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使用OLS模型和PSM方法实证分析社会医疗保险介入对家庭代际经济交换的影响,并运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对两者之间的作用路径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医疗保险介入促进了家庭代际的经济交换,表现为向上的代际经济供养明显减少,而向下的代际经济资助明显增加;医疗保险对家庭代际经济交换的影响存在城乡和年龄差异,医疗保险对城镇、高龄老年人的代际经济供养有负向影响,对农村、低龄老年人的代际经济资助有正向影响;老年人经济和健康状况改善是医疗保险影响家庭代际经济交换的两条主要路径,在"医疗保险—代际经济供养"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在"医疗保险—代际经济资助"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文章建议,要从保障能力、公平性、弱势群体倾向性、多层次性等方面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2.
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反馈是本土化家庭养老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论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基线数据,以亲子两代分居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了微观领域影响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反馈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因素层面,年龄对代际经济反馈呈现正向显著性影响,受教育程度则为负向显著性影响;在家庭因素层面,子女数量以及对孙辈的投资状况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反馈存在着正向显著性影响。基于数据结果,论文提出了加强对农村高龄老年人的关注、加快农村养老制度建设以及积极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个体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研究教育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及其代际传递机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5年间的数据,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于教育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的影响。在将父母与其子女信息进行匹配后,本文主要采用Sobel单侧检验和Bootstrap这两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两种检验方法均得出相似结论,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教育人力资本代际传递中发挥中介作用,约占总效应的33%左右。同时,与其他衡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相比,家庭收入对子女教育人力资本提高的贡献较大。本文进一步发现虽然父母教育人力资本对子女教育人力资本的直接影响较大,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也值得关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劳动力人力资本的积累,除了通过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外,促进收入平等也是值得考虑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背景下,老年人养老意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基于一项关于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家庭代际关系的调查,在考虑个人基本特征和社会支持的情况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养老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老年人社会支持对社会养老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社会支持少的老年人相比社会支持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养老。另外,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还受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方福利国家的调整以及对非正式照顾网络的重新认识,通过公共政策支持家庭照顾者正成为老年照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西方国家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者支持的政策内容进行了阐述,展示了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公共服务和家庭个人服务以及劳动力市场和家庭照顾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发现对中国有如下启示:老年服务政策不仅应该针对老年人个体也应该包括老年人的家庭,同时社会化养老服务不应该割裂正式照顾和非正式照顾之间的关系;政府应该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或成立相应的部门来协同管理家庭福利,还需要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家庭照顾者提供津贴或制定比较灵活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6.
人口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情,人口均衡发展是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基本盘".在对"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行全面解读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生育相关政策将从限制性、处罚性、管制导向的政策体系转向激励生育、便利生育、服务生育、更具包容性的全面生育支持导向.对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提出建议:放开生育限制,营造良好的包容性生育养育环境;降低生养子女相关的医疗、住房和教育成本,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帮助育龄人群平衡工作与家庭,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探索创新老幼同乐的代际互助模式,实现代际和谐共赢;重视迁移人口的婚姻生育,有效缓解家庭分离导致的婚姻家庭生活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5年上海市老年服务需求专项调查所得数据,根据Muurinen(1982)健康需求模型,通过计量分析研究了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女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略差于男性;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变差;家庭人口数对老年人健康有正的影响;教育对健康有正的影响;退休前的职业对老年人健康有负的影响,但并不显著;精神慰籍、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对老年人健康均有正的影响.本文分析所得结论对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文基于美国学者Anderson提出的健康行为模型尝试构建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诱因性人口学因素、赋能性因素、需求性因素以及健康行为因素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应以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为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促进老年人人际关系的和谐化,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健身和体育锻炼活动,减少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过度依赖,帮助维持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进行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在物质和精神上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南省石门县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考量空巢老人的代际经济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的代际经济支持状况以净供养型为主,其次为净抚养型与供抚平衡型;性别、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月收入、子女经济情况及居住状况对空巢老人代际经济支持类型具有显著影响。鉴此,可从家庭、村落与社会三级层面优化家庭代际互助模式,创新村落帮扶协助机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地位分化引发的健康不平等一直受到关注。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以经济贫困、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待遇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代理变量,以老年自理能力(ADL丧失率)作为老年健康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经济贫困、教育水平与老年ADL丧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社会保障待遇中医疗、养老保险与老年ADL丧失率呈显著负相关,低保或社会救济与老年ADL丧失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养老保险的OR值最大。利用自评健康作为老年健康代理变量的检验结果显示与ADL丧失率的检验结果一致,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经济贫困、教育水平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老年人健康水平,但通过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可以为老年人口健康带来适宜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刘婧敏 《中国外资》2009,(24):188-189,191
