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地来源于土地的收入急剧增长.占地方政府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过度依赖,且依赖度逐年提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的形成有体制、机制的原因,近年来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为主的土地财政快速增长,隐藏了很大的风险,亟须通过改革摆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通过综合配套改革使地方政府获得持续的税收进行公共财政运作。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从土地开发及其相关领域所获得的税收收入和公共产权收入。在近几年房价高涨的情况下,这两块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政府进行借债等融资行为的推动力之一是普通的税收不足以支撑地方政府进行基建等市场失灵领域中的资金  相似文献   

4.
研究地方财政体制变化,分析土地财政的成因、危害以及与地方财政的关系,提出治理土地财政的对策。研究结果:(1)土地财政对于地方财政收入具有巨大作用;(2)在地方财政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完善地方财政体系,规范地方财政收入。研究结论:为实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调整土地性相关收入的分配,保证财政收支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已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然而,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国的"土地财政依赖"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土地财政"模型面临重要拐点。"土地财政"的转型已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政府土地收入是政府凭借土地所有权让渡使用权获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它是土地公有权利的资本体现,具有公共性。政府土地收入的公共价值性体现为"共处"、"公有"、"公利"三个方面。当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政府土地收入使用还存在偏离公共价值的情况。为此,必须准确界定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围绕公共利益加强政府土地收入的收支管理,强化对政府土地收入的审计与监督。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地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资金来源。造成了地方政府运用各种手段扩大土地出售面积换取收入的短期行为,增加了财政收入的不稳定因素。本文以青海省互助县为例,就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出让收入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致人们把地方政府财政称之为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涉及两个基本理论问题:一是土地收益如何分配;二是土地财政还能持续多久。收益分配土地收益的分配涉及两种分配关系:一是土地收益在政府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9.
中外异同近来,各界对土地财政议论较多。实际上,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也存在土地财政。例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财产(地产、物业)税,最高可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0%~70%;虽然普遍不直接对土地增值征税,但土地交易所得要缴纳所得税,实际上是间接征税;国有土地由国有公司经营(如加拿大),公司向政府上缴利润。与西方主要向存量土地资产征税不同,我国的土地财政主要依赖增量土地。增量土地的收入则难以预期,很难纳入严  相似文献   

10.
“土地财政”的财政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高涨,地方政府来自土地的收入不断增加,引起了社会对土地财政的关注,但许多认识是不正确或者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地方财政实际的。本文从财政学的角度,对土地财政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分析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土地财政的利弊得失,提出了如何从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培养地方税体系、开辟地方新财源等方面着手来规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日渐依靠一次性出让以后若干年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以及由此带动的其它相关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的现象。“土地财政”不是一个孤立的财政现象.它折射出在高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巨大的增值收益在各级政府、政府的各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农民、城镇购房者之间如何分配,各方如何博弈以及由此衍生的种种经济社会问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即“土地财政”的现状、成因、影响与危害、以及如何治理“土地财政”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定量分析土地财政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表明:土地的出让收入构成了地方政府财政主要收入来源;土地出让冲击最高可解释34.21%的土地价格波动,土地需求冲击可解释超过50%的投资波动,并带来消费、投资及产出的正向响应,说明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通过影响土地价格传导至实体经济,放大了宏观经济波动。因此,改革分税制度、完善土地市场机制、制定科学的长期供地计划、加快土地市场改革进程,有助于避免供地行为本身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剖析政府为保障非税收入中的租金型收入和利润型收入所做的制度安排及制度后果,认为非税收入会推动收入分配差距,恶化分配状况。而且这种差距深刻而不可逆,是无法通过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等常规手段消弭的。因此建议改革财政收入结构,保证利润型收入,降低租金型收入比重,转变政府筹资模式,向现代税收型制度转变。提出转变土地财政模式,由向增量土地要收入向从存量土地要收入的方式转变;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降低地方财政对非税收入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何文曌 《时代金融》2011,(18):192+225
本文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状况入手,利用收集的数据与相关指标估算并描述了湖北省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发展情况,并分析了湖北省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现状及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探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支情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它是政府以出让等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包括受让人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前期开发费用和土地出让收益等。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并规范了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包括五个方面:(一)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二)土地开发支出;  相似文献   

16.
何文曌 《云南金融》2011,(6X):192-192
本文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状况入手,利用收集的数据与相关指标估算并描述了湖北省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发展情况,并分析了湖北省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现状及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探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支情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房价调控能否使资本流向非房地产部门?房价调控如果触发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宏观政策应如何应对?本文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将房价变动与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联系起来。研究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贷款筹集收入,房价管控导致的地价下降会带来地方政府收入的下降,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地方政府债务不出现违约,那么房价管控带来的地价下降会降低地方政府从金融部门获得的抵押融资额,使非基建部门的融资成本下降,非基建部门投资和产出上升。而如果调控房价带来的地价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金融部门资产受损,使金融中介减少贷款和提高贷款成本,带来整个社会的信贷紧缩,经济中各个部门的产出大幅下降。进一步的政策分析表明,有必要在避免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同时,使用财政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等多种方式稳定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将房价调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加深,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资金来源,在解决地方财力不足、缓解地方财政支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延边州的调查表明,土地出让金收入在征收、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延边州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15万亿元     
<正>从8月中旬开始,国家审计署对过去6年地方土地出让收支、土地征收、土地执法等情况进行审计。其中,2008年至2013年6年间,地方政府总计约15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将成为审计重点。点评: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之后,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弥补财政亏空的重要来源。尤其是自2004年全国土地开始普遍实行"招拍挂"制度以来,土地出让收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水涨船高。据国土部的统计,2004年全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地产业产生的收入已经占地方财政收入一半以上,地方政府严重依赖房地产业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本文对土地制度和房地产税收制度进行剖析,研究房地产业税收、土地出让收入与宏观调控政策的相关关系,借鉴德国房地产的税收制度、土地交易制度和房地产价格评估体系等方面经验,对我国下一步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