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勘单位企业化"是指实现地勘单位由原来事业单位建制到转制改为现代企业的改革发展过程,而不是仅仅实现事业单位内部企业化管理,是由地勘单位自身发展所面临问题倒逼的选择。地勘单位企业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属地化管理-政事企分体运行-改企转制经营"三个改革发展阶段。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来,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放缓,在发展路径上主要以局为单元整体推进,在动力机制上表现为政府主导或自主推动两种方式,在改革内容上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对国有地勘单位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勘单位行政化的主要表现:地勘单位都有严格明确的行政级别;地勘单位负责人均实行委任制;部分地勘单位参公管理;地勘单位资源的行政配置。地勘单位行政化的弊端:淡化了地质工作的特质;助长了“官本位”的导向;压抑了技术研究主流;浪费了技术人力资源。对地勘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改革建议:分类改革地勘单位以实现政事和事企分离;建立地勘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地勘事业单位管理层的管理权责;构建适合地勘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推进并建立我国注册地质师制度。  相似文献   

3.
十年改革,我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地勘单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地勘单位活力增强,逐步走上自主经营的路子。简政放权、承包经营,使地勘单位增强了自主经营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地勘单位走向市场,进入社会,由内向封闭式的单纯生产型向内外开放式的生产经营型转变,由单一的计划调节向发展市场机制作用转化。地勘单位承担了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两项任务,两付重担一肩挑,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市场收入逐年增多。1979年全局地质市场和多种经营的收入不足200万元,1988年猛增到4800万  相似文献   

4.
(一) 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设想 1.在地勘单位实行两权分离,由一级管理变为二级管理。即把地勘单位看做是缩小了的地勘局,所有权归地勘单位,代表国家实施政策管理与协调工作,把经营权交给下属两个公司,一个是地质勘查公司,一个是多种经营公司。两个公司均实行独立核算对地勘单位实行经营承包,公司负责人对内对外具有法人代表资格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依法构建和规范地勘单位的事企分开管理模式,是地勘单位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地勘单位实现科学发展、走向现代地勘企业的必由之路。地勘单位事企分体运行管理,首先要进行事企分离,搭建分体运行平台;其次要理清事企主线,明确职能定位,分体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地质工作体系由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和地质工作运行机制两大部分构成,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是指地质工作管理机构及其行政管理体制、领导体制、层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地质工作运行机制改革是指在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框架内对支持其运行的方法、手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地勘队伍“两属化”改革以来,特别是近期颁布的中央5号文件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要大力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必须从属于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事业单位改革和地勘单位改革中的职责就是推动有利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地勘单位改革要按“两条线、三步走”的方式进行,并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相关各方面的关系,使改革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文章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地质工作的能否由市场配置资源以及基金项目扩大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现行的全供预算政策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具有过渡性、不确定性,对地勘单位事企分开、分体运行实践也应持观望态度,地勘企业要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反哺”地勘事业单位,增强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商品经济运行机制逐步引入和不断改造着旧的体制,对地勘单位按照传统的“事业单位”类型管理已经早就不合时宜了。必须代之以“企业化经营管理”和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间接控制的管理新概念。虽然地勘单位向企业的方向和目标转化还要走一段相当长的路程,现在还不能完全脱离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政策保护,但是,新的机制已经开始运行了,对地勘单位管理机制的改革事实上也已经起步。最近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以及行政类、公益类、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1999]37号文)下达后,地勘单位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从整体来看,地勘单位仍然是事业单位,因此要按照中央要求,分类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地质工作实际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向,对广东省地勘系统的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探讨,认为地勘事业单位有可能改革为行政类事业单位、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和公益类事业单位三种类型.并指出了当前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体制、制度和配置问题.介绍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黑龙江省安达市两种主要模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广东省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该建立国家所有、政府财政部门持有监管、统一管理、按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实施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1.
推进地勘单位转企改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下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对于地勘单位下一步改革具有决定性意义。经营型地勘单位转企改制有利也有弊,贯彻中央5号文件需要解决好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人的问题,即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在职人员身份转换;二是钱的问题,即国家对地勘单位注入资本金。地勘单位要适应形势、及早谋划、联起手来、争取政策,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走向市场乃是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地勘单位走向市场须由传统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存在一个转轨变型的问题,因而难度远远大于工业企业。文章还论述了地勘单位进入市场需要具备的内外部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面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安排 ,地勘单位如何应对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浙江省直属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政策内容 ,从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内容 ,事业单位的分类及改革要求 ,改革的配套政策等 ,针对地勘单位的现状 ,就地勘单位的改革提出了事企分开运作———产权制度改革———事企彻底分离的总体思路 ,对改革的实施提出一些原则和步骤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地勘单位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奖励是一项十分重要且难度较大的工作。文章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总结了实行属地化管理的省级地勘局对所属地勘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奖励工作,并结合发现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指标和思路,同时阐述了对当前属地化地勘单位绩效评价和考核奖励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4月1日到2日,在北京召开了“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讨论研究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的问题。这是地勘单位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地勘工作的发展和地勘单位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里,仅就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问题谈几...  相似文献   

16.
地勘工作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地勘单位由纯事业单位逐步向企业化过渡.随着地勘单位"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路子"的不断深入,地勘队伍的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地质勘查体系尚待完善,地勘单位的智力技术资本得不到有效转化;另一方面地勘单位内部存在机制体制不活等问题.文章以宁夏地矿局为例,提出了建实建强公益性地质队伍;加快实施商业性兼做公益性地勘队伍的企业化建设;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建议措施,推进地勘单位内部改革,为迎接各项新挑战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组织管理内卷化现象和公共服务碎片化倾向不利于地勘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高度行政化干预式管理和封闭的行业系统导致地勘单位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被长期锁定,陷入重复投入的发展陷阱;另一方面,地勘单位名义上的公益性职能日趋弱化,与区域发展战略相契合的多元化新型公益性职能又尚未形成,使地质工作的公益属性日趋碎片化和模糊化,与事业单位的根本属性产生矛盾。在此背景下,我国地勘单位区域整合势在必行,地勘单位要重塑公益性职能,破除内卷化发展陷阱,实现地质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8.
自2006年开始的地勘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已实施了四年,但绩效工资"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说明此次工改并不是一个简单地涨工资的过程,其功能的发挥,还需单位相关配套改革.就地勘单位实际而言,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地勘事业单位绩效评估体系,才是解决"混"在事业单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2-3日,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山东省日照市召开。本次会议由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协办。来自部分省(市、区)国土资源厅和地勘单位、高等院校、国土资源部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等近30个单位的6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20.
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由事业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需要注入一定的资本金给予扶持。这种扶持性新增资本的投入,应当按照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原则建立新的投入机制,不能再把宝贵的新增资本投入到旧的体制和机制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