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可通过思政理论课程增强工程创新人才的理想认同和道路自信、通识教育课程提升人文素养和复合能力、专业教育课程滋养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实践教育课程培养责任意识和创新人格四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林丽群 《黑河学刊》2012,(5):140-14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师德和人格修养等基本途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高校应该不断地创新,积极地改进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充分利用思政教育的平台,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努力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及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密不可分。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工作要遵循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原则与宗旨,加强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完善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机制,创新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路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水平。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高校思政工作则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难以满足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就要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理念的转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所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义深远。文章从高校思政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运用、思政课课堂的教学方式的创新、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网络媒介五个方面着手,探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希望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和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促进思政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腊文 《改革与战略》2006,14(6):154-156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就业的角度,阐述了高校的创新教育是培养自信心的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是创业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高校应立足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各自优势与协同作用。思政理论课教师应注重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实效性角度研究思政教育,辅导员要在关爱学生日常生活与管理中加强思政教育,二者形成共同合力,与学生保持密切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注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共同致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在高校管理、基层党建和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3个层面均有重要价值。创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应推进建立课程融入机制,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构建多元融通体系,发掘伟大建党精神育人价值;构筑协同联动模式,形成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的力量聚合机制。  相似文献   

11.
陈高权 《改革与开放》2023,(20):31-36+43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思政教育理论的日益成熟,使得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逐渐成为各高校针对困难学生的主要帮扶形式。高职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从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方法和创新路径出发,创新“大思政”实践,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探究学生思政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的模式,增强学生时代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开辟“技能成才”导向人才培养高地。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注入新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呼唤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转变和导向回归。文章从战略维度、现实维度、逻辑维度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从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了高质量保障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落实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董蓓 《理论观察》2023,(5):72-75
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课程内容,能够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系统课程体系对现代大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发挥指导作用,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程“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引导大学生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形成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民族性格、红色品格,以及“理想人格”。本文围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展开论述,从教学实践层面提出实践方法,以期与更多教育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位红涛 《魅力中国》2014,(23):376-376
新时期下,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关乎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所以我们要把高校的思政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而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篇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传统文化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正本筑基的系统性工程,已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战略举措。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提升认识,深化实践,通过发挥课程教师思政育人效能、建强高校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优化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保障,创新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融合机制、构筑大数据网络育人格局,不断丰富和发展课程思政教育,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开新局、增实效。  相似文献   

16.
郎锐 《改革与开放》2023,(22):67-72
数字化视域下,信息技术及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逐步实现数字技术应用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文章聚焦传统思政教育中的痛点,通过建立数字化思维,深化思政教育与数字技术的全面融合,进一步探索、创新、构建数字化思政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以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出有效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是培养坚定正确政治立场的新时代人才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举措。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要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应立足于思政育人的要求,把思政教育贯穿于现代汉语课程的全部过程之中,让专业知识教学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在全新的发展环境下,将"互联网+"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利于体现与时俱进的教育特色,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营造人性化的思政教育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教育成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价值观导向、方法途径、道德教化等方面具有互融性。通过整合思政课相关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开辟思政课第二课堂等途径,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可节省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创新思政工作途径打造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不断拓展思政工作途径,创新思政工作方法,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骨干作用,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