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峰  吴钰 《上海保险》2008,(11):5-8
上海是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上海保险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全面恢复经营后,特别是中国保监会成立以来,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监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坚持市场化运作的理念,紧紧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改革开放为深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己任,不断取得新发展,行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蒋鹰 《上海保险》2008,(11):1-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30年中,保险作为改革开放后获得长足发展的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了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强做大我国的保险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努力发挥保险业界、保险院校的科研优势,结合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有关文件精神,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上海保险业系列活动,认真回顾30年来我国保险业特别是上海保险业所走过的路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极推动上海保险理论研究,为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吴定富 《中国金融》2006,(20):10-13
十海是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上海保险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是国内保险市场最为成熟和发达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共有保险公司67家,实现保费收入334亿元,占全国保费收入的6.8%,市场规模列全国第四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为3.7%,人均保费达到2452元,均居全国前列。上海保险业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努力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民族保险业发祥地,也是昔日远东保险中心。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焕发了上海的青春,也点燃了保险业的梦想。四十年来,上海保险业率先开放,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始终在服务大局和全局中滋生力量、发展自身,形成保险业与国家愿景、上海蓝图同频共振的良好发展格局,上海保险业的影响力、支撑力和辐射力也从黄浦江畔登上国际舞台,上海成为全球保险市场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17年,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保险业排行榜中首次位列第一,并持续名列前茅,上海保险业改革开放排头兵和保险资源配置的战略优势地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为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保险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我国保险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保险市场稳步开放,保持了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保险业要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吉彩红 《中国外资》2009,(6):33-33,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为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保险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我国保险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保险市场稳步开放。保持了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保险业要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28日下午,上海市保险学会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保险业特别是上海保险业的发展历程,隆重举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上海保险论坛”。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保险学会会长罗忠敏、上海保监局党委书记孙国栋、上海市社科联学会处处长郝德良、上海市保险学会会长何静芝、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吴弘、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上海市保险学会精算专业委员会主任尚汉冀和上海市保险学会原秘书长陈德斌等。  相似文献   

8.
一、上海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和机制建设在保险监管部门的领导下,在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指导下,在保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上海保险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践行"保险业姓保"的发展理念,坚持落实保险行业规范自律和在沪保险企业主体责任,积极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大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促进保险市场有序和谐。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1865年我国第一家华商保险公司———上海义和保险行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保险业的诞生,我国保险业从此走上了一条坎坷发展的不平之路。中国保险业逐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今天,保险已经深入到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保险意识与理念也已深入人心;保费收入特别是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加强学习,充分认识 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把进一步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提上了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日程。保险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的发展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若干意见》为保险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上海保险业的改革发展必将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上海构建和谐社会,也必将集聚更多的金融资源,进一步活跃金融市场,有力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1.
寿险资产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1865年我国第一家华商保险公司--上海义和保险行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保险业的诞生,我国保险业从此走上了一条坎坷发展的不平之路.中国保险业逐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今天,保险已经深入到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保险意识与理念也已深入人心;保费收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长,2004年保费收入达到4300多亿,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1850多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保险业蓬勃发展,保费收入年均增长达到30%左右,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保监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从我国保险业实际出发,作出保险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重要判断,提出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本造成我国保险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科学的发展理念是根本原因。本文主张转变保险业发展理念,树立战略思维,实现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并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保险业发生的四大变化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中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开放步伐最快的行业。在不断对外开放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保险业务大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保险市场由一家公司经营,全部保费  相似文献   

15.
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我国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在保险业发展大潮中,保险文化与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蔡卫国 《中国金融》2007,(10):20-22
党的十六大以来,保险业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防范风险为主线,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根本目的,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日益突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2006年以来,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标志和契机,保险业呈现出发展速度较快、增长质量较好,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发展形势进一步趋好。在这样好的环境下,天津保险业积极抢抓机遇,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服务领域,规范市场秩序、推进改革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相似文献   

17.
天津与上海均为我国近代最早的商埠,也是保险业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两个城市,在中国保险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到了现代,由于城市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程度及地缘文化的差异,两地保险业的增长也呈现出不同态势。目前,天津保险业的总体规模及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近似于上海20世纪末的水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下,海南省保险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地方构建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找准保险业服务海南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海南保险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勇 《上海保险》2004,(12):54-57
2003年,中国保监会为进一步加快我国保险业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保险业的发展,适时提出了要尽快将我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宏伟目标。所谓"做大",是指保险业具有较大规模,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覆盖面广,保险服务程度高,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保险意识普遍提高;而"做强",是指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要强,保险业  相似文献   

20.
杨柳 《上海保险》2018,(12):28-3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保险业在各项积极政策的引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并取得诸多成就。保险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对外开放力度最大、成长速度最快、取得成果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回顾其发展历程并总结四十年的经验与成果,对保险业未来发展和其他行业推进改革开放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