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金元水电站磨子沟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对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和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价,认为磨子沟泥石流属于高频易发、中等危险性,并分析了泥石流对金元水电站工程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8年汶川地震产生的崩滑体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地震后,这些崩滑体成为泥石流活动的最主要物源,极大地助长了汶川地震后次生灾害的发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工作,以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八一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遥感解译的方法,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物源与水源三大基本条件,详细分析了八一沟8.13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现此次形成条件十分有利于泥石流的暴发,同时,该分析方法对类似条件的泥石流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地震对磨子沟的影响及震后泥石流活动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磨子沟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银杏乡,属岷江上游右岸支流,5·12汶川地震对其造成了严重影响。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其中8处大型崩塌和滑坡对沟道造成了严重堵塞,并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震后磨子沟泥石流十分活跃,仅2008年7-9月就暴发了75阵阵流,3次堵断岷江并形成堰塞湖,淹没了岷江左岸村庄;2009-2011年又多次暴发泥石流并堵塞岷江。持续的降雨监测数据表明,震后初期磨子沟发生泥石流的日雨量条件急剧降低,目前有逐步回升的趋势。通过对比磨子沟流域震前(2005年6月)、震后(2008年6月)及泥石流事件后(2010年12月)等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和震后高分辨率航空影像的解译,分析了地震对磨子沟的影响,估算出地震形成的崩塌和滑坡方量超过3 000×104m3;根据不同暴雨频率下的泥石流流量计算,得出2008年7月14日最大一场堵江泥石流的规模为2.57×105m3,其峰值流量为541 m3/s,为50年一遇的规模;已发生的泥石流仅从沟道内带走约2.5×106m3的固体松散物质,沟内剩余的巨量固体松散物质将使磨子沟的泥石流活动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并具有再次堵断岷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客基沟为一老泥石流沟,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沟内存在大量松散固体物质,潜在危害性大。在分析流域概况及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客基沟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进行深入论述,分析计算泥石流的重度、流速、流量、固体冲出量、冲压力等动力学参数,预测客基沟泥石流发生几率较大,暴发类型属中型暴雨型稀性沟谷泥石流。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堵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郭志学  曹叔尤  刘兴年  方铎 《水利学报》2004,35(11):0039-0045
对影响泥石流堵江的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石流入汇角、泥石流与主河的流量比、泥石流入汇总量等的增大有利于堵江现象的发生,而主河宽度和主河比降的增大则不利于泥石流堵江,泥石流密度与主河临界堵江流量呈现一种抛物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罗玉婷  王立娟  马松  唐尧 《人民珠江》2023,(4):63-70+102
汶川地震发生后,泥石流活动频率急剧增强,具有降雨阈值低、暴发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破坏能力强的特征,危害方式主要包括淤埋、冲击、堵江及淹没等,其中泥石流堵江灾害效应尤为突出,严重威胁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泥石流堵江灾害链动态全过程的研究可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和预警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对典型流域的野外调查与物理试验,并结合遥感影像与降雨数据,对下庄沟泥石流堵江灾害链的动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t=120 step时泥石流到达流域出口;t=130 step时泥石流向前推进,堵塞部分主河;t=140、150 step时泥石流完全堵塞主河,分别形成了长、宽、厚为236.0、74.0、6.2 m和312.0、79.0、7.1 m的堰塞体,造成上游水位抬升,上游居民区淹没深度在3~5 m。通过将模拟结果与野外实测数据对比,模拟的准确度达84.9%,表明该模型对滑坡—泥石流—洪水的灾害链过程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2011年9月,位于雅安市宝兴县陇东镇的三岔口沟爆发了两场灾害性泥石流,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及收集的资料,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详细计算了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参数,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排导、围栏相结合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甲日沟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真达乡,为通天河一级支流折曲的支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甲日沟是冰川成因的"U"形谷,沟内松散堆积物源丰富,两岸坡度陡,风化严重,崩滑物源沿沟堆积,加之较为丰富的降水,使该沟具备泥石流暴发的条件。一旦泥石流暴发,将对沟口甲日村构成直接威胁。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对甲日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泥石流的活动趋势以及可能泥石流的方量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预测,对该泥石流防治提出了治理设计方案,对高原山区泥石流研究和工程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强震区泥石流流域内物源演化特征并预测其冲出规模特征,以映秀镇肖家沟为研究对象,利用搜集到的4期高清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结合ArcGIS技术对肖家沟流域内的崩滑体进行详细的解译。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其震后多年间的物源演变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未来3~5 a间,在没有强降雨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肖家沟的物源状态会持续呈现衰减趋势,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但现场调查表明:现阶段沟内仍存有大量沟道物源及少量崩滑物源,而且该沟的地貌在地震、山洪、泥石流的下切冲蚀作用下,更有利于水动力条件的形成,进而诱发物源的起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雨强,因此在持续性强降雨的作用下仍有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性,仍需要加强泥石流的预警、防治及活动性预测等研究工作。运用FLO-2D软件模拟不同频率条件下的泥石流的冲出特征,结果显示:在5%,2%的降雨频率条件下,肖家沟泥石流将造成河流的部分淤塞,但均不会造成堵江,而在1%的降雨频率的条件下将造成堵江。  相似文献   

10.
