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已进入高峰期,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国内银行的股权投资总额已超过200亿美元。通过参股,外资将获得中国银行业1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内,几乎国内所有的银行都将把部分股权出售给境外战略投资者。本文主要从主流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均衡分析,并简要阐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齐月 《市场论坛》2008,(6):81-82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许诺对外资银行开放期限的到来渐近。为迎接来自国外金融机构的挑战,国内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都加快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步伐。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时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却引起极大的争议,更是引发了"国有银行股权贱卖论"。文章将以中行和建行的股权定价为切入点,介绍中行、建行出让股权定价时的具体背景情况,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现实意义,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对这一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国商业因银行在这一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逐步进入尾声,并伴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强劲趋势,我国银行领域出现了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现象:大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形成了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热潮。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结构上国有独资的单一性,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但另一方面,引入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同时也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结构、监管体系等等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希  刘吉田  王瑶 《商业研究》2011,(12):95-99
选取九家银行为研究样本,使用面板数据的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高管激励制度、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对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影响,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并不能对银行盈利能力造成显著影响,但是却能显著地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能力;股权集中度较高、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较高,高管激励制度较健全、境外战略投资者所持股份比例较高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较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国内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实践表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利于银行的持续改革与制度创新,有利于银行在资本市场成功筹资与上市,对于降低改革成本、尽快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沙文兵  石涛 《商业研究》2006,(20):117-119
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纷纷通过出让部分股权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分析中国银行业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潜在风险,认为对境外战略投资者抱以过高希望是不现实的,收益是潜在的,其实现与否取决于诸多条件,因而不能对境外战略投资者抱以过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势头较猛,中行、建行、交行、工商银行目前都已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自从2005年建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其IPO价格大大高于其转让给境外战略者股权的价格,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引进战略投资者过程当中,银行股权如何定价、如何分析外资银行参股的价值以及引进之后所面临的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投资是指投资者的战略投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能为国内大型国企股改公司筹措资本金,有利于股权制衡,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技术,有利提高资本收益.在继续引进善意长期战略投资者同时,要采取提高准入门槛、与战略投资者相互持股、换股、加大退出成本、吸收境内战略投资者等战略措施防范其演变成"战略投机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提升信誉、增加资金及改善管理,都在积极从境外引进战略投资者;而境外有些金融机构也看中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积极谋求参股我国的商业银行。从完善境外投资者引入机制角度进行分析,提出选择境外战略投资者时应把握原则、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标准及思路,以期为我国国有银行完善境外投资者引入机制提供借鉴,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促进我国国有银行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     
银监会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在接受采访时称,将在今后5至7年内使债务沉重的银行状况出现好转。他表示希望在这方面借助境外投资者的合作,并表示政府计划将允许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银行股权的最高比例  相似文献   

11.
颜冰 《致富时代》2011,(10):93-93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近几年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经先后有十几家中资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2006年后,随着银行业的全部开放,越来越多的银行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该文重点从微观角度对银行治理结构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推进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一个现象,大中小商业银行都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的方式,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本文就这一现象分析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重要作用,并在分析外资参股的模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银行业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更好地实现战略引资的目的,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推进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一个现象,大中小商业银行都通过出让部分股权的方式,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本文就这一现象分析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重要作用,并在分析外资参股的模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银行业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更好地实现战略引资的目的,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吴佩飞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8):133-135
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是现在商业银行改革的一个亮点。机构投资者的引入优化了银行的股权结构,有利于银行经营绩效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通过对交通银行进行深入分析,论证了机构投资者在改善银行公司治理、提高企业效益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波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外国银行在波兰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波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的绩效。笔者认为成功的银行体系重建仅靠外资银行对国有银行的私有化是不够的,必须清楚地看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国内银行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不用忽视的隐患。因此,我们在引进外资银行投资者时,必须吸取波兰的经验教训,避免出现外国财团逐步控制我国银行命脉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岳玉珠 《商场现代化》2005,(28):149-150
本文通过对波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外国银行在波兰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波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的绩效.笔者认为成功的银行体系重建仅靠外资银行对国有银行的私有化是不够的,必须清楚地看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国内银行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不用忽视的隐患.因此,我们在引进外资银行投资者时,必须吸取波兰的经验教训,避免出现外国财团逐步控制我国银行命脉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岳玉珠 《商场现代化》2005,(10):149-150
本文通过对波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外国银行在波兰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波兰国有商业银行改造的绩效。笔者认为成功的银行体系重建仅靠外资银行对国有银行的私有化是不够的,必须清楚地看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国内银行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不用忽视的隐患。因此,我们在引进外资银行投资者时,必须吸取波兰的经验教训,避免出现外国财团逐步控制我国银行命脉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一、境外投资现状 境外投资包括国家外汇储备投资、中资商业银行境外股权收购和并购投资、境内合格投资者(QDII)进行的证券类投资、企业对外进行的股权和并购投资。本文重点分析服务业企业的境外投资。  相似文献   

19.
国内资金新盼已久的“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正式启动。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分享国外市场投资产品的收益。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近期率先推出了QDII产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大量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动机虽然无可厚非,但却存在诸如引资对象选择不恰当、出让价格过低、股权出售比例太大等严重问题,导致了巨额国民财富外流并严重威胁我国金融安全.反思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政策,并及时采取切实可行政策措施,不仅是维护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也是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迫切要求,还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