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7,(1):103-118
本文拓展了财政再分配的传统分析方法,将间接税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一个可以综合测算包括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在内的各项财政工具的再分配效应的分析框架,综合采用财政预算归宿法、居民收入核算法和MT指数测量与分解法,以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和城乡居民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社会核算矩阵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再分配从整体上对收入分配为逆向调节。财政再分配导致全国基尼系数上升2%,其中,来源端间接税、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和支出端间接税分别使基尼系数上升1.7%、1.3%和3.2%,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缴费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使基尼系数下降3%、0.4%和0.7%。这一现象在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中均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转移支付、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缴费在财政支出和收入中所占比重过低,对收入分配的正效应过小,间接税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过高,对收入分配的负效应过大。  相似文献   

2.
3.
中国财政再分配与减贫效应的数量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正致力于践行共享发展新理念,测算现行财政再分配体系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减轻贫困,从而实施更为"精准"的财政再分配,是关键一环。本文拓展了传统财政再分配分析方法,将财政收入端和支出端纳入统一研究框架,基于CFPS2012入户调查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构建居民收入核算账户,运用标准财政归宿法,测算出中国居民的财政净受益;采用"匿名"与"非匿名"评价指标,综合测度了"一揽子"财政工具的再分配和减贫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财政分配体系对市场分配整体上呈微弱的正向调节效应,财政体系整体使全国基尼系数下降了4.06%,其中,基本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转移支付和直接税的边际贡献分别是2.48%、2.34%、1.75%、1.19%,而间接税的边际贡献为-1.57%,起逆向调节作用;中国财政再分配工具具有显著减贫效应,财政再分配使全国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均下降20%以上,其中,支出端具有"济贫"性,收入端的间接税具有显著"劫贫"性。总体上,弱累进财政再分配体系甚至逆向调节的财政再分配工具,与共享发展存在矛盾。实现共享发展,迫切需要重构"精准"财政再分配体系,加快构建以税负归宿公平和公共支出受益归宿公平为核心的现代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个科学的财政体制应该兼顾激励与公平。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虽然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但地区间财力差距反而拉大了。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激励效应与均衡效应的实证分析,认为分税制是激励有余而均衡不足,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和类似于税收再分配的分解方法,将卫生筹资的再分配效应分为三部分:累进效应、水平平等效应和再排序效应。卫生筹资增加了收入不平等,表现出了亲富人的再分配,主要原因在于水平不平等和再排序效应,如果相同收入的人群进行相同的卫生支付,再分配效应将会降低64%,另一原因在于卫生筹资系统的累退性。在同为从穷人到富人的再分配中,农村卫生筹资亲富人的再分配程度高于城市;农村卫生筹资的累退程度大于城市;农村卫生筹资的水平不平等小于城市。  相似文献   

6.
7.
苗迎春 《生产力研究》2002,3(5):126-127
我国国家财政从事分配活动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但是 ,实践与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差距。原因主要是 :现代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有极大的区别。应实事求是地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17,(12):149-163
本文建立了一个分而治之的理论模型,阐释拥有资源再分配权力的社会组织管理者如何通过实施这个策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这种策略会对社会经济资源再分配产生什么影响。本文不仅展示了这种策略如何针对两个被领导群体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而且揭示了在多个被领导群体的社会组织中管理者如何实施这个策略。研究结果发现,在社会经济资源的再分配过程中,差异化的再分配政策并不一定是由群体之间不平等的资源禀赋造成的。由于管理者所实行的分而治之策略,拥有同等禀赋的群体有可能面对完全不同的再分配政策。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以通过利益输送与一部分群体形成最小化获胜结盟,让他们成为受益群体,同时完全剥夺边缘群体的资源,获取中间群体的一部分资源。由于这种分而治之的差异化再分配政策,小部分群体可以从中获益,其它大部分群体则会受到损害,从而造成不同群体间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10.
<正> 乡一级财政,自1984年以来,已在全国逐步确立,它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基础。十年来的实践说明,乡级财政对社会产品再分配的顺利进行,是有力地促进乡级经济繁荣、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近几年来,一些单位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按财政法规办事,擅自制定土政策,妨碍了乡级财政再分配职能的全面实施,影响了乡级经济的发展。下面就乡级财政再分配的现状、原因、危害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谈一点看法。 主要现状: 1.随着经济的发展,乡级财政所组织的收入越来越多,而经过乡级预算安排的支出却越来越少,比如,教育、公安、社会抚恤等项支出都被县级财政包揽,乡级财政难以自主安排。 2.教育附加费,是乡(镇)预算外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条条部门的大权独揽,乡级预算中也难以反映。还有农林水利等项支出也是如此。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体制,实则未能实现。 主要原因: 1.条条争权现象比较严重,各把山头,各自主政;主管部门,不顾大局,从自己的小团体利益出发,以各种借口,争人权,争财  相似文献   

