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提高我国装备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迫切性,阐述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战略思考的必要性。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综述分析,根据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态性、自主创新的风险性,提出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仅仅分析研究其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制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营销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分析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环境辨别和分析能力、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结构及其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湖北省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种融资渠道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有资金和人力资本对湖北省的自主创新活力影响最大。其中,自有资金、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本对湖北省自主创新水平均有显著影响,而自有资金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发挥商业银行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支持作用,建立以商业银行为纽带的融资平台,是解决湖北省企业自主创新融资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主创新的企业知名品牌形成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名品牌对于企业科学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我国企业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产品畅销全世界,但是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很少.只有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我国企业才有资格在国际商品市场上拥有话语权.近年来我国企业出现了众多名牌发展模式,如高起点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模式、渐进式培育模式、合资企业创新模式等,为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名牌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产品生产周期和资源流动性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阻碍其健康发展。从创新投入力度、创新管理水平、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产出效益4个方面共10个指标出发,以2013-2015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南、鄂东北5个片区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综合比较分析和区域差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地区经济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创新条件,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反过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最后,从科教、自主创新、政府引导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影响湖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因素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抽样调查资料对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较全面地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中小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是自主创新,目前由于受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技术创新主要侧重经济价值,企业创新实力以及对待创新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在湖北省内尽快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中小企业的外源性融资水平,构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提高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力.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而产业链、技术链和技术创新链结构性失衡是导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关键因素.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学界提出了多种路径,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企业界急需找到新的路径.产业技术创新链能够动态协调产业链、技术链和技术创新链的关系,使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因而以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突破口,设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提升创新效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珠三角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环境等5个关键因素与自主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8.
湖北创新方法推广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重要的推广应用经验。为了系统、科学、客观地评估湖北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区域平台的作用,以推广应用TRIZ方法效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湖北省推广应用TRIZ方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该省17个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构建TRIZ方法推广应用效果模糊层次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加强科技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事实表明,创新源泉来自于企业,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因此,一个国家市场化水平的高低,最终决定了其创新能力的大小.所以对我国自主创新环境进行分析评估是势在必行的.文章首先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动力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最后构建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对国内外主要整机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主流整机制造企业在技术、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充分吸收与利用外部知识,并与内部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知识的过程.文章阐述了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主要知识活动,并分析了如何对知识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创新进行管理来提升自主创新的效率,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现状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对自主创新现状的评价不仅能判断出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而且能准确地找出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装备制造企业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建立自主创新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改进DEA模型,从总体效率值、规模效益和敏感性3个方面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现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形势下,我国的企业要建立国际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其自主创新能力尤显迫切和重要.企业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创新投入体系,创新网络路径,创新人才环境和自主创新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包含3个维度:战略思维能力、资源集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在分析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上述3个维度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盛亚  钟涛 《技术经济》2009,28(10):6-10
本文以浙江软件企业为样本,通过探讨创新投入和创新文化对自主创新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建立了自主创新由动力到能力的传导机制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创新收益预期和创新风险预期推动着企业创新文化的确立和创新的投入;创新文化和创新投入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传导机制在自主创新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创新投入在创新文化和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郝盼盼  李刚 《经济师》2011,(1):34-35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大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山西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得出山西省企业创新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其自主创新产出能力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17.
企业自主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其发展受到融资问题的严重制约。在分析政府、企业及金融体系投入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多元资金支持模型,探讨了不同投入主体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依据企业层面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金融体系支持,对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创新产品收益和企业创新技术收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企业投入的影响程度较之政府和金融体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而产业链、技术链和技术创新链结构性失衡是导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关键因素。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学界提出了多种路径,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企业界急需找到新的路径。产业技术创新链能够动态协调产业链、技术链和技术创新链的关系,使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因而以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突破口,设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受到企业内、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过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动态的复杂过程.通过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过程,揭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渐进性与阶段性.  相似文献   

20.
李庆杨 《经济问题》2007,(10):31-32
在当代经济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在全球性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保证.纵观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总是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可见,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一国整体实力的高低.通过论述分析国外自主创新的特征,为我国自主创新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