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相应地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已成为一种强烈的呼声。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制度系统改革,它涉及到农村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制度等等多个方面,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废除当前的户籍制度就可以解决,不可操之过急,只能循序渐进。完全的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改革的  相似文献   

2.
人口信息统计功能始终伴随着新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户籍制度的本原功能;居民身份定格功能存在于中国二元户籍制度演变的各个阶段,是其二元户籍制度基本功能;限制人口流动的辅助工具、政治斗争的辅助工具、思想教育的辅助工具、促进城市(区域)发展的辅助工具等功能,分别存在于中国二元户籍制度演变的某个特定阶段,是居民身份定格功能同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相结合而产生的二元户籍制度的派生功能。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应革除二元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回归人口信息统计之本原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伟 《魅力中国》2011,(14):317-318
中国的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在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由其多重的功能性成为专制王权政治社会控制和经济管理的重要制度;建国以来,户籍制度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二元户籍制度也成为了当前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制度“壁垒”。以历史的维度考察中国的户籍制度,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综合作用,回归其基本价值本位,应该成为未来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沈英 《特区经济》2009,242(3):135-137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社会群体,也是中国社会中的又一弱势群体,他们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被定为农民。本文从农民工视角出发,从中国户籍管理制度变迁着手,分析了我国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对农民工的影响。针对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户籍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户籍制度演变(一)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历史上中国存在着四种基本户籍制度——征赋派役户籍制、世袭身份户籍制、人口统计户籍制和保甲治安户籍制。建立在全体编户齐民基础之上的征赋派役户籍制与其后的人口统计户籍制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历史上户籍制度发展与演变的主线,而只对部分国民有效的世袭身份户籍制与时断时续的保甲治安制则只是偏离这条主线的若干插曲。  相似文献   

6.
三言两语     
户籍制度、收入分配、依法治国、住有所居、政府职能,没一个不是硬骨头,没一个不是喊了很多年。即使其中一项改革能取得成功,都是功德无最。患病的中国,需要全面综合的治疗,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能给中国的未来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据媒体报道,最近江西、江苏、福建等省纷纷出台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实现城乡保障一体化的政策实施细则;北京市也宣布推出户籍改革的重大举措,北京城市户口开始向郊区敞开。上述新闻表明,中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开始提速,中国正式启动了城乡统一户籍制,城乡户籍壁垒开始被打破。户籍制度改革首先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与户籍制度改革密切相关的乃是迁徙自由问题。迁徙自由其实是  相似文献   

8.
刘红燕  宋惠敏 《改革与战略》2007,23(11):23-26,30
"和谐社会"的提出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为新时期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取向和制度背景,并成为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的基本依据.在"和谐社会"视角下,重新解读户籍制度--主要围绕户籍制度与权利、利益分配,户籍制度与社会流动,户籍制度与城市融入三个方面,透视户籍制度与"和谐社会"内在要求的差距,明确以"和谐社会"价值观为制度伦理原则,提出户籍改革的目标.这对改革中制度选择和创新具有普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正在消除因户籍所造成的个人身份歧视,但是户籍制度改革步子还迈得太小,它根本上不能满足中国当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户籍制度应尽快取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一些反对彻底改革或者取消户籍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农民及其整体的贫困状态,以及户籍制度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缺乏全面的了解。 中国现在的户籍制度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仅限制每位公民应该享有的迁徙自由权利,而且使中国城市化滞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我想讲两个和户籍制度有关的数字,第一个数字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比世界上类似发展水平的国家低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假设中国没有户籍制度,允许迁徙自由的话,中国城市人口应该占全人口数的42%-46%,而不是现在的30%-36%的水平。第二个数字…  相似文献   

11.
正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多元多样,户籍制度政策不能"一刀切"放开。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这一次户籍制度改革,将对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起到重要作用。需要各项综合配套改革的同步跟进。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袁钢明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是以往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2.
正此次户籍制度的改革必将对社会人口流动及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作为长期制约中国城镇发展的一大顽疾,此次户籍制度的改革必将对社会人口流动及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陆铭教授作了深入解读。长期制约经济发展《上海国资》:当前户籍制度存在哪些弊  相似文献   

13.
代洁玉 《魅力中国》2010,(15):105-107
中国现行户籍制度不仅呈现典型的二元化结构,还将我国公民的迁徙自由、接受教育和享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权利限定在户籍所在地的区域内,大大削弱了公民权利的功能,间接导致了“户籍歧视”。笔者以为,户籍制度本身虽与公民权利无关,但户籍制度的改革成功与否,最终路归何方,却关系着公民权利能否得到切实保障。因此我国当前户籍制度的改革应以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从社会保障、就业促进等方面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4.
苗树彬 《中国报道》2013,(10):82-83
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难题,目前已经成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只有通过主动创造条件,细化政策、因地制宜、分类进行,才能逐步让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吴波 《华东经济管理》2015,29(3):97-103
户籍制度是市民化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和绕不开的门槛,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7月30日,户籍改革新政的正式出台,将有利于消除传统户籍制度对人口迁移流动的负面影响,成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保障。由此,通过对户籍新政的解构,围绕“规范有序、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配套”的推进机理,重构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太元 《发展》2014,(11):10-11
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这意味着户籍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关乎数亿中国农民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新四化"的同步发展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上亿"已转移入城人口"稳步定居所在城镇《意见》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户籍制度的障碍一直是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瓶颈,重庆市2010年8月开始的户籍改革,以宽松的转户标准、差别性准入条件及优惠的入籍制度构设,拓宽了城市化的路径,这是兼顾关怀民生与现代化发展的科学方略,也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相似文献   

18.
户籍制度改革是今年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户籍制度和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国情发展的特殊产物,同时,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户籍制度、农民工问题的由来,以及户籍制度对农民工问题的影响作了阐述。旨在说明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户籍制度以及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非公平待遇,解决农民工问题首先应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新中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50周年的日子,而备受瞩目的《户籍法》也已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可以说,中国当前的许多体制性弊端的根源,就来自于业已僵化的户籍制度无法适应变化中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也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显得日益紧迫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