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购物消费的隐形契约性营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行为分析为重点,过程研究为依据,通过对海南三亚茶艺馆典型旅游购物消费个案的实地调查,行为记录和分析研究,提出了旅游购物消费的隐形契约性营销行为模式——CSLG模式:锁住营销。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行为分析为重点,过程研究为依据,通过对海南三亚茶艺馆典型旅游购物消费个 案的实地调查,行为记录和分析研究,提出了旅游购物消费的隐形契约性营销行为模式——CSLG模式:锁住营销。  相似文献   

3.
张凌宇 《经济视角》2013,(10):45-46
流动性问题是一国金融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问题,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及相关操作对流动性问题具有最为关键的影响,我国央行亦是如此。本文以M2/GDP比值即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衡量标准,分别分析央行三大一般性货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贷款政策及公开市场业务对我国流动性过剩所产生的影响,以图从央行货币政策角度为缓解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下“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性过剩"是中国目前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必须解决的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问题之一,有关如何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探讨层出不穷。本文拟对中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其主要成因——高额的外汇储备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证券风险的一个重要部分——流动性风险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度量指标。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出发,借鉴Kyle提出的流动性四维理论,构造了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从宽度(价格限制)、深度(交易量限制)和弹性(等待时间限制)出发立体且直观的描述了流动性风险的各项属性。最后利用上证300指数中的部分股票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许青 《经济研究导刊》2014,(9):110-112,208
2013年1月6日,巴塞尔协议Ⅲ正式出台。在此次巴塞尔协议的修订中,引入两个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历史性地将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提到了同资本充足率相同的高度。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在对比各国流动性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目前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发展进程,现状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是次生风险,但由于其对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和经营持续性会产生更直接的冲击,且缺乏统一的度量标准,因而国际金融界对其监管标准一直争论不断。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12月颁布的《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以下简称"巴Ⅲ")建立了适用于国际活跃银行的全球流动性最低标准,其核心内容是两个流动性风险监管新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该框架涵盖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外各项产品,有助于监管当局全面识别银行短期和长期流动性风险趋势。2011年5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正式将上述两个指标引入中国,与原有的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等一同构建了多情景、多方法、多币种和多时间跨度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这对于稳步推进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并防范金融危机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回顾了这两个监管新指标出台的背景,并对两个指标分别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巴塞尔协议Ⅲ中新引入的流动性监管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发现,流动性监管可以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这种金融稳定作用并不是以降低银行利润为代价的——考虑到银行持有流动资产的正外部性,流动性监管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和提高银行利润可以并行不悖。因此,适当的流动性监管总是能提高社会福利。此外,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时,银行会减少流动资产的持有,这时更需要流动性监管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厘正了若干流动性过剩认识误区,阐释了流动性、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过剩的本质与定义,测算了近年来中国流动性过剩的规模和程度.得出了近年来中国流动性过剩并不严重、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过热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向值得反思等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设立外汇投资管理公司是有益之举,其将优化外汇资产的投资效率,但流动性过剩来自于更深层次的经济原因,并不会因为外汇投资管理公司的设立而能改变流动性过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企业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企业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研究内容进行综合评述。探讨企业流动性涵义,企业流动性与风险性的关系,企业流动性与投资的关系;企业流动性风险的涵义,企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目标,流动性风险度量方法。文章最后指出企业流动性风险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趋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官健 《经济师》2006,(12):134-135
会计准则的契约性为上市公司动机取向提供了制度空间,非经常性损益作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对资本市场流动性的研究有助于解释流动性溢价问题,提高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意识。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资本市场流动性的研究现状,从流动性测度、流动性与资产定价以及市场之间的流动性相关性等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股市有着三大期盼,对企业来说股市是一个便利的融资场所,对股民来说股市是一个高回报的投资地,对政府来说股市是发展、稳定经济的工具,当今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吸收过多的流动性与解除通胀的压力。但是,眼前的股市却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矛盾与凶险的体验——意欲上市的企业未必能得到核准,本应是用作投资的市场却弥漫着投机性,流动性显得比以往更难以驾驭,社会矛盾通过股票市场反而形成了放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利率机制基本功能的特征包括客观性、自发性、契约性、独立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六方面 ,而发挥利率机制功能的条件则是要在正确认识利率机制的基础上 ,放松利率管制 ,提高利率弹性 ,硬化利率约束。  相似文献   

16.
基于资源基础观,探讨了企业"资源池"中财务资源特征与技术资源特征如何与研发投入行为匹配以提升创新绩效,以创业板355家企业为样本开展泊松回归分析,研究发现:RD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财务资源特征——资产流动性对RD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起着"加速剂"作用;由于组织技术路径依赖,技术资源特征——技术积累程度对RD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起着"缓冲剂"作用;资产流动性与技术积累程度提高会促进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阈值提高,促进更多研发投入有效转化。探讨了企业研发投入行为与资源特征的匹配,可为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基于资源基础观,探讨了企业“资源池”中财务资源特征与技术资源特征如何与研发投入行为匹配以提升创新绩效,以创业板355家企业为样本开展泊松回归分析,研究发现:R&D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财务资源特征——资产流动性对R&D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起着“加速剂”作用;由于组织技术路径依赖,技术资源特征——技术积累程度对R&D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起着“缓冲剂”作用;资产流动性与技术积累程度提高会促进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阈值提高,促进更多研发投入有效转化。探讨了企业研发投入行为与资源特征的匹配,可为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的变化特征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市场迅猛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不同层面的流动性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并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经济。近年来,全球经济出现的流动性过剩局面、次贷危机中流动性突然逆转,导致流动性紧缩,这些经济形势的变化都与流动性的变化密切相关,加强对流动性的研究和管理也成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本文特别对流动性的变化特征,包括不同层面流动性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引入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弱化效应,在此基础上,在基准LRE模型框架内又引入流动性过剩因子,定量给出了流动性过剩约束下的稳健最优利率规则和流动性过剩均衡确定性条件。本文认为,当经济体存在流动性过剩时,最优利率规则体系应当至少包含最优利率规则和流动性管理策略两个方面,相应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也应广义化,包括短期名义利率目标和流动性过剩目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流动性过剩目标,中央银行必须采用流动性管理策略保持当期流动性过剩与预期流动性过剩存在相互权衡的关系,同时降低短期名义利率对产出缺口和通胀率的反应系数,并根据预期流动性过剩与当期流动性过剩的比重调整对利率规则与流动性管理策略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20.
现有衡量流动性过剩规模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借鉴水力学理论可以推导出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以此估算我国的流动性过剩规模。在此基础上,通过Granger检验,发现流动性过剩规模与股价、房价和通胀率的走势较吻合。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流动性过剩的机会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引导流动性流向金融市场,避免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将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配合;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