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业绿色发展是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新型工业化生态维度的系统思考需要从工业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内涵表达、实践路径3个方面进行探究。工业绿色发展的生态要义主要体现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人民美好生活以及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这几个方面,而其内涵则包括资源利用的集约高效、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对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等。新时代以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先进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善治导向,这是顺应发展形势、兼顾经济与生态的必然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为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思想,有利于落实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逻辑起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或者冲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路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治理,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赵磊  马强 《辽宁经济》2023,(5):51-54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更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目标。新时代新征程,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先富和后富的关系,更要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财富的绿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向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生态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蕴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思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思想,以及强调科技在发展生态经济中的作用。新时代下中国生态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是:培养经济理性思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加强生态经济法律和制度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美好生活需要富含市场机会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经济开发区日益显现出自身的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区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经济开发区在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当中的作用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意味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不仅是当代人的利益诉求,更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共生共存的利益诉求。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实现绿色发展,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对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绿色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理论支撑,在其内容的各个层面均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发展观、实践观的哲学意蕴,体现着以生命共同体为依托的当今时代新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标志着中国即将迎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即新时代人民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物质需求变成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多方面的需求。但是,需求层次提升的同时面临的是供给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而影响供给水平的直接因素就是科技发展的不充分,所以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科技的有效供给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海西州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扎扎实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海西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并从厚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共同体四个方面,探讨推动海西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的,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同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分复杂和微妙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拥有的基础和条件看,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大发展时期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看,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大调整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要保持过去的发展成果,继续开创崭新的发展局面,就必须审视过去的发展历程,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确定合理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发展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越  赵崴 《理论观察》2009,(1):122-123
《二十一世纪议程》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以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方兴未艾的发展,并迅速成为环境教育的主题。针对可持续发展的自身特点,此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并迅速成为新时期环境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率先开始以可持续发展教育取代环境教育。近几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完善和提高,但仍存在着不足。因此,应在注重亲身体验的儿童环境教育;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与非国有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 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 的重大决策。这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国 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 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今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报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各地区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变化特点和趋势,定量分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涉及解决社会发展地区差距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提出缩小社会地区发展差距的基本思路及其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6.
4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重庆市万州区、云阳县考察时指出,重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带领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再次证明了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决策的正确。今后应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步伐,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重庆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黄河三角洲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其开发建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
邱焕玲 《山东经济》2006,22(3):15-18,60
可持续发展理论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的发展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可持续发展,也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