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是哲学的一个最基本范畴,在哲学史上讨论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一直没有定论。文章通过回顾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存在"的理解和发展,并以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为基础,意在梳理自古以来对于"存在"的不同理解,以及"存在"一词的不同含义,并揭示出亚里士多德对"存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对公平正义问题作出了全面深刻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特别在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的时候,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在扩大中产阶层人口比重等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相似文献   

3.
曹琦笙  井天峰 《发展》2015,(3):92-93
亚里士多德在《尼格马科伦理学》中对"公正"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类,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究"公正"思想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霄  周莹 《中国招标》2013,(39):10-11
招标采购工作,是涉及到国家投融资、基础建设、大型项目实施以及央企发展的大事。在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工作中,运用适当方法反腐倡廉、节约成本、增强投资效益,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一、内控"制衡性"原则对招标监督工作的意义制衡理论最早源起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名著《政治学》,书中提到了"分权""、制衡"。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认为保障  相似文献   

5.
王臣 《魅力中国》2014,(1):308-309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的伟大先哲,他的许多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本文就亚里士多德的一些思想展开讨论,并研究其思想对当今社会问题的指导意义。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亚里士多德处理问题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关注于亚里士多德对经济学的看法,并研究这些看法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指导意义;第三部分则侧重于讨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史晴雯 《魅力中国》2010,(5X):96-96
亚里士多德和马克思是西方实践哲学两座丰碑,前者认为实践是目的在于自身的活动,开创了实践哲学,后者揭示了实践是有目的活动,使哲学发生了"实践转向"。本文通过考察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联系,探寻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内在关联,意在为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和解释实践哲学在现代西方学术界的复兴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为。马克思的实践是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又与科学理论具有统一性,这是对亚里士多德传统的一次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幸福一直是各国哲学家关注的重要哲学问题。在对幸福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亚里士多德把善、普遍的行为法则、具体的德性等与人的幸福联系起来探讨,形成了他的幸福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高的善,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人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他提出人的"幸福"存在于践行德  相似文献   

9.
竭长光 《理论观察》2006,1(5):28-29
在对德性与幸福的关系的认识上,亚里士多德与儒家各有不同特点,也有惊人的一致之处。深入挖掘二者的异同,对于丰富德性、幸福理论,诊治“现代人的因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和马克思是西方实践哲学两座丰碑,前者开创了实践哲学,后者使哲学发生了"实践转向"。前者认定实践是目的在于自身的活动,后者揭示了实践是有目的活动。为了探寻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和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内在关联,本文考察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联系。为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和解释实践哲学在现代西方学术界的复兴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西方戏剧中的荒诞派戏剧以反戏剧的激进姿态。全面挑战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形式。从反摹仿、反动作、反结构、反教育意义等方面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动作说”、“情节结构说”、“陶冶说”,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颠覆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以自然主义的演进方式向人们阐释了城邦的形成,但这种城邦自产生起就是不自然的;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其本质在于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政治关系的总和;它长成于人们自然的需求,却以实现"优良的生活"为最终目的。这种目的毕竟是政治意义上的善,而非伦理意义上的善,城邦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始终难以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13.
柏欢欢 《北方经济》2010,(23):68-69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 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是和"政治社会"等同的,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那里,意指已发达到出现城市文明的政治共同体及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4.
正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其中智者学派将"自然"和"法"区分开来,认为"自然"是明智的,永恒的,而法则是专断的,仅出于权宜之计。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研究社会阶级结构与政治稳定之间关系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根据人们所拥有财产的多寡,将城邦社会中的阶级划分为:极贫者、中产阶级和极富者三个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极贫者和极富者所持的正义观都是偏颇的,由他们执政的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都倾向于采取掠夺对方的极端化政策,引发阶级对立。因此会接威胁到城邦的政治稳定。而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使他们更有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因此,他认为中产阶级具有一种政治稳定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蓓 《黑河学刊》2004,(4):88-91
关于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特别是基督教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学术界的看法也不尽统一.流行的看法是科学的发展得益于古典的传统(古希腊传统)而非<圣经>的传统.十三--十五世纪由于基督教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而产生的对自然的特殊认知系统和经院哲学的理性唯知主叉,为这段时期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这段时期,尽管双方也存在冲突,但以融合为主.本文将以十三--十五世纪的宗教与科学为背景,以"上帝、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为着眼点来探讨这段时期宗教与科学的复杂关系.同时也触及了人类理性的范围及局限,以及这段时期科学方法与神学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周涛 《理论观察》2011,(3):33-34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尼各马科伦理学》包含着丰富的幸福观内容。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逻辑起点、逻辑展现和逻辑归宿三大方面给予解读,目的是想从新的视角凸显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内核,深刻把握其幸福观的精髓,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张志平 《魅力中国》2009,(15):172-172
伯罗奔尼撒战争造成的严酷的社会现实促使亚里士多德去思考,什么才是"优良的生活",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有"善德"的,具有灵魂理性的生活。同时"优良的生活"的生活必须要在"优良的城邦"里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赵晶 《黑河学刊》2011,(5):52-53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获得公民资格进入国家的条件是什么,不同的国家形式对公民资格有什么样的要求,在人类政治思想的最初亚里士多德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即使今天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直到黑格尔之前,斯宾诺莎是实体观的集大成者,他超越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近代实体一元论的先河,黑格尔正是通过扬弃斯宾诺莎实体观,在辩证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实体即主体"的哲学命题,支撑起他的整个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