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本地外地、海内海外的游客往来上海,熙熙攘攘,从容自如。上海、长三角旅游业正走出围城,构筑现代都市大旅游格局,跃升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本地外地、海内海外的游客往来上海,熙熙攘攘,从容自如.2007年,上海旅游业正走出围城,构筑现代都市大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3.
两个打工者     
两个乡厂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在候车厅等车时,听到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  相似文献   

4.
刘晨 《上海经济》2007,(5):8-11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本地外地、海内海外的游客往来上海,熙熙攘攘,从容自如。上海、长三角旅游业正走出围城。构筑现代都市大旅游格局,跃升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上海人相当聪明、能干,做事总是雄心勃勃。现在,上海人一心想赶上香港,希望也能变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这里,我想忠告上海人,千万不要心急,步子不能迈得太快,尤其不要急于把人民币拿到国际上去自由兑换,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到自己已有十足把握的时候才考虑。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是命脉。当今世界,枪来炮去的战争已经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研讨会上,“沪上4位重量级的人文学者”一致为上海人鸣不平。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其中3位分别具有上海两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头衔。3位教授先算经济账。Y教授说:“我想替上海人说几句公道话。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时代,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6几乎是上海人生产并提供出来的。这不但表明上海人是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而且上海人对全国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为什么有些外省人对上海生产的商品青睐有加,对上海人却极尽贬低、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了近30年的上海人,我很想对上海的有关方面提个建议,到香港来开一家“上海美食大世界”如何?我之所以有这个建议和想法,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企业和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是当务之急。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客观上也有走出去开拓的需求。在上海的  相似文献   

8.
晓峰 《沪港经济》2001,(4):12-15
上海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上海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 如今,在上海人的辞典里,又多了一个新鲜的名词:上海国际集团。不少人已经知道集国公司的董事长——周有道,知道集团公司的巨额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知道集团公司庞大的资产总数——240亿元人民币……然而,人们还是想通过这些浮出水面的信息,知道得更多一些——关于公司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正园为如此.记者日前对周有道董事长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  相似文献   

9.
林欣 《沪港经济》2002,(6):50-50
时下的上海白领一族,双休日都想出去亲近山水,回归自然。由于只有两天时间,多数人只能选择到郊区或江浙两省旅游。其实,只要安排得当,可以跑得更远一点,比如江西龙虎山就是一个好去处。  相似文献   

10.
说到上海,我有一点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对外贸要有那么多的限制? 不要把外贸生意看得那么神秘。外贸是蚂蚁搬家。在香港,什么人都可以做外贸生意,大老板可以做。小老板也可以做,真所  相似文献   

11.
上海的交通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不过五、六年前,“塞车”仍是个大问题。因为经济发展了,车多了,人也多了,那时我就想,上海就要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将面临交通阻塞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了。但是,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上海打通了交通堵塞最关键的两大动脉、贯通南北的成都路高架和连接东西的延安路高架建成了,车上高架路可开到80码,  相似文献   

12.
插队回沪30年,什么没干过?就是富豪这营生始终沾不上边,我变不成富豪。没有人不想成为富豪,但大多数人变不成富豪。探究个中原因,也许对想当富豪者有所启发。原因之一,心动没有行动。80年代后期,肯德基已经在上海外滩的东风饭店开全国第一家连锁店,市民们趋之若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人对职称的敏感度百倍于职业。由其实,职业与职称是同义词,只不过是界定你的专业的一种符号。有次到上海开会,领取资料时,接待处小姐要我填上个人资料,问我职称,我讲是医生。她不明白——今天参加会的都是医生。我努力想了下,说“主任医生”,她又犹豫,问:“是不是教授级?”医院哪来教授?我不知该如何答,旁边一位上海朋友马上来解围;“专家。他是香港来的专家!”上海人接电话从来不问“您贵姓?”而是“你是哪里的?”我是哪里的?指我籍贯还是住址?不知如何回答。参加了几天专业会议,上海的专才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大会用的LCD电脑  相似文献   

14.
一座城东方之珠,一座城东方明珠——上海与香港,是中国最为相似的两座国际化大都市。100年来,这两座同时面向大海的城市,都有环抱世界的胸怀,彼此之间惺惺相惜。60年前,不少达官富商从上海移居香江,走的时候苍茫四顾;30年后,香港的豪门客商又陆续奔赴申城,来的时候雄心壮志,豪情满怀……浪奔浪流,海风吹拂了五千年。世博会,一定是双城当下最伟大的契机。当东方明珠与东方之珠血脉交融的那一刻,多少在上海工作、生活的香港人有话想说。这一刻,上海就是香港,而香港也是上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上海消费品市场已经放开,包装化商品增多,条形码技术开始推广应用以及人了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上流行的超级市场在上海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初步统计,目前上海已有各类超市300多家。在此基础上,今年还要发展100家具有规模、面向大众、设备配套、管理规范的超市,并已作为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因此,如何发展上海超市,就成为商业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笔者也想就这个问题谈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牡丹,就会让人想起洛阳。一提起洛阳,就会让人想起一座城市的荣光。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想了解中国20年的历史可以看深圳,200年的历史看上海,500年的历史看北京,1000年的历史看开封,3000年的历史看西安,而要了解中国5000年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白领一族,如果想了解半个世纪前上海白领是如何读书、应聘、打工、娱乐、恋爱及成家立业的,应当读一读这篇文章。如果上海当年没有许多像本文主人公那样的白领,上海一定不是今天的上海。  相似文献   

18.
刘晨 《上海经济》2007,(4):20-23
上海要建迪士尼主题乐园的消息已传了很多年,山重水复后,终于柳暗花明,去年开始明朗化,相关消息通过官方渠道公开发布,项目上报等待批复。但是一年来,该项目未见任何实质性进展。最新消息,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项目可能已经搁置。上海人若想畅游迪士尼,还须去香港、东京、巴黎或美国……近日,本刊记者对这一热点事件进行了深入的追踪采访,形成独家报道,力图全面、客观、真实地重现、揭示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1832年6月20日,英国佬林赛和德国人郭实腊开着“阿美土德勋爵号”来到黄浦江时就大胆预言:“上海将是亚洲最大的商业中心。” 果然不出两位老外所料,到了19世纪60年代,上海完全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成为中国的金融、制造业的中心,没有一个国内的城市乃至省份能与之匹敌。 大上海从此声名远播,谁要想在远东、在亚太地区、在古老的中国占得一席之地,首先必须得在这个城市争得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座城"东方之珠",一座城"东方明珠"——上海与香港,是中国最为相似的两座国际化大都市。100年来,这两座同时面向大海的城市,都有环抱世界的胸怀,彼此之间惺惺相惜。60年前,不少达官富商从上海移居香江,走的时候苍茫四顾;30年后,香港的豪门客商又陆续奔赴申城,来的时候雄心壮志,豪情满怀……浪奔浪流,海风吹拂了五千年。世博会,一定是双城当下最伟大的契机。当"东方明珠"与"东方之珠"血脉交融的那一刻,多少在上海工作、生活的香港人有话想说。这一刻,上海就是香港,而香港也是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