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控股股东被认为能够监督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控股股东也能够利用控制权牟取控制权收益,侵占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后者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到控制权收益也有合理性的一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控制权收益的概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评述,尝试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水平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控制权溢价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低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持股水平与控制权收益成正比关系。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水平过高,必然阻碍证券市场的顺利发展,应当着手解决控制权收益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我国股改时期特点的测度模型,并选取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528宗股权转让交易作为样本,测度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规模,结果表明:控制权转让比例越大、公司财务状况越差,控制权私有收益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控制权收益的分享与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股东控制企业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相应地,公司的控制权收益可以分为共享收益和私有收益两大部分。为限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应当建立起激励相容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控制权共享收益的分享机制,增加大股东对共享收益的分享份额,同时,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大股东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等措施控制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5.
6.
资源控制权、控制权收益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试图探讨产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影响。考察会计师事务所的产权关系,可以发现,由审计市场供求关系诱发的资源控制权的个人化,为大股东建立以资源控制权为导向的利益分配机制提供了机会。由于控制权主体的控制权收益的补偿成为谈判的条件之一,从而增加了合并的难度,因此控制权收益的补偿成为事务所合并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8.
文章基于资本投资形成控制性资源,为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创造基础的理论阐述,以2005—2007年在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中资本投向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投向的资本投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攫取水平正相关。(2)就固定资产、股权并购、无形资产三种资本投向而言,股权并购方式取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代价较低,但控制性股东占有被并购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比例也较低。(3)不同投向下的资本投资,在形成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同时并没有通过提高公司业绩而增加控制权共有收益,很大程度上是形成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要理论分析,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出了限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四条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设立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协会、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来提高中小股东自我保护能力和监督能力;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抑制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的冲动,引导大股东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行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建立完善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批准制度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违规违法决策的监督,从而达到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要理论分析,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出了限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四条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设立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协会、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来提高中小股东自我保护能力和监督能力;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抑制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的冲动,引导大股东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行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建立完善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批准制度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违规违法决策的监督,从而达到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以及由此衍生的控制权转移现象日渐增多,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也基本形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先抑后扬再抑”的倒N型特征,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提前泄漏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投机炒作现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2.
以2004—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控股股东的”合理掏空动机”与”超额掏空动机”伴随着现金流权的上升呈现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而这两类动机都会引致控股股东对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逐,但是二者的作用机理却是完全不同的;(2)伴随着现金流权的影响,控股股东的”超额掏空动机”之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正向效应和”合理掏空动机”之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负向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影响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监管制度、交易制度、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等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法律监管制度设计应从提高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着手,合理界定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标准,制定与场外交易市场特点相适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审慎引入做市商制度,建立顺畅的转板机制,采用灵活性、动态化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储蓄存款一直快速增长,虽然最近证券市场的繁荣暂时对储蓄存款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分流作用,但是,一旦证券市场趋势逆转,流向证券市场的储蓄资金很快就会回流.因此,研究储蓄存款在证券市场之外的分流具有重要意义.消费市场交易和房地产市场交易虽然没有很强的储蓄分流效应,但是具有长期影响.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3—2009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配对检验和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与会计稳健性有效需求不足假说和利益侵占假说。研究发现:(1)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比率越高的组,会计稳健性越小,即或有控股样本公司会计稳健性高于相对控股组样本公司,而相对控股样本组公司又高于绝对控股组样本公司;(2)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程度越大,会计稳健性越低;(3)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性质的公司会计稳健性高于民营性质的公司。本文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新兴市场国家制度环境下会计稳健性理解,同时对进一步规范会计稳健性相关的制度安排和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产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利率是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指标。本文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计量经济学相关模型和统计软件Eviews5.0,利用1998年7月到2008年12月的相关月度数据,对我国利率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利率与房地产市场之间长期存在协整关系,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房地产对这种影响的反映不太敏感且比较滞后,同时,利率的变化几乎不受房地产市场变动的影响,两者互动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同时,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措施多管齐下治理房地产市场,以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加快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实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依靠自身的先天优 势,促进资本融通发展迅猛,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也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一定冲击。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 的发展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基于结构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 表明:第一,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股票市场产生负向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负向作用减弱, 并扭负转正。第二,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产生正向作用。第三,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作用较弱,正负效应更迭,以负影响为主。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本市场于2010年3月31日正式放开卖空管制,投资者可以对特定的股票进行卖空。放松卖空管制后,大股东如果继续侵占公司利益,投资者可通过卖空公司股票对大股东进行制衡。当卖空导致的股价下跌损失大于大股东侵占现金的收益时,现金资产被侵占的可能性降低,现金价值会有所提升。本文采用2007-2014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放松卖空管制这一外生事件检验了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提高了公司的现金价值,并且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民营企业样本。 相似文献
19.
Chen Hua Zhang Jihua 《国际金融研究》2008,(8)
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约束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迫切需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经验,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层面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接模式。本文通过比较美、英、日、德四国的对接模式发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和谐对接是资金、产品和制度对接三方面的共融体,是金融市场自然演进与风险资本动态规制的最优范式结合。基于此,我国应在经济、金融微观制度基础变迁的基础上适时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