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一个老头精打细算了一辈子,他挣的钱从不存银行,他把钱全搁在家里。他现在啥活都不干了,就坐在家里数他的钱,数了一遍又一遍,每当他把钱数到“一百万”时,他就欣喜若狂。数钱成了他的乐趣,也成了他的职业。直到有一天,他的钱怎么数也超不出“一百万”。他数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终于清点出,他的钱刚好差一分到“一百万”。  相似文献   

2.
他只有初中化,但凭着一股子狠劲,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几年的打拼,积攒了近20万元的资产,亲朋邻里都夸他是一个能人。然而,一次不慎的投资,让他的公司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并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妻子离他而去,法院查封了他的公司,并将他惟一的一套住房没收。他成了一个流浪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直到16岁,他仍是懵懵懂懂地在学校混日子。那年他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女同学。他给她写了一封情书,她竟然把他的情书贴到了学校的宣传栏里,他感到一种刺心的痛。第二年,他就转学了。在后来的那两年的时间里,他拼命地学习,竟然考上了湖南大学。  相似文献   

4.
冷漠的父亲     
父亲是个硬汉,他15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剩下他和奶奶孤儿寡母。虽然他顶了爷爷的职去厂里当了工人,但家里家外大事小事都落在他单薄的肩上。他变得沉默寡言,一张脸总是冷冰冰的,但他很能干,从最基层的车间做起,一步步往上升当了厂长,后来又调到经贸局当了副局长。他给人的印象总是很冷峻,几乎不近人情。  相似文献   

5.
希望的种子     
黄小平  小军 《新智慧》2006,(6):67-67
有一位农场主,那年,他种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202个豆荚就是他这一年的全部收成。他把这些豆荚剥开,共得到503颗大豆。他再把这503颗大豆风干,把它们作为种子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6.
常桦 《新智慧》2005,(8):51-51
有一天早上,刘强与其他几个建筑工人,爬上一幢楼的顶部,那天天气极其闷热,而他们所做的工作又异常棘手。刘强当时正在一个架子上工作,他的工友递给他一件工具。就在刘强伸手去取的时候,忽然,一根木条因不能承受他的重量而折断了,他失去了平衡。  相似文献   

7.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闯了大祸,连方丈也罩不住他。无奈之下,方丈只好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东京大相国寺,投奔智清禅师。智清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不想接,可碍于师兄的面子,只好打发他去管菜园。怕鲁智深不愿去,智清又向他许诺,如果能管好菜园,一年后就给他升职。  相似文献   

8.
喊雷 《新智慧》2005,(1):64-64
这是一位马萨诸塞的年轻人,这足一个聪明的小伙子。他进入了耶鲁大学,在那儿学习矿物学,立志成为一位矿物学工程师。由于专业知识精深,大学四年级时,学校以每周15美元的报酬雇佣他辅导那些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当他毕业时,学校将他的薪水从每周15美元提高到45美元,并许诺提供给他教授的职位,然而他拒绝了!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天地》2004,(5):20-21
他几乎是一夜成名。一部《国画》无疑“咬”中了许多人的痛处,他却“咬”住不放,收不住笔,一本一本地出书,写得愈发让人心惊肉跳。有人说他的小说开创厂“反腐文学”的先河,也有人说,他写的那是“摸黑”文学,咬得许多人神经都痛,浑身不舒服,早晚会出事的。  相似文献   

