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人类经济、社会、环境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本文从江苏省各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情况入手,选择和构建了适合江苏省自身情况的生态城市指标评价体系,井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状况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和计算方法,最后使用以上方法,对江苏省2008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基本可以分为3类,其中等4个城市生态建设水平较高;5个城市生态建设水平一般;4个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关系着带动湖南、探索中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实现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长株潭城市群具有自身的实际特点,在“两型社会”建设中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具体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文章主要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对“两型社会”建设中企业、政府与社会行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具体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低碳产业的发展无疑对我国各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借鉴区域和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评价研究范式,结合低碳产业特点,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价指标,以长株潭低碳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在城市与区域视角下,应用DEA方法定量评价了其低碳经济发展效率。通过对投入产出数据的DEA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长株潭城市群的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偏低,主要是受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交叉作用影响,且普遍存在能源消耗投入冗余、低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产业规模不合理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建立了我国住宅建设项目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涵盖经济、环境、社会、项目技术及管理等4个方面.以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为依托,利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并用一个实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所构建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在住宅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文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作为中部崛起的城市长株潭与武汉一同被定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对振兴湖南经济、强省富民自然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同时也给湖南房地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城市各子系统相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科学评价其协调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市发展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城市生态住分析框架下,参考城市发展协调度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实用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并以东北地区城市为例说明模型的运用与分析,以期对城市协调发展评价和发展对策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生态文明的理念出发,界定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构建了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山西为实例,与全国其他地区生态文明发展进行对比分析,从实践的角度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城市建设质量、城乡统筹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1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年的数据,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52个城市进行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总体来看,珠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京津冀城市群城乡统筹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均衡现象最为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质量发展最不均衡,公共服务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全球第六大城市群, 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群, 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做到工业绿色发展和工业创新发展。 本文通过采用全局超效率 SBM 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 18个重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 创新发展效率和绿色创新协同程度进行测算, 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保持稳步增长; 创新发展效率整体偏低, 发展缓慢; 绿色创新协同效应显著, 平稳增强。 总体而言, 上海、 浙江的整体效应优于江苏, 江苏省内扬子江城市群优于苏北。 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协同效率的发展, 应加快创新技术研发, 推动绿色生产技术改善; 优化环境规制政策, 建立产业生态补偿制度; 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设开放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作为新型区域发展理论,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将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增强该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在分析了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效能和技术创新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株谭产业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模式--集群创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