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行政程序法中确立信赖保护原则是规制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塑造诚信政府、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在行政程序中,实现信赖保护原则必须对行政行为进行事先控制,规范行政行为的撤销与废止制度,以及追究行政主体违反该原则的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2.
试论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是现代法治国理论的产物,是对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的援引,其法理依据是行政行为的契约性。在我国建立完整的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而建立信赖保护原则应遵循一系列相应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3.
胡珊 《宁波通讯》2020,(6):34-35
广西某县政府因为不堪信访压力,撤销了一块地的建设规划许可证,多年后,又要根据这一撤销行为,拆除买地人在上面所建的房子,结果被买地人告上法庭。该行为被法院认定违法,理由是县政府违反了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指的是,行政行为一经作出,行政相对人会因为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而对其产生信赖,法律应充分认可并保护基于这种依赖所产生的利益,禁止政府以任何借口任意变更既有的行政决定,哪怕是有错必纠,也应予以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倾销是指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他国(地区)市场的贸易行为。反倾销则是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对进入本国(地区)的倾销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以保护本国产业的行为。自WTO《反倾销协议》达成后,反倾销被作为合理、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我国是反倾销领域最大的受害国,据统计,到目前因境外的反倾销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美元。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与农用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冲动日趋强烈,全国耕地数量进一步逼近18亿亩的红线。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政策措施,但面对农地转用的巨大经济利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耕地资源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文章试图从耕地保护的行为博弈与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分析入手,为完善当前的耕地保护制度探索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私法领域"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伴随着公法、私法的相互融合,这一原则不可避免地在税法上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实施不仅是对税收法定原则的有益补充,而且是对纳税人信赖利益进行法律保护的需要.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能够保障行政相对人实现其合法权益和合理预期,促进我国税收事业向法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燕 《黑河学刊》2011,(5):79-80
信赖保护原则是目前许多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注重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行政权行使过程中,在注重行政效率,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更强调公正,强调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相对人的合理利益的保护,它体现了现代法治公正、平等、人权等基本精神。随着我国行政法治进程的发展,信赖保护原则应当作为我国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予以确立。  相似文献   

8.
温华福 《魅力中国》2011,(11):149-149
现代民主宪政的运作和发展关键在于政治参与,参与是民主法制的基石。听证作为公民参与行政的重要制度已成为当今世界法治各国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对于听证的定义、范围、形式和程序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或统一,但从行政程序的角度看,听证制度所要求和体现的精神却是一致的,即通过公开、合理的程序形式将行政行为建立在合法适当的基础上,避免行政行为给相对人带来不利或不公正的影响,从而实现行政管理公平、公正这一崇高的价值目标。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听证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经历了从行政管理原则到行政活动原则的发展过程,期间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过探讨。随着现实的发展变化,从行政法的目的角度出发,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应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和责任行政原则。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许可法首次肯定了行政许可领域的合法信赖保护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政府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必须诚实信用。行政许可法追求高效政府。行政许可法创设了若干便民服务制度,如相对集中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受理条件”、“网上许可”、“许可听证”、“收费法定”等制度,将行政许可的最长时限规定为30天和60天。行政许可法的重要贡献是用法律的形式将许可的责任属性固定下来,规定对于当事人的申请,行政许可机关不仅有依法受理和审查的责任,而且对于违法实施的许可行为还负有国家赔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不当”是与“适当”相对应的。行政适当性即行政合理性,与行政合法性并列成为行政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同样会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理想的具体行政行为既要合法又要适当,即应保持合法与适当的兼顾。事实上,不当的行政行为广泛存在,究其原因,源于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有着其深厚的社会根源,然而“尽管其标准的模糊化在一定程序上是必要的,但不难断言它会带来权力的滥用。”即便是合法范围内的行政不当,对法制建设、对公民的合法  相似文献   

12.
彭芳  吴涛 《魅力中国》2010,(3):22-22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作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知识产权制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时代,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具有存在的必要性。我们不能忽视它,更不能抛弃它,而应该重视它,并且不断的完善它。这种重视和完善不仅仅是实践操作层面上的不断创新,也应是理论研究上的步步提升。本文即通过对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论述,希望能够对我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实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仅规定了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司法审查,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司法审查未作明确规定.这种司法监督原则的单一性与行政法治要求的双重性(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不相匹配,从而导致实践中行政裁量权滥用、侵犯合法权益、没有司法救济途径等情况出现.因此,文章着重对行政行为合理性的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葡萄牙,征收行为受《征收法典》的统一规制.其征收制度遵循法定、正义、平等、比例、平等、公正及诚实信用原则,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被征收入的私权保护,对完善我国征收制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我国可以借鉴制定统一征收法,最大限度的赋予被征收人权利以保护私权,对抗征收权.  相似文献   

15.
紧急避险是我国刑法正当化事由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紧急避险情况下实施的行为中,通常是两种合法的利益发生了冲突,为了保全某种更大的利益迫不得已侵害另一种较小的利益.从客观方面来看,这种行为虽然给某些利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是它的最后结果却是保护了史大的利益.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从主观方面来看,行为人实行紧急避险的日的是为了保护更大的利益,因而行为人的主观上没有罪过.因此,紧急避险行为也同正当防卫行为一样,是有益丁社会的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16.
侯瑞锋 《魅力中国》2014,(10):301-301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建立相应的司法审查制度是当今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缺乏明示的宪法和法律依据且现行行政诉讼法明确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围之外,使其为数众多的行政机关滥用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权,不仅降低了法律的威信,也严重侵害了人们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这也是充分实现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切实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钟娟  李宗林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126-129
审计复议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救济制度,旨在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审计复议制度存在制度设计缺陷和审计复议实践不完善的问题。完善审计复议制度是对审计权运行的再监督,使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建立在科学合法的基础上,既要使国家审计权落到实处,又要保护被审计单位合法利益,以此提高我国审计复议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政府行政审批制度与西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有本质区别。西方国家的行政审批制度,其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保护市场机制;而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其功能却是保持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的权力。要改革我国的政府行政审批制,需要重塑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利益结构、缩减政府规模、建立制约政府行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合理性原则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导实施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是由西方国家行政法中合理性原则移植和发展而来的.但是,行政合理性原则在我国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难以有效规范行为.针对于这种状况,本文力求通过对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初步分析,使其在我国行政法领域内得到良好运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预期效用理论分析纳税遵从行为的研究成果表明稽查概率和惩罚率对纳税遵从行为产生正相关的影响。利用纳税遵从理论对美国税务稽查制度进行分析,发现美国正是从增大稽查概率、提高稽查水平和制定严厉惩罚制度等方面加强税务稽查力度,从而达到提高纳税遵从度的目的。通过分析美国在纳税遵从理论下设置和不断改善的税务稽查制度,可对完善我国税务稽查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