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规范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过程,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我国从2002年8月开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三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稳步实施,目前已经分三批将28大类食品纳入了监管范畴,市场准入制度已成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一道有力防线。  相似文献   

2.
继28大类555种食品实施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之后,国家再次启动了食品相关产品、化妆用品市场准入工作。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对加工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来,已先后对三批28大类约525种食品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这对提高食品质量的整体水平、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监督与选择》2005,(1):A010-A011
国家质检总局从今年1月1日起对包括肉制品、奶制品、方便食品、散装速冻食品、膨化食品、调味品、饮料等10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届时,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未经检验合格并加贴QS标准的食品一律不准上市销售.为了更好地贯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本刊选择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有关知识以问答形式刊登于后,以便企业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5.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申证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现场审查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工作的核心内容,审查组是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落实者,可见作为审核人员责任的重大.  相似文献   

6.
魏莉娟 《质量跟踪》2003,14(11):44-44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举办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师资培训班,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和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等进行了宣贯,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划,分步实施安排,在五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的基础上,又纳入了新十类食品实施“QS”,这些食品是:  相似文献   

7.
食品生产企业如何应对食品安全生产准入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质检总局在广泛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世贸规则,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原则,以食品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市场准入标志(QS)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文章试图探讨食品生产企业如何才能满足食品生产安全准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在分步实施28类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证后监管工作,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企业,依法予以认真查处,最近,国家质检总局连续多次向社会发布公告,注销了65家企业的78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及产品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在分步实施28类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证后监管工作,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企业,依法予以认真查处。12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再次向社会发布公告,注销了126家企业的153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及产品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年底,我国全部28大类食品都将被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指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在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制造工艺、产品标准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并获得国家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才有资格从事食品生  相似文献   

11.
钱仲裘要求,今年本市质监系统要确保“食品质量卫生”、“特种设备运行”两个公共安全。全面承担起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卫生监管的重大职责,抓紧做好食品卫生监管职能的承接工作,做到招聘到位,培训到位,4月1日前,各单位新设立的食品生产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进入正常运转,真正担负起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职责;继续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确保7月1日前完成10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尽快启动新13类食品准入准备工2004年,以实施Q S市场准入为突破口,分阶段、有步骤地建立和完善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28类食品市场准入机制,全市约100…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质检总局在对大米、面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老5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基础上,从去年9月开始又正式启动了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新10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2003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制定  相似文献   

13.
八面来风     
五类食品从本月开始实施市场准入本刊讯国家质检总局经过半年多的深入研究、探索,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基础上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本月开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包括3项制度: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安全许可制度,未取得食品质量安全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食品。二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有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自行实施出厂检验,但应定期将样品送到质检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比对检验;不具备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可以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委托质检部门指…  相似文献   

14.
食品质量安全是直接关系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首次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五类常用食品实施食品安全准入制度。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规定,获证企业可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和代表质量安全的“QS”标志。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食品生产加工的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将对提高食品质量、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化食品生产法制管理、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产生重要作用。按照质检总局的部署,到2003年12月31日止,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将全面完成。2004年1月1日以后,质检总局将对全国范围内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5类食品生产企业组织无证查处。  相似文献   

15.
从2002年7月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对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以来,到目前28类食品均已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范围之中。经过几年来的食品质量监管,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形势如何,监管部门面临什么样的新问题,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笔者结合基层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发证产品范围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不断变化,生产许可证发证产品的范围进行了多次调整.2003年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展开,对当时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保留了86类产品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其中值得特别提到的是,自2002年下半年起,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分批对米、面、食用油等28类食品全面实施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目前,已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颁发食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共28类370种,占所有食品的70.4%.  相似文献   

17.
《广东质量》2003,(3):82-83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有关规定,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和食醋等五类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制度,在2003年7月31日前,上述五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加工食品;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在出厂销售前,必须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人(0S)标志。现将我省首批符合规定条件,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上述5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名单通告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源头提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的质量,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决定首先对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醋五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质监部门在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全方面的优质服务?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保证食品生产安全的基本条件,是强化食品生产法制管理的需要。对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该严格后续监管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的稳步发展。把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动权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就是将保障食品安全的关口前移。目前,企业获证后在保持和改进必备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几年来,安徽省已初步建立了从源头抓食品质量安全的新体制,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批主要食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名优企业和产品得到了政府扶持,一些产品档次高、质量好的食品生产企业和一批中小企业的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一批小企业的生产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通过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和引导一批原来食品质量低劣的小企业按标准生产,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同时,还严厉惩处了一批制造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对一批不具备条件的作坊式企业实行了强制性关闭。目前已有500多家5类食品企业停产、转产或关闭。通过4年的努力,已在全省基本形成了商场无“QS”不进货、消费者无“QS”不购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