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电力弹性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提及说明 电力弹性系数包括发电弹性系数和用电弹性系数。本文中电力弹性系数是指用电弹性系数 (或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即全社会用电量 (或行业用电量 )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 (或增加值 )增长率之比。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电力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数量关系。经济增长和电力增长分别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增长规律性,电力弹性系数是两种规律性的最终体现。二、主要结论 1电力弹性系数的特征定性特征:电力弹性系数的大小仅反映电力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对速度关系,这种相对速度的具体数量关系不能完全根据电力弹性…  相似文献   

2.
经济自由与可持续经济增长:中国的检验(1978—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模型框架内,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自由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自由及其增量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越自由,越有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经济自由不仅直接对经济增长率产生影响,同时也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途径产生间接的影响。分指标检验结果发现,贸易自由、城乡人口流动自由、金融自由和非国有化都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率,而通货膨胀、税收负担和地方政府干预则不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同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方法表明,中国的经济自由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这使我们认识到推进经济自由并不是单纯的制度建设,经济自由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内在耦合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3.
姜磊 《电力技术经济》2011,23(1):31-34,49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相影响关系一直是能源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应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广东省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广东省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通过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判断存在经济增长到电力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增长的石油消费在1971至1979年间,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以下简称“发展中进油国”——译者)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7%。这一增长率显然高于年均增长率为4.6%的世界平均水平。在80年代,发展中进油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预计为5.8%。发展中进油国对石油需求的这种迅速增长,不仅由于关系到这些国家的整个外汇状况而对它们的国内经济有着重大影响,而且由于对石油价格形成的压力以及对原油及石油产品的获得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亚洲开发银行8日在北京调高了它对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认为中国经济受外贸顺差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和消费提速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今年将达到9.2%,超出今年4月预测的8.5%。  相似文献   

6.
《BP世界能源统计2005》显示,2004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实现了1 984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年增长率为4.3%.增长最强劲的地区是亚太地区,增长率达到8.9%,北美的增势最弱,增长率仅为1.6%.世界石油消费增长了3.4%,增速创1986年以来的新高.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3.3%.煤炭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燃料,在全球范围内增长了6.3%,其中,中国煤炭消费增长占世界煤炭消费增长量的近75%.核电和水电在经历了上一年的停滞之后,2004年消费增长率分别达到4.4%和5%.强劲的能源消费推动了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的价格创历史新高.BP集团能源分析部负责人迈克尔·史密斯先生指出,世界经济的强势增长可能是2004年世界其他地区(除中国之外)能源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过去三年中,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并不完全是由于经济强劲增长造成的.截至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 5%,在这三年中,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了65%,而GDP只增长30%左右,过高的能源消费增长也是中国投资过热和城市化加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是我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1978年~2007年能源统计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进行了因果关系和协整性的研究。发现中国存在单向的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的因果关系,以及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短期与长期中能源结构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都要大于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前不久有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发文,判断中国经济进入“L”型时期,断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将在底部徘徊.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最直观的反映是,企业家越来越辛苦,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 1999年到2007年,是中国经济连续稳步增长的8年,经济增长率一路走高到14.2%,随后,从2007年开始,经济增速开始呈现减慢趋势,到2015年经济增长率为7%,经济增速越来越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被三驾马车驱动,即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尤其是投资驱动的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 现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难以驱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过去20年那种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2007年,我国电力工业供应持续增强,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7亿千瓦.达到71329万千瓦;消费则延续了2006年的强劲增长态势,全社会用电量完成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预计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将在12.5%左右,全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将继续下降到1.2左右,各月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在上半年继续下降,下半年略上升,全年累计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将在5000小时的水平上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以往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国际能源机构使用外推法,对2020年之前中国一次能源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该报告预计,预测期内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增长率为3.6%,在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中,固体燃料的增长率最低,但固体燃料仍占主导地位,终端能源消费将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在能源需求结构中,民用和商业用,交通和电力能源需求将分别以每年3%,4.8%和5.4%的速度增长,在能源供应方面,到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出现新的变化,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欧盟依然在努力走出危机阴影,上半年经济负增长;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速减缓.在此经济大形势下,全球油气供需格局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全球油气需求增长呈反向趋势 石油需求平稳增长,增长率下滑.从历史走势看,GDP增长率与石油消费增长率具有高度相关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走势具有趋同性.2013年上半年,这种趋势得以延续.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受此影响,全球石油需求表现出微弱增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误差修正模型(ECM),对建国以来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应用ARIMA模型预测了未来五年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走势.结果表明,GDP对税收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增强,税收弹性也由最初的缺乏弹性变为现阶段的富有弹性,宏观税负的增长仍能对GDP的增长率产生正面的影响,未来五年中税收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的状况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出口增速下降对我国电力需求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200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大幅下降。国际金融危机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运用电力供需研究实验室模拟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电力需求的影响,分析了2008年以来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分析了出口增速下降对GDP增速和电力需求增速的影响。情景分析显示,2009年全社会用电量可能减少2827亿kW·h,下降8.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受到本国政局动荡的影响,经济增长波动起伏。总体水平不高。受国内外经济波动影响,菲律宾电力需求增长也不平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2008年,在工业用电增长放缓、农业和服务业用电稳定增长的条件下,菲律宾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50亿kW·h,电力消费增速约为4%。  相似文献   

