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河南粮食主产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针对河南粮食主产区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探索其发展绿色农业的途径和对策,即通过农户、市场和政府3个层次,把农户、企业、销售商、消费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实现河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双赢"视角即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前提下,应加快推进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的步伐,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良性循环。对于目前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流转的土地由于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很难用于低附加值的粮食生产、农民市场化意识较低等,应尽快从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多渠道提高种粮效益、加强农业风险防控等方面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黄淮海粮食主产区的核心区,是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示范区。辖浚县、淇县、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和经济开发区。粮食、畜产品、农产品加工是鹤壁市农业三大主导产业。鹤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许正是鹤壁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财政支持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河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重要省份之一。近年来在发展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不断思考、研究和探索,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本文结合河南省的情况,就国家进一步支持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供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农业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主产区实施利益补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调动了种粮积极性。但粮食补贴政策精准性不够,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很大、效果欠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缺位,投入力度不够,粮食主产区难以摆脱"产粮大县"和"财政穷县"之间的矛盾,农村金融和保险发展的滞后,不利于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构建,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对于粮食生产及其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并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以及农业经济效益。研究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现状及对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2010~2019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人均农机总动力和主要农业机械数量等5个指标,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在粮食主产区仍存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农业劳动力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数量不足和农机具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传统农业大省,也是典型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某种程度上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的晴雨表。最近,我们赴河南滑县、鹿邑和延津三县,就上半年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势有喜有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粮食主产区实现产业兴旺,是一大难题。近年来,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省漯河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链同构"重要指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建设农业食品产业生态圈,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市食品产业营业收入2000亿元,  相似文献   

9.
<正>在多方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今年我国夏粮主产区再获丰收,迎来"十一连增"。其中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粮食丰收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在迎来丰收喜悦的同时,不少粮食主产区反映,当前农业发展还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特别是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日益明显,给粮食集约化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在种粮补贴、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时期河南省贫困治理、脱贫解困的任务是艰巨的,同时又是大有可为、必然会胜利完成的。这其中,切实解决粮食主产县的贫困问题对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级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河南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治理贫困的抓手和切入点,具有十分重重的意义。本文以作为13个国家级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河南省为例,通过对河南省20个粮食主产县(或为县级市,以下统称"县")的贫困状况及其原因的深入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粮食主产区的贫困治理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国内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迅速发展。为适应粮食生产流通形势变化,"粮食银行"应运而生,特别是在东北和华北等粮食主产区,发展速度较快,前景广阔。"粮食银行"作为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森林的多种服务功能对主产区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气候调节、涵养水源、减少土壤肥力流失、净化环境、生物栖息地、有机物质生产等。客观衡量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粮食主产区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及其科学制定粮食生产和生态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森林资源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改善和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利用这些原则和原理,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相结合,并同第二、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保护环境的十大政策之一,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21世纪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先行资本",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系统评估了2000—2013年中国28个省份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粮食增产效应,分别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和"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PSVAR)方法进行了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并分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以及粮食主销区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全国层面而言,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有效促进了我国粮食增产;分区域而言,农业基础设施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了不同的粮食增产效应,表现为"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此外,农业基础设施使用寿命短,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增产效应在第3年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且决定了中国整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所以现阶段研究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对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而言非常有必要。文中运用熵值法对2017年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且与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2017年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中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7个,且不同省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主产区在中国农业生产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有利于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增长。本文运用1993—2007年粮食主产区13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公共产品投入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村教育、农村电力、农村公路和农田水利等公共投入对农业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农村教育的弹性最高,农村电力的贡献份额最大。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3日,银监会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全国各地农信社及时制定加大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措施,持续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金融服务工作。本刊对来自江苏、黑龙江、湖南、浙江等地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报道,并派遣特约记者到河南、安徽等粮食主产区实地采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数据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种植面积、单产情况及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村金融、科技推广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政府调控、利益补偿、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农业投入、农业生态和风险防控方面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具备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基础条件。我们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上,重点推进了"五化"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化,夯实现代化大农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经济上属于中等发达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和河北等省份。这些省份的生产结构布局以粮食为主,粮食在生产和经济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粮食主产区为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产区粮食生产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对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