10.
张有彬  李风 《新智慧》2007,(1):28-29
10年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因一次偶然的发现,他立志要把家乡的野生菌变为人人称赞的美味佳肴,从此便走上了艰辛的创业路。10年后,他终于成功了,拥有近百家分店。但他并不满足现状,因为他要把分店开到国外,做中国的“麦当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立石 《大众商务》2007,(4):57-57
在我们的企业中,有少少中层管理,给领导出谋划策时,一套又一套,滔滔不绝,可问他怎么实施,具体有什么效果,他就无话可说了。因为,他没有实践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牛斌 《全国商情》2007,(2):82-83
有一个人到了该上天堂的时候,于是选择了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去上帝那里报到。当他走到天堂门口时,门童将他拦住了,门童告诉他,你可以先到地狱里潇洒一天。于是他决定去地狱感受一回,刚一进地狱门,他就发现地狱美女如云,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到处都是,他都有些舍不得走了,考虑再三,他还是准时回天堂报到了。到了天堂门口上帝问他:你决定上天堂还是去地狱?他想了一会儿,最后决定去地狱。原因很简单,到天堂里必须要干活,到地狱却可以享受生活。于是他直接去了地狱,但刚一进地狱门,一群妖魔鬼怪便劈头盖脸地打过来,他大叫一声,昨天可不是这样的。妖怪说道:当然了,昨天肯定要对你好一些,因为昨天你是我的准客户,而今天你已经变成我的客户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他,一不懂融资,2009年融了1500万美元后就一分钱再没找到。 他,二不懂找爹,给人感觉一直就是“哥们我挺牛”。 他,三不懂管理,暴风影音公司一百多人的时候,曾一次性走了70%的高管。 他,四不懂战略,2007年想合纵连横搞“盒子”,结果差点休克。 但他知道一样:把产品做好,持续优化,不停手。 他就是暴风影音CEO冯鑫。  相似文献   

14.
《新智慧》2008,(7):85
197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82岁寿辰,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生日。在这一天,一位远道而来客人给他祝了一回寿。然而,客人带给他的消息却使他不高兴,甚至愤怒。那天,西柏坡村老支书的女儿,小名叫小樱的农村妇女,一大早就代表她父亲来给毛泽东送礼。  相似文献   

15.
殷高峰 《大众商务》2005,(9S):13-14
20多年前,他以一个小作坊形式,创办了宿迁市曹集小岭糖果厂,有了一份甜蜜的事业。20年的时间里,他就像一台播种机,他把糖果技术之种撒遍全国神州大地。培训出无数个百万富翁,他的培训基地,被人们称赞为中国糖果业的“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6.
高灿 《新智慧》2007,(11):I0019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聊天。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找说:他在整理他太太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商店买的。  相似文献   

17.
虞立琪 《新智慧》2004,(11C):25-26
李书福今年41岁,媒体在描述他时都不忘提到,他是中国目前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但至今保持着穿工作服,在食堂吃饭的习惯。自从19岁时离开学校,他一直将工作视为最好的娱乐,他雷厉风行、精力十足。可是,你很难知道他究竟是一位预测天才,还是仅仅是一位劲头十足、不怕失败的草莽英雄。  相似文献   

18.
郭梓林 《新智慧》2005,(14):41-41
有一位朋友的朋友,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职务是销售总监,董事会还应承了一定的期权。临行前,他在我面前信誓旦旦,准备大展宏图,并邀请我抽空去看他。不久。他又告诉我,他要离开那家新公司了,理由是那个企业的化氛围实在太差,而他不适应权力斗争。我感到有点儿惊讶,便问他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他说:“我在家里等着原来的公司找我回去,因为我在那里的业绩很好,而且我走时他们是极力挽留的。”  相似文献   

19.
郭梓林 《新智慧》2005,(5):41-41
有一位朋友的朋友,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职务是销售总监,董事会还应承了一定的期权。临行前。他在我面前信誓旦旦,准备大展宏图,并邀请我抽空去看他。不久,他又告诉我,他要离开那家新公司了,理由是那个企业的文化氖围实在太差。而他不适应权力斗争。我感到有点儿惊讶,使问他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他说:“我在家里等着原采的公司找我回去,因为我在那里的业绩很好,而且我走时他们是极力挽留的。”  相似文献   

20.
《新智慧》2007,(12):81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相传在塾馆求学时,他就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才华,塾师见他聪明伶俐,便格外关注起他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