15.
郭戈  孙薇 《华北电业》2002,(8):23-24
邯郸位于河北南部,是河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邯郸的电力工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近几年,尽管受到国内外形势(如:亚洲金融危机、宏观经济调控)影响,但邯郸地区的电力消费仍呈良好的增长势头。2001年邯郸地区全社会用电量为11971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3867万千瓦·时,增长率达到6.58%。一、邯郸地区全社会用电增长情况分析2001年邯郸地区全社会用电量1197101万千瓦·时。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用电量1033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016万千瓦·时,增长率为7.29%;工业用电量92349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77…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全国电力消费增长平缓,全年呈现出前三季度低速增长、第四季度趋稳回升的总体态势,5月份以来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电力供应能力相对宽松.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持续较快增长,第四季度随着经济的趋稳回升,第二产业及其工业用电量成为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力.由于电力消费增速回落及水电大发,全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比2011年明显下降.火电企业燃料成本压力减轻,加上来水较好、水电大发,发电集团整体经营状况好于2011年.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4.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长0.4个百分点。据此,中国在考虑长期发展战略时,曾经设想在2020年以前能源弹性系数为0.5,但由于近年来能源的消费增长率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率,2004年和2003年的能源弹性系数已经分别上升到1.32和1.6。  相似文献   

18.
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SML)指数法估算1998—2008年中国各省环境约束下的TFP增长率。研究发现:考虑环境约束之后,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10%,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现实,技术进步是我国TFP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呈下降态势;样本区间内TFP增长率呈上升趋势的地区包括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和大西南地区,呈下降趋势的地区包括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大西北和东北地区;2005年以来环境约束下的TFP增长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我国近年出台的环境相关政策对于破解环境问题和转变增长方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回归分析显示,人均收入水平与环境约束下的TFP增长率呈U型关系,经济开放度、工业结构中的大中企业比例对TFP增长有正向影响,能源强度、国有企业比例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全国电力消费增长平缓,全年呈现出前三季度低速增长、第四季度趋稳回升的总体态势。5月份以来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电力供应能力相对宽松。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持续较快增长,第四季度随着经济的趋稳回升,第二产业及其工业用电量成为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力。由于电力消费增速回落及水电大发,全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比2011年明显下降。火电企业燃料成本压力减轻,加上来水较好、水电大发,发电集团整体经营状况好于2011年。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常态下的用电消费已经进入中速增长新阶段,推动电力供给革命、推动电力结构加快升级和提质增效,将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重大课题。2014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到3.8%。用电消费增速创1998年以来新低,既与全年特别是夏季气温较2013年同期偏低直接相关,更与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密切相关。经济新常态下的用电消费已经进入中速增长新阶段,推动电力供给革命、推动电力结构加快升级和提质增效,将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