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笔者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考查了在京流动人口工资水平及其决定因素.从就业类型(雇主、自营劳动者、雇员)角度,将流动人口分为非雇员、雇员两类,非雇员流动人口的工资决定方程存在比较显著的样本自选择性,但雇员的工资决定方程不存在明显的样本自选择问题.回归方程中,各变量与传统的实证结论基本相符.各类流动人口在工资决定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过程中我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资不但可以通过工资差异激励劳动力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并为产业结构升级储备高级人才.笔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工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低工资阻碍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0~2005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合并后得到的面板数据,检验了进口的不同边际对员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中国的进口存在工资溢出效应,但该效应主要来自其扩展边际,集约边际对工资水平存在负面影响.进口种类的增加主要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及进口产品价格的下降来提高工资,从而证实了利润共享机制的存在.本文的结论在改变样本范围、变量定义及企业性质分类后均较为稳健.  相似文献   

4.
性别工资差异中的企业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有对性别工资差异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个人样本的分析而忽略了企业的作用。本文运用企业和工人匹配的调查数据研究性别工资差异中的企业效应。研究发现,在工资决定方程中加入企业效应后工人的教育回报显著下降,且在性别工资差异的分解中加入企业效应后禀赋效应和价格效应所占的比例也显著下降,企业在性别工资差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制度特征是决定企业性别工资差异程度的重要因素,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经常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以及内部职工收入差距较大的企业性别工资差异较大,小规模企业和私有产权比重较大的企业也呈现较大的性别工资差异,但工人的谈判能力有缩小性别工资差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工资歧视与歧视工资是两个不同概念,但理论上至今未对二者进行清晰界定和区分,应还原工资歧视的经济学本意.目前学术界将不同群体的系统性工资差异普遍解释为歧视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其中应包含无歧视倾向的工资歧视.对二者区分有助于寻求经济机制以减轻工资歧视、缩小收入差距和避免劳动者过度维权.本文用经济租金剖析了二者的经济原因,用Rubinstein模型分析了劳资双方经济租金分配中二者形成的经济机制.主要结论:二者的经济动因都是经济租金;工资歧视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时自发经济行为和工资策略;歧视工资由歧视行为和经济租金双重引发;不同群体工资差异由工资歧视与歧视工资组成;应将工资出价而不是工资结果作为歧视的判别标准;应将经济租金纳入税基并实行累进税率以缩小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6.
杨振兵  张诚 《财经研究》2015,(9):133-144
中国工业部门工资扭曲的影响因素众多,但现有研究尚未从环境规制的视角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2001-2012年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扭曲指数,进而采用能够有效控制“内生性”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对工资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中国工业几乎所有行业均出现了实际工资低于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向下扭曲”现象,且工资扭曲指数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倒U形”演化趋势,不同行业的工资扭曲程度差异较大;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一方面增强了劳动边际产品价值,另一方面抑制了实际工资增长,并因此加剧了工资扭曲程度;而行业竞争强度、创新投入、外资比重和行业的资本化程度等因素的提升则有利于缓解工资扭曲现象.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求加强环境治理,然而这将恶化工资扭曲现象,因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关辅助政策来维持要素市场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4个维度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工资问题的新研究进展:一是工资上涨的产业竞争力后果;二是工资结构的演进趋势及绩效后果;三是工资的决定因素;四是工资压力的应对措施。在今天中国工资上涨的特殊背景下,梳理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支付了更高的职工工资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职工个人层面的研究表明,股权性质显著影响职工平均工资,但已有文献对于企业层面上股权性质如何影响职工平均工资尚缺乏深入探讨。以1999—2009年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本文深入考察了国有股权性质对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样本期间国有企业支付了更高的职工工资,而且这一结论在控制了行政垄断、企业规模和职工教育背景等因素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区分国有企业控制级别和职工工资类别后发现,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显著更高。其中,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显著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而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又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非国有企业并无显著差异,但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显著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转轨经济背景下国有股权性质对职工工资的影响,丰富了职工工资的相关研究,并对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工资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处于同一学历层次,产品培养规格各有侧重.笔者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对二者工资差距进行Appleton分解发现,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专业硕士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得了较学术硕士更高的工资收益,个体通过教育产品的选择带来的行业分布差异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教育产品选择是行业自选择的重要因素.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后,行业选择仍显著存在,并解释了所有差异的54.286%.相较于学术硕士的行业分布,专业硕士更加集中于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反映了研究生教育改革“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主线与初步成果.二者的工资差距揭示了当下产业结构演进对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形成效率的视角研究农民工工资与其工作经验的关系。在构建了一个简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之后,本文提出了两条待检验假设,即工资随经验上涨,以及培训对经验的工资回报有显著作用。通过对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经验研究,发现随经验增长的农民工工资,呈速度递减的上升态势;不同分位上的分位数回归显示,农民工工资内部差异随经验增长而不断扩大;接受更好教育的农民工工资增速较快,培训只有水平作用没有增长作用,即培训不能显著提升工作经验的工资回报。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04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管已推进多年,但收入分配领域的诸多难题仍未破解,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要制度安排与设计的《企业工资条例》也因多种原因迟迟未能出台.