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辽宁东部水源涵养林计量指标体系及其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 《林业经济问题》2008,28(2):156-161
对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产生的各种效益进行计量评价研究,制定了水源涵养林计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级结构、16项指标、49项因子;依各功能因子的重要性并经测算,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和排序,森林的蓄水、减少径流、改善水质功能的权重值较高;采用条件价值法,估算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的各种功能价值,森林的林副产品和木材收益的功能价值较高。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按整体处在一般经营状态下计算,年均创造功能价值约为30.2亿元。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深入分析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施的现状,探讨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深入分析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施的现状,探讨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入手,兮析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概述了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总体状况,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包括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涵义、理论依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一些主要问题。对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中国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体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采取单一的公共财政途径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补偿,显得过于单纯化,应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寻求一些利用市场手段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森林碳汇项目、森林水文流域补偿、森林生物多样性交易、森林生态旅游、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的介绍,探讨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对青海省乐都县退耕还林的调查等来看,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已势在必行;本文以林业分类经营为基础,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探讨了生态效益补偿额度的确定方法,最后提出了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生态效益补偿主体区域分类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浅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设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启动了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作,首批确定了11个省区的660个县级单位和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行试点,安排试点面积2亿亩,注入启动资金10亿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结束了长期以来无偿享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历史,提高了全社会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识。但是现行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一、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办法中存在的问题1.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辽宁等地开始征收林…  相似文献   

11.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机制是现阶段推进我国林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作为分析该问题的基础。受外在补偿的应该是特定公益林的经营者 ,而不包括商品林的经营者。补偿的标准是价值补偿 ,为保证公益林的扩大再生产 ,必须保证公益林经营也有盈利 ,使用者补偿途径应该分步到位 ,逐步推进 ,国家、各级政府、各主管部门参与 ,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法理上存在明显的法律冲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介绍福建省在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游补上游的创新,超前的分级保护,补偿类别的细分。对这些做法进行法律评价:下游补上游是市县政府履行一部分补偿基金筹集职责的好办法;比国家早四年多提出对公益林的保护分三个等级;分析存在的不足,如没有补偿标准的增长机制,补偿标准大幅落后于相邻省份;模仿中央财政管护补偿的模式,使得征用补偿落空;国有公益林得到了不应得的征用补偿(即产权损失补偿);没有专门的公益林补偿管理机构;公益林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位阶不合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绩效棱柱法与专家评分法,从农户满意度、政府贡献、政策战略、政策流程以及政策执行能力5个方面设计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效果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这些指标权重与补偿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农户满意度、政府贡献、公正的政策、公开的政策等项目水平"一般"甚至"较差",是导致福建省现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效果综合评价结果 "一般"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中国实践中已经采用的"征用有偿、管护无偿""征用无偿、管护有偿""征用无偿、管护无偿"3种补偿模式,提出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6个具体措施,即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条例》;依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2007年《物权法》确定"征用有偿、管护有偿"的补偿模式;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方面的责任;修改《森林法》,明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开支范围;先补偿后征用;征用补偿实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严重的法律冲突。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的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民法通则》、《物权法》、《立法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上位法相冲突。本文对这些法律冲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法律冲突的本质是漠视农民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效益 ,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 ,对人类有益的全部效益。它包括森林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的效益、环境系统的效益、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统一的整体提供的整体效益 ,以及由上述客体存在而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所有效益。1 森林生态效益内涵根据国家“九五”攻关专题“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效益观测与效益评价技术研究”文本 ,把森林生态效益界定为 :森林涵养水源效益 ;森林水土保持效益 ;森林抑制风沙效益 ;森林改善小气候效益 ;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效益 ;森林净化大气效益 ;森林减轻水旱灾效益 ;森林消除噪声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从补偿理论基础、补偿标准计算、补偿对象和方式、补偿资金来源渠道、以及相关法律问题方面进行了研究。今后我国应加强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基础理论、定量化方法和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制度成本、林区困境与生态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将林区、林业与林农问题构成的林区困境放在制度成本、制度受益及其分摊与分配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国家汲取工业化原始资本累积的制度成本是林区困境制度根源,林业与林区不具备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林区的出路在于构建以历史贡献补偿和现时贡献补偿为主体的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建议:要扎实推进商品林资源产权改革;整合规划资源;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划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