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行近日发布通知称,将信托贷款全面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未来还将金融机构从事的委托贷款业务一并纳人数据库,有分析认为,央行此举是为防范影子银行过快膨胀。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认为,如果影子银行大规模发展,不排除有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央行近日发布通知称,将信托贷款全面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未来还将金融机构从事的委托贷款业务一并纳入数据库,有分析认为,央行此举是为防范影子银行过快膨胀。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认为,如果影子银行大规模发展,不排除有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3.
施俊 《新财经》2014,(2):22-22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即107号文)首次将互联网金融列入影子银行的范畴。有分析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越来越清晰,很可能在央行牵头摸底之后实现归口监管。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6~2015年我国25家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研究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影子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影响,证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的影子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渠道。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会鼓励影子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放大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央行未来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重视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监管当局也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的监管,构建有效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6.
6月20日,这是疯狂的一天.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 受此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大幅上升,金融机构普遍感到"钱荒",市场深陷流动性危机.但这背后绝不仅仅是流动性本身的问题,而是与"影子银行"密切相关. 就像入侵的外来生物,"影子银行"正疯狂而又野蛮地生长,其规模之大,足以"造成系统风险",这个游离在监管之外的"影子",可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并将危机无限放大.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应该理性地看待影子银行,它确实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信贷补充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子银行提供的资金是以银行为本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就在市场大声疾呼"钱荒"的同时,央行却并没有释放更多的流动性,银行闹"钱荒",央行不"放水".此举被认为是管理层下决心遏制不断膨胀的"影子银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学宇 《科技和产业》2015,15(2):165-169
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一些与传统银行类似的功能,继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后凯恩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本质上属于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非中性的交易媒介,而央行是否能够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呢?本文基于内生货币理论的视角,重新诠释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以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玲 《中国经贸》2012,(12):130-130
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造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冲击欧美经济,随着银根紧缩,金融创新,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特点,探讨了中国的影子银行现状及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据媒体报道,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这份被视为中国规范"影子银行"最高级别的文件,却因为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等方面的问题,被业界认为带有明显的部门利益色彩。一位央行内部参与监管部门政策协调的官员感叹,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比想象的要困难很多。这样的感叹,又何止是在这份文件的制定和协调上。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大多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前几年出台的医疗改革方案,就因为部门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拉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影子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世界经济的金融结构体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影子银行的出现和发展是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虽然影子银行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体系还不健全,对其的监管还不完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信贷需求的不断增加,影子银行的发展势不可挡。文章分析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究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关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不应该一味的排斥和束缚影子银行的发展,而是应该正确引导和规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财经》2014,(2):66-68
2012年10月,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肖钢对影子银行发难,并称影子银行本质上是“庞氏骗局”,肖钢的文章在当时引起了金融界的极大争论。一年业,关于影子银行的讨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影子银行规模不断膨胀,形态逐渐演化。其中,国外影子银行形态包括政府资助影子银行、内部影子银行以及外部影子银行;国内影子银行包括实体支持形态、金融交易形态和杠杆放大形态。影子银行形态演化的原因在于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货币流动性过大,传统银行机构无力消化过量资金,促进了影子银行的扩张。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首次迎来高层监管表态。1月初,一则关于控制影子银行风险的“国办107号文”在银行同业广为流传,并引发业界震动。  相似文献   

14.
黄炎 《中国经贸》2013,(14):95-96
我们现在所称的的影子银行具体地来说是一种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TheShadowBankingSystem),它和各大国家控股银行一样有着普通银行的功用性,能执行良好的银行效应,并且影子银行致力于开发各种的金融性工具和产品。但是其受监管的力度很小甚至不受市场监管,其产品和工具都不在监管区域之内。本篇论文主要站在我国货币供应体系的角度上分析影子银行情况,在货币供应杠杆效应的理论基础上估算其潜力,并且着重分析影子银行现阶段的信贷投放制度,主要通过其理财产品的市场情况来进行分析考量。  相似文献   

15.
李斌 《新财经》2014,(2):74-75
“中国人要感谢影子银行,囚为影子银行在忍辱负重的同时,也是一种金融创新。”107号文出台后,在市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业内人士纷纷对文件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这是对影子银行出台的第一部“基本法”,具有深远的意义;有的认为文件对于银子银行的定义和分类不清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数字金融的视角出发,以2011—2020年我国非金融企业为样本,研究了数字金融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且在分析师关注度、研报跟踪数量及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监督治理下,数字金融对影子银行业务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下,数字金融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降低作用仍然显著;作用机制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两条路径来改善企业对影子银行融资渠道的依赖性,进而降低企业影子银行化。研究结论可为抑制非金融企业在金融领域的扩张和防止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黄微 《沪港经济》2013,(4):20-23
2012年,“影子银行”频频见诸各类报道,而有关其风险的讨论也方兴未艾。有人形容“影子银行”是银行大堂中的“歌声魅影”,笼罩住了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城投平台等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称其累积的风险是2013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之一。中国内地“影子银行”规模究竟多大,其潜在风险如何管控?  相似文献   

18.
卢树立  黄丽娟 《中国经贸》2014,(10):153-154
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迅速膨胀,引起监管层及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以信托贷款为例描述了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过程,并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化,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是一个全球性话题。次贷危机后,美国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把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通过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比较,有利于学习借鉴美国经验,推进影子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4,(16):10-10
影子银行是传统银行体制的有益补充,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为15万亿-20万亿元,约为GDP比重的30%。”——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大部分都处于监管之内,不会对中国经济成长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