规范企业工资制度和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企业工资条例》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工资决定及工资增长问题.那么,工资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其决定机制如何?这不仅是工资理论研究层面所要关注和回答的问题,更是实践层面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企业工资决定因素、明确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内涵及对我国现阶段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存在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应主要从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企业内部治理机制、要素分配机制及政府规制机制四个方面进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增长速度,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扩大的工资收入差异和持续扩大的工资收入差距引发了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工资差距过大对社会公平和正义造成伤害,并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家计调查数据并使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方法,本论文对中国在过去二十年日益增长的工资差距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影响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机构特别是工资政策改革是引发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本论文指出,劳动力市场机构的变化不是造成工资差异扩大的唯一因素;其它重要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歧视以及制度性障碍,如中国现行的户口政策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等.本论文还从政策层面对减少工资差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弓秀云  秦富 《技术经济》2008,27(9):82-87
本文利用1990—2001年我国四川省沐川县、安徽省金寨县480户农户的数据,采用Translog函数和C-D生产函数对样本林业主产区农户在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和非农业的影子工资进行估算,并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影子工资、影子收入、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负担等因素对农户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林业主产区农户的影子工资与劳动供给时间存在负向关系,闲暇对于农户家庭中男性和女性来说是劣质品;农户家庭劳动供给的联合决策特征非常明显;农户家庭劳动力存在主次之分,该结论对于说明农户家庭内劳动分工以及劳动力流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作特征对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偿性工资是解释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之一。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同时考察了人力资本和工作特征的工资效应,并采用Jann(2008)提出的无歧视工资机制的估计方法,对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两性的工作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但部分工作特征对工资的作用方向并不符合补偿性工资理论的预期。管理职务上的差异对性别工资差距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加入大量的工作特征变量后,性别工资差距中总的可解释部分没有明显提高。由此推论,性别歧视可能是形成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公共政策和反歧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柯宓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62-167
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城市地区成人数据库的样本,运用Oaxaca(1973)工资差异分解法和Cotton(1988)工资差异分解法,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歧视程度进行估计,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解的结果均表明,性别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部分占到了其总额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一般性培训理论的研究表明,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工资挤压提供了进行一般性培训投资的利益动机.本文在工资挤压模型的基础上,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接近劳动力市场现实假定:一是资本市场不完全,工人无论是在个人消费还是在教育培训上都面临着严重的信用约束,二是工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厌恶,三是一般性培训的量会影响工人流失率,从而讨论工人培训期间工资、培训后工资、企业一般性培训量以及工人风险厌恶程度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计算地区工资基尼系数、行业工资基尼系数、城乡工资基尼系数及构成来源工资基尼系数,并对它们进行相应的分解,以考察工资收入分配的均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工资基尼系数基本上都未超过0.3,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工资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均等,但工资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值得注意.本文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红阳  邵敏 《财经研究》2018,(1):113-127
如何利用临时性就业保持劳动力市场弹性的同时保持就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研究了临时性就业对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在控制相关的个体特征及其所在企业特征、行业特征和城市特征后,临时性就业会使得个体的小时平均工资收入显著减少约18.05%,且这一负向作用在考虑指标度量稳健性、户籍、不同年份数据及分行业子样本检验等情形下仍然稳健.(2)在控制样本选择性偏差和可观测控制变量影响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临时工与正式工之间仍存在无法解释的工资差异.(3)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和补偿性工资差异均可以解释临时性就业抑制劳动者工资收入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临时性就业会降低个体获得与工作技能有关的培训机会和培训时间,且仅特定行业的临时性就业者获得了补偿性工资.文章从就业期限差异的视角为政府部门改善劳动收入、提高就业质量和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垄断性国有企业进行工资调控的几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垄断性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与收入构成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工资收入的决定机制和调控机制有着密切关系,并从加速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严格限制企业收入来源渠道、构建科学合理的工资结构体系及工资外收入工资化四个视角展开说明,分析工资决定机制及调控机制中存在问题和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很多企业实行以突出岗位因素为特征的基本工资制度,这种工资制度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管理原则,职工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和和业绩工资两个单元构成,其中岗位工资是主要构成单元。岗位工资结构一般有“一岗一薪”和“一岗多薪”两种形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一岗一薪”和“一岗多薪”两种工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