11.
陈银飞  茅宁 《经济问题》2007,336(8):7-11,21
和谐社会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人的和谐,因而环境政策不仅要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应能够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环境政策的实施伴随着利益在各主体之间的再分配,分配的公平性不仅体现人与人的和谐还会影响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所以,环境政策的研究必须要关注其再分配效应.阐述了各种环境政策工具,重点分析了这些环境政策工具的再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财政性制度安排作用于要素配置、初次分配两个环节,是财政再分配失灵的制度根源。文章计量分析表明:(1)初次分配及要素资源配置环节存在的制度性扭曲是收入差距扩大和财政再分配失灵的根源;(2)再分配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有限,未来财政调节收入差距应着力消除初次分配及要素资源配置环节的制度性扭曲;(3)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支出能改善居民人力资本积累和要素结构、缩小收入差距,但其前提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也是财政制度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考察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再分配和减贫效应,对促进医疗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筹资环节上缺乏亲贫性,增加了相对贫困率,具有逆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在医疗报销环节具有亲贫性,降低了贫困率,具有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中等收入群体、老年群体以及中西部地区群体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更为明显;医疗报销环节抵消了部分医疗费用开支,较高的医疗开销以及较低的医疗报销比例是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向下流动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为转变筹资机制、完善医疗保险报销支付机制以及提高三重保障制度的协调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证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财政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具体体现。建国后我国的财政体制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统收统支财政体制阶段、财政包干体制阶段、分税制财政体制阶段、公共财政体制阶段,每一次财政体制发展阶段的调整既蕴涵着新制度的创新,又有旧制度的保留,财政体制在渐近式制度变迁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路径依赖。要破解财政体制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完善现行公共财政体制,体制创新是必由之路。其基本思路是:推进财政制度的宪政变革,建立与完善本国的宪政体制,建构"有限"兼"有效"的现代政府;因地制宜实施政府层级改革,在区分经济发达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础上,对政府架构进行变革;"财政职能-财政体制-财政管理"的改革三位一体协调共进,只有三者相互协调,才能保证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   总被引:217,自引:5,他引:212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在中外学者的密切合作下,在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协同下,在国内外几个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多年努力,近来完成了二期研究成果①。该课题仍然保持着以实证研究和经验分析(Empiricalanalysis)为主的特点,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嵌入的经济"正致力于转变为开放式的市场经济。同样在经济发生突破性变革时,我们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不容乐观的是,我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在不断地以上升的趋势发展,这种现象足以让人咂舌。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更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此,国家为了缩小了贫富差距,利用其职能提高了再分配的能力。本文旨在简明扼要地分析我国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能力,从中解析财政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近年来经济学与非经济学领域关于民生问题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分配视角下民生问题与政府财政的关系,旨在提供中国民生问题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央与地方在财权和事权的关系是中国财政体系改革的重点,我国中央和地方在财权、事权上存在着过多的重叠,权利与义务,收入与支出不清晰,矛盾频频出现.本文阐述了中国新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权上的动态平衡制度.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与财政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今后各项改革的基础。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与财政的特殊关系,至今人们对财政在新的社会保障体制中应发挥怎样的职责和作用,认识仍不统一。鉴于此,本文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与财政并非是谁属于谁的问题,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相互影响的。作者从社会保障与财政分配、社会保障与财政收支、社会保障与财政调控三个方面论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与财政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