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与社会和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推动下,城市建设用地、外商投资开发用地、乡镇企业用地数量日益增加,因土地被征用而导致的失地农民的数量迅速增加。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因此,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妥善处理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产生大量失地农民,对失地农民补偿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和失地农民权益结构的分析,探讨了造成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流失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失地农民数量急速增加,引发大量的冲突和社会矛盾.而导致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在予公共利益被泛化,征地补偿机制极不合理.要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必须清晰地确认公共利益的范围,完善我国的征地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保障我国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政策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建设性用地日益增加,国家征用土地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数量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5.
农地发展权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而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金额偏低,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由征地引发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土地产权制度出发,通过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现状展开分析,明确指出农地产权不明晰是导致失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而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设立和实施农地发展权,将有助于从根本上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城郊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探析--以河北省高碑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城郊农用地被征用,由征地引发的城郊失地农民利益与城市发展矛盾也日益尖锐。如何保障城郊失地农民的利益,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高碑店市郊失地农民进行实证调查,就当前城郊土地征用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需要征用大量农用土地 ,不可避免地产生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妥善地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 ,关系到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失地农民的相关利益未能得到合理补偿,他们大多数人失地后进而成为“失业”者,成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征用制度、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的社会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人口主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农民问题,其中失地农民问题是中国农民问题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尖锐反映。按照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未来中国失地农民将达到1.1亿人,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因此他们的积极性是不是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生活是不是得到极大改善;他们的利益是不是得到有力保护是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实现。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实现城乡统…  相似文献   

10.
金华市区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金红 《中国土地》2005,(10):11-13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而获取建设用地的途径,主要靠征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被征用土地的补偿、再就业、基本生活保障,既是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失地农民将  相似文献   

11.
1粮食市场化的核心是建立一种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搞计划经济在理论上曾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在粮食问题上尤为突出。然而,当粮食不再短缺,而是供过于求的时候,这种通过分配来进行消费的方式就完全成了多余。党中央、国务院最早认识到这个问题。1985年,在刚刚经历了1984年农村首次出现卖粮难之后,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提出了改统购为定购的思路,从此走上了粮食市场化的探索之路。1992年部分地区在政策上放开了粮食的购销和价格,由于当时条件仍不成熟,期间有过一些反复。真正意义上的放开是2001年,浙江省经…  相似文献   

12.
一、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十一五”粮食工作目标和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新旧转换、结构迅速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三农”工作的客观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3.
略谈企业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土地使用权概述 企业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取得对国有土地享有的、与所有权相分离的、具有不同法定权利内容的公益性民事财产权利。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企业获得的土地使用权仅代表其拥有相关土地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由于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较大,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又多种多样,所以会计处理中不规范现象时有出现,我们也就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财政部于1998年6月24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在2001年1月18日对其进行了修订.由于投资的会计处理复杂,涉及面广,现就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研究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与发展,首先应当对现有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才能弃之糟粕而取其精华,最终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规范的会计准则。本文主要比较我国企业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异同,并对两者某些差异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7.
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5日所作政府报告中提到了我国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就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如何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开展粮食生产保险工作,是稳定农民增收和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这是我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建立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与1993年发布的行业会计制度相比有许多重大变化,与1998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也有所不同。新《企业会计制度》特别关注会计要素的质量特征,增加对会计要素定义的表达内容;为满足不同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不同企业管理要求,增设了多个新的会计科目以满足会计核算要求等。《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为规范我…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mixed farming in sub-Saharan Africa. For over 70 years mixed farming has been a dominant model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despite the limited success of many of the programmes which have specifically promoted i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mixed farming as a strong development theme is related to its promise to address a range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ncerns, and in so doing, help create order out of a ‘chaotic’ African countryside. Mixed farming is again being highlighted with the more recent interest in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gricultural systems. However, there is 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 African farmers have adopted a flexible principles-based approach to the use of component technologie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he mixed farming model. This must be fully acknowledged, and the seduction of unitary models avoided, i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s to contribute efficient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sustainable farm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