本文利用2005年上海市老年服务需求专项调查所得数据,根据Muurinen(1982)健康需求模型,通过计量分析研究了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女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略差于男性;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变差;家庭人口数对老年人健康有正的影响;教育对健康有正的影响;退休前的职业对老年人健康有负的影响,但并不显著;精神慰籍、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对老年人健康均有正的影响。本文分析所得结论对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相伴而行,流动人口规模增长与代际更替并存,新生代流动人口占全体流动人口的比例逐渐超过老一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中坚力量。本文使用2011-2014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比较新生代和老一代流动人口在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医疗保险、住院服务利用、医疗支出和报销状况的异同,分析新生代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利用的新特征,并提出适应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代际变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4年北京大学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采用潜类别分析模型(LCM)与多项Logit回归模型,探索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潜在类别与差异,以及“丧失”因素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类型可分为积极型、矛盾型、消极型三类,矛盾型占比达50%以上;“丧失”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直接因素,日常活动能力不受限、认知功能完好、睡眠质量较好的老年人出现积极型的可能性高;“丧失”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同户籍、社会经济地位方面存在差异,日常活动能力因素对农村、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老年人影响更大,睡眠质量对城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老年人影响更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要重视矛盾型老年人的识别与干预;要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完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及配置,促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要精准施策,分类施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如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解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家庭成员的社交网络及其行为来反映,转型期居民社会资本积累主要来自家庭。家庭成员的个体特征决定了父母特征对儿童社会资本积累的影响很小,而人口的流动性导致了代际间的职业化差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家庭社会资本的积累会下降,人口流动会导致原有社会资本的积累过程中断,计划经济体制将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削弱了社会资本的积累过程,强化了个人特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农村老年人贫困发生率主要受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三者的影响。本文将农村老年人贫困分解为收入贫困和主观贫困两个维度,采用新疆南疆地区5个地州市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个体特征因素制度、家庭特征因素以及社区特征因素对南疆地区农村老年人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因素及家庭规模、子女数量、医疗支出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等家庭特征因素对收入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另外,所在村的经济情况较好、交通较便利的农村老年人收入贫困发生率较低。本文认为,以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农村地区教育状况可以有效降低农村老年的贫困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口健康和养老问题是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子女或亲属直接提供的经济支持和城镇老年人的房产性收入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城镇老年人所能获得的家庭经济支持情况可以发现,对于大部分城镇老年人而言,家庭经济支持都不是其养老生活的最主要支柱。但得到家庭经济支持的老年人,能获得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的莫大支持,使城镇老年人的自我健康评价水平更高、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目前我国应采取加速养老金制度改革、扩大健康保险覆盖范围、实施财政补贴和福利计划、鼓励延迟退休、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和文化活动等政策措施,加大城镇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支持力度,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快速高龄化是新时代中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5—2014年的数据,通过长期多维健康贫困指数的度量与分解,考察了高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病残趋势、健康不平等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与服务在改善老龄健康上的政策效果。结果发现:高龄老人长期"带残生存"的问题不容忽视,自理能力与认知功能受损对总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突出;女性、农村及低收入等弱势群体更容易陷入长期多维健康贫困;医疗服务可及性与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长期多维健康贫困的发生风险。鉴于此,政府应在提升医疗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和均等化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社区长期照料服务和老年认知功能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相似文献   

18.
养老保障应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老年人支持体系。"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养老的三个基本内容。本文利用国内相关的实证材料和研究以及国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对我国老年精神保障的三个争议焦点——现阶段需不需要保、保什么和谁来保进行分析和讨论:(1)需要的满足并不只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还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状况。快速转型所带来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尤其是家庭结构的变迁削弱了我国传统的老年人精神支持模式。我们应该建立精神保障系统以维护老年人的生存健康和生活质量;(2)老年人是由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和教育程度等组成的群体,老年人的基本精神需要的界定需建立在社会福利的视角下——适度的、具备一定条件的需要,且与一定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相适应;(3)结合对福利多元各极在我国老年人精神支持中的作用和现状的分析,我们现阶段应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老年精神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规制所引致的健康不平等使得不同性别老人罹患失能的概率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医疗资源匮乏、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失能老人所存在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村地区老年人失能状况严重,失能概率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无论是自理能力、生活能力还是认知能力,农村女性老人的失能状况较农村男性老人都更加严重;家庭经济地位、自主决策权、患慢性病数量、对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等是影响农村老人失能状况的重要因素,并构成了农村女性老人失能状况较男性老人更加严重的关键致因。基于此,应将性别意识纳入与健康相关的各项政策议程中,以增强健康资源在性别间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项目(CLHLS)数据,使用二分Log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居住安排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其中,居住安排分为三种形式:独立居住、共同居住和养老院居住,老年人生活质量分为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和经济收入状况五个维度。研究显示,不同的居住安排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看,共同居住老年人生活质量最好,养老院居住老年人次之,独立居住的老年人最差。相比较独立居住,养老院居住老年人在主观感受方面更好。社区支持和家庭支持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核心化,共同居住难以实现、家庭支持逐渐弱化,老年人对社会支持和社会化养老机构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因此,应着力构建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社区支持作用和机构支撑作用,以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