢湖大旅游区的构想,来振兴皖中旅游业,以适应安徽旅游发展的总体需要。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一次性收取出让金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为国家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快速推进,工业用地的需求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现有工业用地供应管理存在着需求旺盛但利用粗放、地价收入流失严重等弊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少,征地拆迁实施难,土地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基于提高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考虑,工业用地年租制成为完善我国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有必要尽快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抽取5个主成分对安徽省62个县级单元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测度,并将其分为4个等级,即欠发展区、发展区、较发达区与发达区.论证了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区域空间差异较小的县级单位集中分布在皖北、皖南、皖西南地区,区域空间差异较大的县级单位集中分布在皖中地区.提出了安徽省因地制宜应有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临江地区应发展“高效、优质、高产、外向、生态”的现代农业园区模式,皖南山区发展“旅游观光、绿色生态”的模式,皖北发展“规模经营、生态循环”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研究得出:(1)工业用地具有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对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依赖性强、行业内部用地指标差异大的特点;(2)目前工业用地存在着闲置浪费、结构布局不合理和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3)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应理解为以布局合理、用地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投入,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4)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包括投入程度、使用强度、利用效率与利用结构和布局四个因素8个因子.通过构建一套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相比,工业用地的评价指标更能突出反映工业用地的特点,对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工作思路 2013年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将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房地产调控的各项政策,优化住房用地结构,优先保障"三类房"(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房)所需的土地供应,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监管,努力促进全省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继续做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切实做到年度计划供地面积不低于前5年年均供应面积,优先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需求,将国家与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所需用地全部纳入年度供地计划,并对涉及的新增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指标单列,予以应保尽保,并将供地计划落实到具体地块,供应计划编制完成后,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社会预期,避免舆论炒作.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企业对工业用地使用年期的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并探析发生用地偏好背后的原因。研究方法:混合logit模型。研究结果:相比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倾向于选择50年工业用地使用权;相比大中企业,小微企业更偏向于租赁或20年短期工业用地使用权;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外部融资环境和税收政策对企业用地选择有约束作用。研究结论:政府放弃低价引资策略,增加工业用地供应量,提高土地供应占比均衡程度,降低土地抵押贷款等融资门槛和实行差别化税率均能引导企业理性选择工业用地,实现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笔者就实施范围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处理建议:一、尚未确定企业划型标准行业的处理建议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对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中小企业标准予以了明确规定,但对房地产业、服务业等的标准未作出规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于今年底前明…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省大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于2016年下发新增建设用地批、供、用情况试点调查方案,通过近一年的调查,掌握了试点地区2011年~2015年新增建设用地的批、供、用实际情况。摸底调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大连甘井子区的区域基本情况和建设用地批、供、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二是开展新增建设用地批供用情况与区域经济社会运行之间的内在关系调查,对148个批复后的建设用地实际征收、供应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市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漳州市1997~2004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揭示漳州市土地利用的特征,分析了漳州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过程及区域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漳州市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减少—增加阶段性变化过程;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居民点及工矿建设,占了1997~2004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76.9%;区域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增长迅速,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获得大量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贷款,为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但随着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城市快速扩张,许多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国土开发极限,以及其土地利用规划的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与此同时,已供土地却并未得到有效开发,闲置  相似文献   

16.
用地标准制度是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制度在合理供应建设用地、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因不同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等存在时效性与差异性特征。本研究以国家现行土地使用标准和各省(区、市)地方标准为参照,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用地使用等实际情况,提出了标准修订的新思路,并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作实证分析,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天津市实际情况的工业用地标准修订方法,并为其他地方的标准修订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针对发展竞争驱动下产生的地方政府土地供应策略,从空间维度上展开进一步分析,解析城市土地供应行为中存在着怎样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方法:运用2007—2017年的城市层面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服务于发展竞争的土地供应策略,对本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用地增长都会产生影响;(2)工业用地价格波动与商住用地价格波动都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且前者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3)工业用地价格存在“竞次式”的城市间互动,其价格增长会显著抑制本城市的用地扩张,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的用地增长;(4)商住用地价格提升会促进本城市用地扩张,并抑制周边城市用地扩张;(5)作为因变量的城市用地规模,在同省/异省的城市间分别存在着“彼此促进”和“此消彼长”两种互动关系。研究结论:区域协调、用地增长两个方面要紧密结合,针对工业用地价格“竞次式”竞争和商住用地价格高价出让,从城市间关系协调入手进行调控政策的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土地供给管制行为对城市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土地供应中地方动机、中央规制与市场力量相互动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9—2015年105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城市商住用地供应受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的影响,在具备高房价支撑基础的城市,地方采取“饥饿式”供地策略实现其土地财政目标,反之,则通过扩大土地供应量来实现增收目标。(2)在地方差异化供地策略的实施下,偏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配额正向影响城市商住用地出让规模,未考虑城市异质性的住房用地供应调控政策在地方遭遇机会主义执行。研究结论:土地供应错配根源于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基于不同市场条件的差异化供地策略的运用;中央地区偏向的土地配额管理和“一刀切”的土地供应调控亦带来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意外之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土地供给结构对区域房价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分析土地供给结构影响房价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9—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加以检验。研究结果:土地供给结构显著影响房价水平,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表明住宅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房价分别下降0.126%和0.103%;基础设施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房价分别上升0.062%和0.051%;工业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房价则分别上升0.116%和0.110%。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在土地供给结构与房价的因果链条中起到重要的调节效应,即财政压力越大的地区,提高住宅用地供给比例对房价的抑制效果微弱,而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供给比例的增加则对房价的抬升效应更大。研究结论:为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保障城市居民住有所居,在加快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土地供给结构,加大住宅用地供应的同时,也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逐步向持有环节的房地产税转变,以降低财政压力对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对比广西与越南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土地优惠政策,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土地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耕地保护、产业政策、供地方式、土地价格、土地税费和用地审批等政策越来越为严格,邻国越南的土地政策则较为灵活.研究结论:建议广西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封闭运行机制,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和修改,进一步做好产业定位及配套制度的制订工作,制订实施适应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