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杰英 《魅力中国》2014,(4):258-258
“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这往往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因。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能够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历史情境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妮 《魅力中国》2014,(2):223-224
作为历史学科,它具有事实性和叙事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阶段性的基本特点。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学生要掌握所学章节涉及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采用运用教育的艺术,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把抽象的历史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学生乐于自学,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聂成学 《发展》2010,(1):134-134
历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就实质而言,它是一种感受和理解历史的过程,亦即认识历史的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生的角色地位虽有差别,但他们都处于认识主体的位置上,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历史。而作为客体的历史由于其固有的过去性,人们不能直接地感知它。要认识历史,必须借助历史教材这个中介。  相似文献   

4.
刘建龙 《西部大开发》2009,(11):186-187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这一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有感于此,本文拟就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作一些初步论述,并进而探讨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酉 《理论观察》2010,(1):129-131
面对时代赋予的责任和要求,以及国内发达城市和地区历史文化名城产业化迅猛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挖掘齐齐哈尔市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进齐齐哈尔市历史文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今天是明天的历史,今天又是昨天历史的重现。历史因其一去不复返而弥足珍贵。谁来记录历史?也许是每个人的责任,但却是记者的天职。本书是一位新华社摄影记者用心去摄影,用心去亲历,用心去感悟,用心来记录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雍梅 《魅力中国》2010,(34):280-281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历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和管理历史教学活动的作用.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明天的历史,今天又是昨天历史的重现。历史因其一去不复返而弥足珍贵。谁来记录历史?也许是每个人的责任,但却是记者的天职。本书是一位新华社摄影记者用心去摄影,用心去亲历,用心去感悟,用心来记录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杜福林 《发展》2008,(8):97-97
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基本的常用方法。笔者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多年,以自身经验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比较的具体方式很多,历史教师应熟悉、掌握下列各种方式,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单独或综合地运用。  相似文献   

10.
王海涛 《魅力中国》2014,(15):208-209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高中历史的具体化教学。由于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具有时空距离所产生的丰富性、神秘性和唯一性等特点,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带着兴趣去了解、回顾过去的历史。由于历史是无法被覆盖的,教师让部分历史以信息技术独有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合理地、科学地范围内接触历史,感受到历史最真实的存在。传统模式下的历史教学中能够使用的教学材料非常有限,一般都是在备课的时候通过有限的辅导材料与教学教材进行,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过于抽象、单一,枯燥的历史知识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1.
卢秀娟 《魅力中国》2011,(15):190-191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历史教学中,教学方式一直是一个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这样一种状况的长期延续,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实现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当前历史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和依托。  相似文献   

12.
论历史逻辑     
历史逻辑是以历史时间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统一为基础的概念推论,研究关于叙述史中基本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和推论规则。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历史逻辑的基本范畴,“过去-现在-未来”三段式是历史逻辑的基本公式,它是概念逻辑推论三段式“正题-反题-合题”在历史逻辑中的具体形式。历史逻辑研究的目的,是根据特定历史时段的特殊性,建构以不同时段概念为逻辑变项的历史逻辑,预见未来的发展,规划现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王婀娜 《魅力中国》2013,(5):241-241
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历史教学的明确目标,也是近年来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了解和掌握历史学习中分析、综合、归纳的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立 《魅力中国》2014,(12):118-118
乡土史就是立足本土历史资源,从熟悉的历史故事出发学习历史。历史的大背景下催生出许多历史人物,而历史人物的活动也与历史大背景的变化息息相关,从乡土史开启初中历史的教学不仅能够从学生们经常听到的历史故事着手更加生动贴切地讲述使学生们兴趣盎然,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将身边的典故同整个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记忆。本文以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例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李佳讯 《中国经贸》2013,(18):92-93
在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时期,供销合作事业也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更好地参与新农村建设,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打造全新供销社,成为摆在供销社人面前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6.
陈卫强 《魅力中国》2011,(10):188-188
高考实行大综合后,历史作为“3+X”的“X”后,历史一度成为学生和老师心中的副科,师生为此而困惑,代之而来的是学习历史积极性的低落,历史教学效果的弱化。本文就历史教学的困境和出路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以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7.
许兵义 《魅力中国》2011,(6):181-181
历史知识的记忆也有窍门。若能找到巧妙的记忆方法,就能使我们学习历史的效果事半功倍。下面,我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学习历史的经验,总结出几点关于记忆历史知识的技巧和方法,供历史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8.
蔡云 《魅力中国》2013,(11):113-113
随着我国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如雨后般的春笋不断冒出来,进人到千家万户,影响着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尤其是对教育前线的历史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种种影响。结合自己对历史题材影视剧的观后心得与多年历史教学的经验,浅谈一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晓梅 《发展》2011,(12):39-40
中国共产党9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一部敢于正视问题、纠正错误、不断自我完善的历史,也是各民主党派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不断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是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向胜利的历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周尚平 《魅力中国》2013,(20):186-187
现在,初中学生对久远的历史很陌生,很多同学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再加上传统的历史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便厌恶了生硬刻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老师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课,课堂就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历史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这是我们历史老师共同研究的课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亲近历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我在初一上历史课时,不是一拿到历史书就开始上课,我给学生讲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营养,获得经验与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把老人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成了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