2013年,隆德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强降雨,导致境内发生了17处泥石流.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现有资料,从沟坡比降、物源和水源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隆德县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隆德县泥石流均分布于丘陵地貌区,坡度范围在20°~50°之间,相对高差在50~100m之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流域内新近系(Ngn)桔红色砂质泥岩残坡积物,具有弱膨胀性,吸水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崩解软化,导致土体结构联结减弱、强度降低,构成了泥石流的物源;降雨是隆德县泥石流最主要的触发因素.通过实地调查与降雨数据分析,可知隆德县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前期降雨的影响,属于前期降雨控制型泥石流.因此,可通过监测前期降雨,特别是间接前期降雨,对泥石流进行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1.
铁路上广泛使用排导沟防治泥石流灾害,但它的应用受到一定地理条件的限制,本文提出了两个必须考虑的条件,通过室内试验,对在动床和定床上运动的阻力及输移能力进行了对比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排导沟设计方法,最后,用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条件下设计方法基本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2.
李俊  李杰 《吉林水利》2021,(6):11-15
温泉县孟克沟流域由1条主沟及4条主要支沟构成,具有发育数量较多、规模较小、泥石流发生频率较多的特征.流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地势总体南西高北东低,沟槽横断面呈"V-U"字型.降水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9月,强降水在短时间内汇聚成地表径流,并与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共同运动形成水石流.泥石流主沟侵蚀速率略大于支沟,平均侵蚀切割深...  相似文献   

13.
14.
2013年,隆德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强降雨,导致境内发生了17处泥石流。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现有资料,从沟坡比降、物源和水源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隆德县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隆德县泥石流均分布于丘陵地貌区,坡度范围在20°~50°之间,相对高差在50~100m之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流域内新近系(Ngn)桔红色砂质泥岩残坡积物,具有弱膨胀性,吸水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崩解软化,导致土体结构联结减弱、强度降低,构成了泥石流的物源;降雨是隆德县泥石流最主要的触发因素。通过实地调查与降雨数据分析,可知隆德县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前期降雨的影响,属于前期降雨控制型泥石流。因此,可通过监测前期降雨,特别是间接前期降雨,对泥石流进行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5.
蝶子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沟内发育大量滑坡、崩塌(滑)及沟道堆积物,而九绵高速恰由沟口穿过,且木座服务区设置于沟口堆积扇体上。因此,预测评价沟内泥石流爆发的危险性对九绵高速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蝶子沟泥石流的流域特征及形成条件,对蝶子沟泥石流进行危险度分析,并根据评价因子与危险范围指标的关联度建立了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进而对蝶子沟进行危险范围预测。结果表明,蝶子沟具有爆发大型泥石流的条件,危险级别为高度危险,泥石流堆积对九绵高速木座服务区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2008 年汶川/ 5 # 120地震后, 汶川震区内大量新、老泥石流沟的泥石流活动频度增加, 致使泥石流堰塞湖的形 成几率也随之增大。通常泥石流所形成的堰塞体稳定性较差, 从形成至溃决通常在几小时内发生, 人工工程干预的 可能性小。因此, 做好堰塞湖溃决洪水影响区域评估和溃决洪水应急预案, 成为必要且有效的减灾手段之一。但泥 石流堰塞湖的溃决洪水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洪水, 也不同于人工大坝的溃决, 是过去应急预案研究中较少涉及的灾 种。选择汶川磨子沟作为研究对象, 在泥石流堰塞湖溃决危险性评估基础上提出溃决洪水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和 方法: 首先确定泥石流堰塞湖可能溃决的最大洪峰流量、淹没高度、泛滥范围和持续时间; 其后, 实地调查居民点, 圈 定洪水淹没范围和危险区人口数, 并根据地形条件制定可能的撤退路线; 最后, 结合政府部门的行政安排, 制定险情 通报程序、险情发生安全保障措施和预案启动、结束的时间节点。试图为其余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危害应急预案 制定提供借鉴, 提升应对突发泥石流堰塞湖溃决事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矿区的自然环境,在一定自然条件的刺激下形成了矿山泥石流.矿山泥石流的成因和自然泥石流的成因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类开采矿产资源活动的影响上.本文在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在矿山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泥石流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东川泥石流沟与非泥石流沟~(137)Cs示踪法物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 37Cs示踪法调查云南东川小江流域 6条泥石流沟、6条非泥石流沟和主河的泥沙来源。泥沙主要来源于冲沟侵蚀和滑坡崩塌堆积、坡耕地和草地。坡耕地和草地表层土壤1 37Cs平均含量分别为 0 9Bq m2 和1 98Bq m2 ,冲沟沟壁和滑坡崩塌堆积土体1 37Cs。作者通过 3种源地土体1 37Cs含量的比较 ,分析了细粒泥沙(<0 0 1mm)的来源。 6条泥石流沟冲沟侵蚀和重力侵蚀 (滑坡崩塌 )的相对产沙量变化于 90 2 %~ 1 0 0 % ,平均值为 95 1 % ,6条非泥石流沟的相对产沙量变化于 74 5 %~ 83 3% ,平均值为 78 9%。小江主河为 81 4 %。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是最主要的公路水毁类型,国家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尤其是山区公路沿河线,易于冲击沟岸,对岸坡进行侵蚀,造成路基坍塌。文章从泥石流两相流理论出发,将稀性泥石流划分为固液两相流,分别对液相及固相对路基沟岸侵蚀破坏机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常用的路基防护及加固方式,固底及护岸工程,针对两种方式提出各自使用范围及条件,为路基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泥石流沟地类型和特征的分析,提出了预防和治理建议,提高泥石流沟易发区的抗灾能力,从而达到减灾、免灾之目的,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生活安居乐业,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